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规划固定路线 垃圾收运有科技范

“垃圾直运体系”配备的国际标准垃圾桶。(资料图)

小型侧装式垃圾电动转运车小巧灵活,可以在小街巷中穿行。(资料图)

大吨位垃圾转运压缩车,将成为“垃圾直运”的主力。(资料图)

“桶车对接”的垃圾直运模式。(资料图)

“垃圾直运”已经在集美大学展开试点。(本报记者 吴海奎 摄)

【目标】

明年年底前

岛内外要规划12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示范线路

未来三年,厦门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要实现根本性的变革,要打造全新的垃圾直运体系。昨日,记者从市市容环卫处了解到,2017年年底前,岛内外要规划12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示范线路,由垃圾收运车辆定时定点分类收集沿线的垃圾,直接运送到大型压缩中转站或垃圾处理厂进行分类处理。多年来负责垃圾转运的清洁楼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A、如何实现垃圾直运

规划12条示范线路

在收运线路上,分类好的垃圾在固定站点等候“上车”,不同类别的垃圾要上不同的车辆,当然,所有“乘客”都要统一到“终点站”——垃圾处理厂下车。

像公交车那样,设置固定的行驶线路和站点,由专门的分类垃圾收运车定时到各站点收垃圾,然后直接运送到垃圾处理厂,这种模式就是垃圾直运。市市容环卫处卫生科负责人赵海涛介绍,垃圾直运就像城市公交一样,在收运线路上,分类好的垃圾在固定站点等候“上车”,不同类别的垃圾要上不同的车辆,当然,所有“乘客”都要统一到“终点站”——垃圾处理厂下车。这种垃圾收运模式已经在国内的杭州、青岛、苏州等地实施,并且取得了成功,被证明远远优于以清洁楼为核心的垃圾转运模式。

初步线路方案下月底可制定完成

根据近期出台的《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2017年年底前,思明区、湖里区要各规划建成3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示范线路,集美区、海沧区各规划建成2条,同安区、翔安区各规划建成1条,从而建成垃圾分类直运体系。赵海涛介绍,各区目前正根据人口分布等要素,规划制定直运线路,预计今年6月底,初步的线路方案就可以制定完成。示范线路一般设在比较宽畅的主干道或次干道上,在人口密集区附近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垃圾收运站点。

不同居民区采用不同收运方式

垃圾直运最常见的形式是“桶车对接”。小区里的垃圾分类装入专用垃圾桶后,由管理人员送到最近的收运站点“候车”;载重量为8吨到12吨的大型垃圾收运车一路把各站点垃圾桶中的垃圾分类装载上车,然后直接运送到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分类处理。

位于老城区和小街巷的居民区,大型垃圾收运车辆开不进去,大路上的站点距离小区又远,这种情况下将采取“车车对接”的形式。也就是利用载重量为500公斤到800公斤的小型电瓶车,进入小区分类收集垃圾后,再到大路上的站点与大型垃圾车进行接驳。

一些不具备直运条件的区域,还考虑引入小型移动式垃圾压缩站,与大型、小型垃圾车相配合,实现垃圾直运。

不同的公交线路根据客流量的不同,车型、发车频次都有分别,垃圾收运示范线路同样如此。赵海涛表示,示范线路规划出来后,不仅要采购配备相应车辆、垃圾容器,培训管理人员,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收运线路、站点乃至垃圾车配备数量、发车时间、发车频次以及站点设置的垃圾桶数量等,都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调整。

B、如何实现科学收运

手机App确保桶车精准对接

垃圾收运站点的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可以实时查询垃圾收运车的行驶情况,车辆快要到站时,提前几分钟从小区里把垃圾桶送到站点。

“垃圾直运”会不会带来新的交通、卫生问题?赵海涛介绍,在规划线路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就会充分考虑到对道路交通可能造成的影响,合理设计方案,科学设定站点,还要选择对城市交通影响最小的收运时间,甚至可能采取夜间收运。

小区的垃圾桶如果在站点长时间存放,不仅影响市容,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垃圾桶和垃圾车如何实现精准对接呢?赵海涛表示,公交掌中宝等手机App可以让乘客在站点清楚地了解公交车辆的行驶情况,“垃圾直运体系”也将推出类似的手机软件,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垃圾收运站点的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可以实时查询垃圾收运车的行驶情况,车辆快要到站时,提前几分钟从小区里把垃圾桶送到站点,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负面影响。

赵海涛还指出,不管是大型垃圾收运车还是小型的垃圾运输电瓶车,车斗都是全封闭式的,能做到垃圾不见天、不落地、不渗漏。

【案例】

垃圾直运

已在集美试运行

昨日下午3点35分,一辆蓝色车身的后压缩式垃圾车,准时驶入集美大学轮机学院,并停靠在育美楼前。等候在那里的保洁人员,把一袋袋黑色塑料袋装好的生活垃圾,扔进垃圾车后车厢进行压缩。为了赶时间,就连学校的保安也上前帮忙把垃圾装车。过了10分钟左右,所有的垃圾装车完毕,垃圾车随后驶出校园,朝下一个站点——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驶去。这就有点像公交车:定时定点发车,按照既定路线行驶,相对准点到站。只不过,垃圾车装的是垃圾,而公交车装的是乘客。

我市开展的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三年提升行动,把建立“垃圾直运体系”列为目标之一,5月3日,集美环卫处率先进行垃圾直运试点,串起集美大学的三大学院。试点路线为“师范学院——轮机学院——水产学院”,这三个校园相距不到1公里。“开展垃圾直运试点之前,这些校园内产生的生活垃圾,都要先堆放在垃圾池内过夜,第二天才运走,垃圾池就相当于一个中转站。夏天温度高,这些垃圾容易滋生蚊虫,而且影响校园美观。”试点项目负责人杜敏强说,“垃圾直运以后,校园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就不再落地,而是直接由垃圾车拉到东部固废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减少了中转环节,校园环境也大为改观。”据介绍,垃圾车每天上门收两次垃圾,并且有相对固定的“到站时间”。早上8点10分开始,隔20分钟左右到达下一个站点。每出车一趟,垃圾车可直运3吨左右的垃圾。如果中途遇到堵车或者故障,司机将及时通知保洁员,避免长时间等候。

杜敏强说,下一步,他们将延长第一条垃圾直运试点路线,同时,将在集美区增开一条垃圾直运路线,而且,现有的垃圾车也将升级为更先进的勾臂式垃圾车,并配套垃圾桶,实现“桶车对接”。

【相关】

“退役”后

清洁楼怎么改?

2011年以来,厦门市政部门根据需要规划了16座清洁楼,却一座也没能建成投用。原因很简单,附近居民阻挠。“在五缘湾片区,开发商建设居民小区时同步配套建设了清洁楼,但建成后的清洁楼连门都开不了”,市环卫处的负责人表示,以清洁楼为核心的传统垃圾转运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需要。这也是我市着力建立垃圾直运体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全市有379座清洁楼,真正在使用的约200座。随着垃圾直运体系的建立,清洁楼将逐步“退役”。那么这些清洁楼不再转运垃圾后,要何去何从呢?市政园林部门已经为它们做好了“职业规划”。部分清洁楼一楼将改造成小型环卫车辆的停车场,二楼将打造成“天使驿站”,供环卫工人休息。有个别清洁楼造型美观、面积较大,将改造成环卫科普基地,向市民免费开放,普及环卫知识,宣传垃圾分类。还有一部分清洁楼将用来设置小型移动式垃圾压缩站,继续为垃圾直运服务。

随着清洁楼的“退役”,我们熟悉的黄绿色三轮保洁车也将逐步取消。

本报记者 殷磊 吴海奎

通讯员 薛榕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