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给自己留一方山水

1

这几天对山水画很着迷。

少年说盯着山水画看的我,就像幼年时迷恋迷宫图和三维立体图的他。

有次和朋友们聊天,提到了山水画。

一个朋友说,“古代没有照相机就是不方便,现在我们拎着单反,长焦广角的,啥美景拍不来啊。”

可是,现在照相机已经这么普及了,山水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翻着手里的画册,觉得,我们不能没有山水画。

在我们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山水画,并且形成了博大的山水画系?

2

我觉得,首先,是大自然的原始吸引。

大自然的山水是我们文明开始的发源地。

《易经·系辞下传》说,

“古者庖栖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我们中华的文明,伊始便是融天地人万物为一体,这种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文明,最终的指向是什么?

是“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通天达地知人事!

伏羲画的八卦,就是最早的山水画。

我们看《易经》中所有八卦的易象,都是在讲天时地利中的人和。

为什么我们爱《易经》?因为它既是文化的源头,又指向最终的结果,本身还是方法论。

逻辑清晰,圆融通达,充满关怀。

所以,深谙《易》味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每当我们登山临水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心生喜悦,这难道仅仅是因为克服困难的胜利或到此一游的抵达?

一位著名的登山者被问及,为什么要去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他回答,

“因为,它就在那里。”

那是大自然对我们生命本源的原始召唤,令我们体会生命得以完整的满足感。

给自己留一方山水

3

其次,我认为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学的意象,成为了和中国文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在长期的君主制社会中,人的山水本性和林泉之心其实是被压抑的。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古代士大夫也好,读书人也好,纵使身怀经天纬地之才,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希望能得到明主的赏识,以实现政治理想。

然而明主何其少,即便是唐太宗这样号称大度能容的,也在心里偷偷将那几个倔老头杀死过好几回吧。

于是屈原笔下,有了被冷落的“香草”和“美人”;于是朱庆馀小心翼翼地试探考官的心意:“画眉深浅入时无?”;于是不得志无所事事的杜甫,只好“每日江头尽醉归”;于是温庭筠将自己的落寞化为闺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

给自己留一方山水

历代文人,就在出仕则不能享受山林之乐的遗憾和归隐山林则不能实现理想抱负的不甘中,将这份内心的向往,变成充满矛盾冲突的意象,吐露在自己的诗词歌赋中。

唐代的王维,是一个艺术全才,他既工于诗,又精于画,甚至还非常精通音律。兼之王维后来完全是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所以,他的林泉之心得以尽展于他的文学艺术创作中。于是,他的诗歌里,就有了非常鲜明的画意,而他的画中,又弥漫着诗情。

王维诗中有画的作品不胜枚举,比如这一首,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读起来,就像一幅随着文字慢慢展开的画卷。

可惜的是,王维的画作大多失传,我们如今很难看到真迹。这幅现藏于日本的《江干雪霁图》(局部),贴出来膜拜下。

给自己留一方山水

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将文学意象和山水画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浑然天成,开创了文人画或者士人画的先河,对我国南宗山水画影响尤其巨大。

从此山水画和文学密不可分。

4

第三,我认为中国山水画是我国读书人修心的途径。

如果说,山水画发展到北宋,已完成了大部分理论的总结和技巧的创新,那么,山水画发展到南宋,则是山水画在精神领域的集中展现和突破。

南宋,是读书人,尤其是自北南下的读书人,最苦闷的一段时期之一。

外部战乱的环境,可能亡国的阴影,有心无力的不甘……杂陈的滋味,令人不安。

但南宋的士人画里,却保持着高昂的精神格调。他们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沉沦萎靡,而是在这么局促的时空下,清醒理智地保持着向上的姿态。

他们没有机会也不被允许去实现抱负,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我的要求。破碎的山河里,他们在纸上,描绘出了完整的精神家园。

也正是这样的文化底气,这样的文化传承,让我们的民族,在一次次被外族入侵后,被侵略者的文化,最终成为主导,入侵者反而被同化。

到了元朝,汉族读书人的境遇更加糟糕,但这种传承还在,因此,元朝的山水画境界非常之高。

给自己留一方山水

元·倪瓒《容膝斋图》

面对山水,我们的先人看到的永远不是单纯的山水,而是他们自己的心灵在山水中的投射。

所以他们在画纸上呈现出来的,也是他们的境界、品味和格调。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都那么沉稳、庄严。

那一笔一笔的勾勒和皴擦,是内省,也是倾述,有问询,也有解答。

正是这些洋溢的诗情和理性的思考,使我们的山水画饱含文化气息,充满了底气和骨气,没有让山水画,变成徒供人把玩的风景画。

5

随着时代的变迁,山水画的风格和技法都有变化和发展,但山水画的精神,一直都在。

经常在想,为什么画家多高寿?大概就是因为,在作画的过程中,想要线条气势平稳,画家本人就要平心静气,敛心修神,故而精神得以滋养,作画的过程,就是在修心养性。

在我们的年代,信息涌至如排山倒海,艺术类型光怪陆离,中西文化对冲碰撞,世事烦琐得令我们几乎停不下来。

这样的年代,我们更应该静下来,在文字和书画里,修养我们的内心,传承我们的文化。让外面的世界局促去吧,我们,要留给自己一方山水,天长水阔,山高云深。

给自己留一方山水

欢迎关注 马良 的微信公众号chang15336896236,进行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