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1937年,蒋介石为什么要集结70多万大军,开辟第二战场

1937年8月,蒋介石先后调动了70多万军队,在上海与30余万日军展开鏖战。中日两国军队血战了整整3个月,最终中国军队阵亡12万,负伤超过35万。此次战役使江南地区的中国军队消耗殆尽。在之后的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保卫自己的首都。在华北局势危机的情况下,蒋介石为什么不支援北方战场,反而要把自己的家底留在江南呢?

1937年,蒋介石为什么要集结70多万大军,开辟第二战场

一、由北向南,中国方面无险可守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负责守卫华北地区的宋哲元不愿意主动与日本方面发生冲突。由于地方军阀的让步,致使中国方面在抗战的初期出现了一系列的被动。蒋介石在派遣中央军开赴北方抗战的同时,同时也在为抗战的前景担心。从日军的行动方向来看,极有可能从山西进陕西,然后进入四川地区。这是当年蒙元灭亡南宋的老路,一旦西南方面失守,三面被围的战局对中国十分不利。但北方军阀在抗战方面并不积极,阎锡山的态度是守土抗战,也就是与日本人互不得罪。宋哲元在抗战爆发之后,还前往天津的日租界,试图与日军达成和解。直到日本首相近卫文磨命令40万军队开赴中国助战时,中国那些北方军阀才彻底明白了当前的局势。

1937年,蒋介石为什么要集结70多万大军,开辟第二战场

此时中国著名的军事学家蒋百里向蒋介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的地形由北向南,除了长江之外无险可守。面对日军的半机械化军团,中国军队在华北大平原很难与之正面抗衡。但如果能够把日军的进攻方向改为由东向西,就可以利用复杂的地形层层阻击。对于蒋百里的建议,蒋介石深以为然,蒋介石为此勾画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为了扭转中国目前的不利战局,蒋介石在决定上海开辟第二战场。吸引日军主力南下,达到减轻北方军队压力的目的。之所以选择上海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这里的外国机构较多,便于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第二这是是蒋介石的地盘。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云集江南地区。

1937年,蒋介石为什么要集结70多万大军,开辟第二战场

二、70万中国军队与30万日军展开了大厮杀

起初海上地区的日军只有租借内的5000多人(海军陆战队),蒋介石命令军队围攻。但是日军援兵正在源源而来,蒋介石也不得不一再增加中国方面的兵力。为了成功击败日军,蒋介石投入了自己的大部分嫡系。先后投入战役的中国军队达到了70余万,日军总兵力也超过了30万。虽然从兵力上看中国军队是日军的两倍以上,但是在部队火力上,日军则是中国军队的好几倍。上海地区属于沿海地带,便于日本海军对自己军队的火力支援。日军的空中力量也开始袭击中国军队,中国弱小的空军力量立刻起飞迎战。但是随着战役的发展,中国战机数量消耗很大,被迫撤出了战斗。

1937年,蒋介石为什么要集结70多万大军,开辟第二战场

中国军队拥有的火炮数量很少,很难做到火力压制。日本海军大口径舰炮对中国军队的杀伤很大,中国军队一半的伤亡都是对方的火炮造成的。冯玉祥回忆这场战役时说:“上去一个师,最多撑两天,下来还不到一个团。”中国方面在正面与日军对抗时,忽视了自己的侧翼。结果日军从杭州湾登陆,对中国军队形成了包围。为了防止自己的家底被对手包饺子,蒋介石只得命令军队突围。此战中国军队阵亡12万、负伤35万以上,上海最终被日军占领。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上演了淞沪会战的绝唱,最终中国军队退守苏州一线。在中国军队中损失的部队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是蒋介石的老底子,说其不抗日真是一种偏见。

1937年,蒋介石为什么要集结70多万大军,开辟第二战场

三、此战使江南地区的中国军队消耗殆尽

在日本全面侵华之初,日军号称三个月占领中国全境。但最终仅仅是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此战打破了日本的狂言。为江南地区的企业、机关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其实到了战役的后期,蒋介石已经感觉这次战役已经很难取胜。但是为了为后方争取时间,又不得不把部队派上战场。此战完成了之前的战略规划,但中国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长达三个月的鏖战将江南地区的中国军队消耗殆尽,在淞沪会战之后,中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保卫自己的首都南京。陈诚、李宗仁等人都建议直接放弃南京,但作为一个国家的统帅,蒋介石必须抵抗。蒋介石命令唐生智率领12万军队守卫南京。从双方兵力上来看,依靠这些军队,南京是绝对守不住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