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2007,栖霞四中反抗命运的最后一战

前言:母校的故事,与青春的记忆紧密相连,话匣子只要打开,就真的难以停下。关于栖霞四中兴衰简史,原来计划只写一篇,行文至中途,发现一篇很难盖全,于是改作上中下三篇。即便如此,也是蜻蜓点水,仍有很多细节不能一一展开。

在上中下三篇的留言里,很多老师跟校友都写下了热情的评论,表达了对母校的思念,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昨天,在留言当中,笔者赫然发现了名为“刘彩玉”的评论。要知道,“刘彩玉”是笔者高中历史老师的名字,她在四中任教近30年,门下的学生不计其数。

“栖霞四中,既是我的母校又是我们青春挥洒的土地,对于我们这些在此工作了30多年的老教师来说,四中是根更是家,我们不但见证了她的辉煌,更是辉煌的制造者,四中永远是我们眷恋的家。”刘老师是这么说的。

虽然笔者年近而立,但看到老师的出现,心中仍有高中时老师在上耳提面命、自己在下诚惶诚恐的感觉。于是,打起精神准备再写一篇“作业”,再次向母校致敬。

2007,栖霞四中反抗命运的最后一战

命运反击战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代李信击楚。楚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这段话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当中经常出现,笔者印象中曾经是某次期中考试题。

前面的中篇曾提到过,2004年是栖霞四中兴衰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此前在2002年刘国栋代表四中夺取烟台市文科状元,可以看做辉煌年代的尾声。而到了2003年,四中的高考成绩就出现滑坡。失利一次可以看做偶然,连续两次失利就严重动摇了师生家长们的信心。

2004年高考再次失利之后,四中出现教师跳槽、学生转学的一个浪潮。这种形势就像开头文言文中的楚国一样:外敌入侵大军压境,背水一战在所难免。当年夏天,四中也仿效楚国,开始集中自己的最大力量,准备与“乡村中学”的命运进行殊死一搏。

所谓“乡村中学”的命运,笔者认为,与此前不少媒体所说的“寒门难出贵子”的观点有些类似。即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乡村中学资源有限,无力与城市名校竞争,出身乡村中学的学生,很难再考上北大清华之类的高级学府。

2007,栖霞四中反抗命运的最后一战

在2004年高考失利之后,栖霞四中的声望大大降低,而想要重振声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考取名校。”于是,在2004年的夏天,栖霞四中开始谋划一场三年后的命运之战。10年之后再看这段往事,实际上也可以看做四中冲击“北大清华”的最后一次尝试。

作战关键在于选将,面对秦国的进攻,楚国选择任命项燕为大将;而面对时代的冲击,栖霞四中选择了一男一女的“双子星”作为先锋。

双子星当中,男生姓胡,女生姓李,均是四中教师子弟。当时,“四中衰落”的言论在社会喧嚣尘上,有条件的家长都纷纷把子女送到城里中学。而这两人既然是四中子弟,虽然成绩远远超过栖霞一中奥赛班录取线,烟台二中等省级名校也有招揽之意,但为提振士气,两人家长均选择让子女留在四中就读。

这位胡姓男生身高一米九多,平时喜好打篮球。2004年,正是小巨人姚明进入NBA的第三个赛季,在高中男生中的影响力如日中天,不少学生为了一睹姚明的风采,不惜每顿午饭花上2元钱,跑到教师家属区一位姓王大叔的小屋子里,煮上两包方便面再加上一个鸡蛋,以便有资格看上他家里的电视直播。要知道,2元在2004年时算是一笔大钱,当时在四中用热水洗一次头的话,5毛钱就足够。

因为身高出众,四中也有人把那位胡姓男生叫做“姚明”。而他不仅身高过人,学习成绩也相当了得。2004级高一学生第一次期中考试,这位胡公子力压栖霞一中奥班120位精英,夺得全市第一名,让四中激动不已,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因为,栖霞虽然经济不太发达,但全市第一考取北大清华还是有很大的概率。2000年高考,当时的栖霞市第一名贺常瑛(谐音),也是山东省的状元。当然,他出自栖霞一中。

双子星中的李姓女生也同样实力雄厚。实际上,她正是笔者历史老师的千金,其父亲也是学校的语文老师。家风如此,学习好也在情理之中。虽然第一次期中考试,她位列胡姓男生之后,但在此后的数次考试,多以她占上风。

2007,栖霞四中反抗命运的最后一战

三年的秣兵厉马,命运之战终于在2007年夏天到来。当年高考,山东全省文史类考生为20万4453人,艺术文:9万4225人, 体育1万1734人, 理工类38万1051 人,艺术理2万5697,单独考试5万9573 人,总计77万6733人。

四中的“双子星”都报考竞争尤为激烈的理科。6月23日高考成绩公布,烟台市高考理科最高分随即产生。最高分考生出自烟台二中,烟台二中南校区的孙守坤理科原始分最高,达684分;烟台二中北校的何昕加分后的理科分数最高,为698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两人并未能按照四中的设想一举拿下清华北大,而是分别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跟北京交通大学,平心而论,也很不错了。

不过,那两位双子星后来发展的都还如意,据说姓李的女生保送至清华大学读研,姓胡的男生出国到斯坦福深造。努力也算有回报。

2007年的反击战未能成功,清华北大对以后的四中来说,更是奢望,再也无法阻挡时代的大潮,只能随波逐流。在栖霞四中的历史上,最后一个北大学生定格在2002年的刘国栋,最后一个(或许也是第一个)清华学生定格在2000年的崔柳。

历史,总是这么让人感叹。

后记:通过这几篇简史,不难发现栖霞四中校友力量的强大。大家虽然天各一方,但对母校的情感不变如初。为给校友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也请大家关注“栖霞四中校友会”这个微信公众号,该号将专注讲述四中校友们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