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他是咸丰最倚重的大臣,最终死于权力制衡!

之前在讲述慈禧和肃顺因车马、食宿问题结怨时,曾在文章末尾提到,肃顺虽然是被慈禧和奕䜣处死,但实际上是因自己的主子咸丰帝(靠“假哭”上位,请参阅本人平台内《他靠一场“假哭”登上皇帝宝座,没想到:毁了自己,误了中国!》)而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还要从咸丰与肃顺的关系谈起。

他是咸丰最倚重的大臣,最终死于权力制衡!

肃顺

肃顺是协办大学士、户部满人尚书,颇受咸丰倚重,并有许多不俗的政治举措。1860年,他随咸丰帝逃到热河后,因少了其他政治派系的竞争,更深得咸丰帝的专宠信赖。据说他平时身穿便服,随意出入避暑山庄,“寝宫亦著籍,嫔御无所避”,俨然成为皇家事务的全权大总管,可谓权倾朝野,不可一世。

咸丰帝之所以敢于放手重用肃顺,是因为他身体倍棒,对自己掌控局面信心百倍。而且,肃顺在很多国家大事上的态度与咸丰基本保持一致,对外都持保守态度,既不愿举手投降,又提不出切实可行办法(好尴尬);对内都坚决主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并尝试重用一批汉族官员如曾国藩等,尤其是在整顿吏治方面,都主张“治乱世用重典”,可谓雷厉风行,为政严苛。

他是咸丰最倚重的大臣,最终死于权力制衡!

《戏说慈禧》中马景涛饰演的肃顺

对于肃顺的专权行为,咸丰帝当然有所察觉,也做了一定的防范,但他就是想借助肃顺这种大开大合的行事风格与政治魄力,对积弊已深的官场来一次大清洗,希望借此重振大清雄风。换句话说,虽然肃顺行事严厉,甚至独断专行、飞扬跋扈,但是绝没有谋反之心。关键是,咸丰找遍朝野上下,能够帮着自己进行改革的,也只有肃顺这一派了。(奕䜣?防范还来不及呢!)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咸丰身体健壮。登基几年后,由于看不到希望,无法挽救大清衰颓之势,咸丰逐渐开始自暴自弃,纵情于声色,终于搞垮了身体,眼瞅着就要去见列祖列宗了。他虽然资质平庸,但对于维护皇权一事可毫不含糊。因此,临死前的一段时间,咸丰已经顾不上考虑其他军国大事了,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让自己的独苗顺利继承大统,并在成年之前安稳活下来。这个时候,即使肃顺自己没有逆反之心,咸丰在进行身后事的安排时,也必须要假设肃顺会谋反。

他是咸丰最倚重的大臣,最终死于权力制衡!

咸丰帝

咸丰冥思苦想,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锦囊妙计,得意的做梦都夸自己聪明,睡觉都能笑醒。什么妙计呢?四个字:“权力制衡。”

咸丰需要防范的人有三个:肃顺(最倚重的大臣)、懿贵妃(最喜欢的女人)、奕䜣(最纠结的兄弟)。

所谓权力制衡的妙计,是这样子滴:

首先,任命肃顺、载垣、端华、景寿、穆荫、 匡源、杜瀚、焦祐瀛等八大臣为辅政大臣,“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当年,皇太极死后,由多尔衮、济尔哈朗两位亲王辅政,结果被多尔衮一人独揽大权,到顺治死后,孝庄为康熙选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政大臣,目的就是防止一人专政局面的出现。这样说起来,咸丰最狠,直接来八个,互相制约,而且都是与皇族没有关系的“外人”,即使想挑战皇权,也缺少像奕䜣所具有的“血缘正统”这一致命武器,而这八位辅政,尤其是肃顺,做事果断,不讲情面,有法家风格,可以保证国家正常运转。

这一招,既限制了肃顺,又将懿贵妃和奕䜣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让这对叔嫂根本没有机会干政。

他是咸丰最倚重的大臣,最终死于权力制衡!

其次,咸丰将自己最喜爱的两枚私印“御赏”和“同道堂”分别赐给皇后钮钴禄氏和儿子载淳,规定,凡是谕旨,在开头必须盖“御赏”印,结尾必须盖“同道堂”印,只有两枚印章齐全才有效。

这一招,是为了防止出现八大臣联合谋反的局面,所以赋予皇帝和皇后最后也是最高的决定权。

在咸丰看来,这种安排不仅将已经显示出权力欲的懿贵妃以及奕䜣挤在门外,而且有效遏制了肃顺大权独揽以及八大臣沆瀣一气的可能,可谓“完美”!

他是咸丰最倚重的大臣,最终死于权力制衡!

然并卵!这一制度安排有一个最大的漏洞,那就是皇帝太年幼,根本无法保管、利用自己的那枚印章。这枚印章的实际使用权也就顺理成章地落到了他亲生母亲慈禧手里。慈禧由于深得咸丰喜爱,很早就已经帮着夫君批阅奏章了,权力欲已经显露无疑,此时印章在手,可谓如虎添翼。

如此一来,本就不合的慈禧、奕䜣与肃顺之间更加势如水火。俗话说,天无二日人无二主,两者之间必有一死。后来的历史走向,也确实如此,慈禧和奕䜣联手发动了那场惊天动地的祺祥政变,彻底打破了咸丰那无比得意的所谓“权力制衡”策略。

肃顺,从来没想过觊觎皇权,本可以安安稳稳地做重臣,没想到,被自己主子所安排的身后事卷到了皇权争斗的漩涡里,赔上了身家性命。当然,他之所以会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落败,是因为之前的为政风格过于严厉,得罪了一帮大臣。难怪王闿运会在《独行谣》中说:“祖制重顾命,姜姒不佐周。谁与同道堂,翻怪垂帘疏……祺祥改同治,御座屏波离。”

他是咸丰最倚重的大臣,最终死于权力制衡!

王闿运

行刑之日,肃顺身穿白袍白靴,被綑绑于牛车之上,由官兵押解至菜市口大街,许多人沿途观看。因肃顺在戊午科场案和户部钞票舞弊案中处罚人员多达数百人,这些往日的仇家听说肃顺即将被处死,纷纷驾车前往观刑,拍手称快。在刑场上,肃顺不但不肯下跪,而且大骂不止。至于他都骂了些什么,无人敢详记,想来是骂西太后吧。

其实,肃顺除了专横跋扈、为政严苛外,在廉政方面还是很过关的,连他的政敌都无法就此做文章。章士钊曾说:肃顺虽“微迷于声色”,但却“无贪黩之名”。这在贪腐成风的晚清官场里,可谓少见。

祥说:咸丰临死前玩的“权力制衡”,再次证明,这位依靠“假哭”登上皇帝宝座的皇帝,真的不是一块“政治良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