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深度解析——皇室中举国瞩目的下嫁!

一个是见证了大清朝四代风雨兴衰的女人,一个是有野心又有实力的阴谋家,他们果真有私情吗?还是他们之间确实清白?没有一本正史有明确的记载,明确的只是,他们的关系是小叔子和嫂子。甚至有人说,当大哥活着时,这个小叔子就已经跟她的嫂子暗度陈仓了;还有人说,他们早在嫂子下嫁给大哥之前就已经相爱了!这样,也许说着说着你就糊涂了,而说着说着你也就相信了。

深度解析——皇室中举国瞩目的下嫁!

(孝庄)

说到此,这嫂子与小叔子相信你也早已知道了,他们就是孝庄和多尔衮。

孝庄的全名有点复杂,姓博尔济吉特,名叫布木布泰。13岁时便嫁给了皇太极,而当时皇太极还没有登基,只是努尔哈赤的第八皇太子。九年以后,皇太极又娶了孝庄的姐姐海兰珠,被封为宸妃,海兰珠也很得皇太极的宠爱。其实,皇太极的整个后宫几乎全是蒙古女子,只孝庄他们家族,有封号的就有五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姑妈哲哲)、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姐姐海兰珠)、孝庄文皇后、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

深度解析——皇室中举国瞩目的下嫁!

(皇太极)

而当时,皇太极专宠的是孝庄的姐姐海兰珠,所以说皇太极生前,孝庄的地位并不突出,只是云云后宫中的一员而已。但她曾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皇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皇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皇七女——固伦端献长公主。而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给了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当然,她们被封为公主是在皇太极称帝以后。而皇太极作为大清的开国皇帝,也自是格外风光。

称帝当年,上尊号称宽温仁圣皇帝的皇太极就册封了五宫后妃: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哲哲(孝庄的姑妈),为清宁宫中宫皇后;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海兰珠(孝庄的姐姐),为关雎宫东宫宸妃;阿霸垓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娜木钟,为麟趾宫西宫贵妃;阿霸垓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巴特玛·璪,为衍庆宫次东宫淑妃;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布木布泰(孝庄),为永福宫次西宫庄妃。

深度解析——皇室中举国瞩目的下嫁!(海兰珠)

而崇德五宫后妃本该地位相当,但皇太极却对孝庄的姐姐海兰珠格外宠爱,为其行宫命名为“关雎宫”,以示特别的情意。而不久,海兰珠也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皇太极极其兴奋,称这孩子为“皇嗣”。清朝的第一道大赦令也就是为了他这个儿子颁发的,当时,皇太极在举行重大庆典的场所崇政殿宣布:“今蒙天眷,关睢宫宸妃诞育皇嗣,故而大赦天下,使万民咸被恩泽。”

可惜,天不遂人愿,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却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取就夭折了。

海兰珠悲痛不已,自此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而皇太极也因惦念宸妃海兰珠,亦伤心欲绝,就在海兰珠去世两年后,一代开国皇帝也尾随而去了。

皇太极死了,而孝庄和多尔衮的时代就开始了。皇太极死得很突然,连遗诏都没有留下,因此这个庞大的国家就没有了合法的继承人。于是,朝局相当混乱,认为自己该分杯羹的都站了出来,各王侯将相纷纷私下筹备,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很快,就形成了多尔衮与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两大派,双方都握有重兵,多尔衮有两白旗的支持,豪格则有两黄旗的拥护。双方各不相让,但因实力相当,也各有顾忌,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也就都不敢轻易动兵。

正、镶两黄旗将领盟誓,宁可两败俱伤也坚决拥护豪格;而正、镶两白旗的多尔衮一派则誓死不立豪格,双方僵持不下,很快就有可能爆发一场恶仗。而双方一旦开打,必然会死伤无数,若有强敌趁机来犯,也就必然会毁了刚打下的江山基业。最终,权臣集体智慧,商议出了一个决案:采取折中的方法,多尔衮和豪格都出局,皇子嗣位,两黄旗天子亲兵的地位保持不变。而此皇子便是孝庄生了三个女儿之后的唯一一个男孩——福临,也就是日后的顺治皇帝。就这样,福临6岁便被推上了皇位,由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福临登基后,孝庄作为其母,自然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深度解析——皇室中举国瞩目的下嫁!(豪格)

多尔衮作为一个实力派野心家,其实对皇位已经垂涎已久,在与豪格的对立中僵持不下,推立小皇子只是权宜之计,也是下下之策。作为摄政王,多尔衮独揽朝纲的目的不言而喻,而所谓的小皇帝不过是个傀儡,以便他棋局顺利进行的一枚棋子。但是,在众多皇子中,他为什么偏偏选中福临呢?一个6岁乳臭未干的小孩自然不会亲临上阵去做自己的说客,就算可以他又能说服得了谁呢?显然,他的母亲孝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至于,她是如何笼络多尔衮的,就无从考证,成为一桩无头公案了。因为,官修的史书实录中不见任何记载,私家著述也没有留下更多的记录。在多方的猜测下,自然就逃不掉女人求男人办事的基本思路——美人计,当然这只是猜测,没有任何史料记载。

只是,这种猜测主要是由顺治小皇帝对多尔衮的称呼上得来的。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皇父!生父?不是;养父?也不是。那就是“继父”了。从而反映了孝庄改嫁给多尔衮,而顺治随着母亲叫的。当然,这称呼不是一上来就这么叫的,而是呈递近式推进而来的。多尔衮先是帅清军入关,击败刚刚推翻明王朝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一举占领北京,定鼎中原,实现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梦寐以求的夙愿。因多尔衮功勋卓著,累次加封尊号,由“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直到“皇父摄政王”。

另有野史记载,说清朝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就总揽朝纲。“出入宫禁,时与嫂侄居处,如家人父子。”当时孝庄一个没有丈夫的女人,正当盛年,面对一个平定中原、功绩显赫的英雄男人,干柴烈火,有点什么也不足为奇。

不久,多尔衮的妻子亡故。一个无妻的男人,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在那个封建社会,自己要说出那门心事,就会显得不矜持,而旁人的说叨倒是解决了他们藏于心底的想法。当时,以范文程为首的大臣就鼓动皇太后与摄政王合宫,这对于地下情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两人来说,自是乐意。定下婚期后,就以顺治小皇帝的名义颁诏天下,宣称:“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当时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所司预办。”带着孩子改嫁的女人要克服的问题就是怕委屈了孩子,要得到孩子的同意。而顺治就很好地扮演了一个体贴孝顺的儿子,于众人面前大方地宣布了母亲与叔父的婚事。这样,孝庄就正式下嫁给了摄政王多尔衮,而顺治口中的“皇父”也就是这样来的。当然,这也只是野史传说。

深度解析——皇室中举国瞩目的下嫁!(顺治)

另有人说,这其实是一件美事。孝庄与多尔衮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是两情相悦了,两人多年来忍痛不语,完全是封建制度对一对璧人的迫害。同时,摄政王成了“父亲”,对顺治小皇帝的督导也更方便了。

据说,礼部专门为孝庄与多尔衮的婚礼,制订了一套《国母大婚典礼》,这是历朝历代也没遇到过的事,这场婚礼算是开了历史先河了。其实,国母再嫁如此大事,也不能草草了事,制定一部法典有章可循也是不错的办法。大婚当日,文武百官悉数到场,恭贺摄政王与国母喜结良缘。而抗清名将张煌言却特意写了一首诗嘲讽此事:“上寿觞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其实,由于孝庄改嫁多尔衮,而称其为“皇父”的疑点颇多。首先,多尔衮平定中原,功劳颇大,是他辅佐小皇帝上位,被称国父也不为过;其次,这种称呼古已有之,周武王就称姜子牙为“尚父”、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蜀汉后主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正史中,多尔衮被称“皇父摄政王”的时间是顺治五年直至多尔衮去世;而野史中,关于孝庄改嫁的时间却是顺治七年。显然,因为孝庄改嫁,顺治才跟母亲改叫“皇父摄政王”的说法,不攻自破。

可见,这都是没有史料凭证的谣传,而事实孝庄到底嫁了没有?始终无迹可寻。因为清代档案和典籍中全然不见此事。国母再嫁可不是小事,当若存在,不该只字未提。

有人认为,当时确实有所记录,而后来的清政府的皇帝们认为此事有损皇家颜面,便把有关此事的全部记录销毁了。但是,对于有敌意的外国人士,为什么也未曾提过国母下嫁之事呢?孝庄作为皇太极的妻子,时处清朝初期,在那很长一段时间内,朝鲜都看不起清朝,认为他们是未开化的夷人,并对他们怀有敌意。其中,在朝鲜李朝的《实录》中,就能看到他对清朝的不满和蔑称,但是却没有任何孝庄改嫁这件事的踪影。倘若孝庄的改嫁真的曾颁布诏书以告天下,他岂不是可以正好拿来大做文章,羞辱一番,怎会只字未提呢?

深度解析——皇室中举国瞩目的下嫁!(多尔衮)

另外,还有一个反清复明的人,名叫张煌言,此人确实写了首《建夷宫词》描述孝庄下嫁之事。但是,他本来就对清朝存有敌意,写诗挖苦、丑化清廷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把这首诗拿来当凭证显然不怎么靠谱。

对于孝庄改嫁多尔衮这个谜题,在孝庄咽最后一口气时,说的最后一句话,还有人在大做文章。那就是,孝庄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孙儿康熙皇帝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于是,有的研究者就认为,这里的“不忍”不过是一种托词,实则是因为自己改嫁,无颜与元配合葬。追述了孝庄和多尔衮两个人的一生,从点滴分析发现,似乎两人之间确有暧昧,但实际还是没有确凿证据。《皇室奇案传》——主编:杨楠楠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