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随笔]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

邹碧华,一个个响响亮亮的名字,一个兢兢业业的典范,他的溘然辞世,让整个法律界为之动容,清明时分,凄然送别难舍。

[随笔]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

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

有人说,在机关工作的时间长了,年轻时候的热情容易慢慢减退,起初,对于这样的说法,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看完话剧“邹碧华”之后,我则有了一番新的理解。

[随笔]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

话剧中,邹法官种种的事迹令人敬佩,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那对于工作的热情。

工作中的邹法官可以是拼命三郎。上班早到晚回已是常态,深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尽管身体上的劳累与精神上的高压时常陪伴在左右,但是在邹法官强大的工作热情面前仍然是不值一提。作为院长时,院内的工作已是十分辛苦,但他还是会花费时间精力去记住院里每个人的名字。无论是院内默默付出但缺少关心的转业干部,还是对未来充满疑惑的青年法官,他都一一给予关心与支持。对于群众的问题,他认真对待,群众的苦,他能感同身受,群众的难,他能全力以赴,最终圆满解决。作为上海司法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邹碧华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制度设计中,遗憾的是船到江心,桨手却骤然沉默。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功成未竟之业,是对邹碧华同志的最好祭奠。

人总是有惰性的,是什么原因让他对工作这样的精力旺盛,对岗位这番的热情呢?

[随笔]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

我想,应该是邹法官对于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吧。相信学法律的人对于公平正义的感情要比其他行业来得更深,而邹法官科班出身,想必更是如此。司法活动是公平正义在社会中最直白的体现,法官职业更是站在风口浪尖,所以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就不得不要求邹法官对于职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在听到律师的抱怨时,邹法官积极行动,保障了诉讼参加人的合法权益;面对群众的困难,邹法官认真负责,及时将案子办好办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成为改革的负责人之一时,邹法官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热情高涨,工作更加拼搏。

法官应如邹碧华,检察干警亦应如此。

[随笔]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随笔]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随笔]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随笔]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

我是一名检察官助理,从事驻看守所检察工作,这里没有法庭上的唇枪舌战,也没有侦查途中的惊险重重,高高的围墙下面有的是对例行工作的日复一日。

监管场所里,我们是刑事诉讼环节的法律监督者,更是在押人员合法权利的保护者。我想,这里的工作更加需要热情,更加需要责任感。

日常的巡视,我们查看并记录重点对象,观察值班室的监控视频,与警长交流监区的管理情况。穿梭于监房,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位在押人员的提问,或是法律咨询,或是合理要求,最终给予妥善解决。

与在押人员的谈话中,我们谨慎询问,如遇嫌疑人情绪不稳定,我们耐心疏导,积极安慰,为其讲解法律知识,助其平复心情,最大限度地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随笔]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

工作时间越长,对于岗位的认识越加深刻,工作的责任感也变得越加强烈。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环节顺利进行的一个有力保证,但同时也是一个威力巨大的暴力武器,如果失去监督,后果不容设想。失去人身自由的在押人员很可能变成弱势群体,并且他们在未得知自己结果的羁押期间也总是十分的焦虑与不安,而我们在其中则成为了他们重要的倾诉与求助对象。随着与看守所管教民警和在押人员接触的增加,越加地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心中的责任感越加的强烈,这样的岗位怎能没有热情?若是整日浑浑噩噩,如何执行得好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如何守的住监管场所的公平正义?

邹法官的热情洋溢于庭前与书桌,我们热情挥洒在监管场所。年轻时候的热情是会容易随着时间渐渐消退,但是对于工作与日俱增的责任感则使得热情日益高涨,我想邹法官是如此,而我们也是如此。

[随笔]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

微信号:shfxjcy

[随笔]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