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循着这张敦煌壁画,梁思成、林徽因找到了

循着这张敦煌壁画,梁思成、林徽因找到了

循着这张敦煌壁画,梁思成、林徽因找到了

经过数年搜寻,梁思成、林徽因找到了唐朝木构建筑

前段时间,醍醐君分享了梁思成在美军轰炸机前保住了奈良唐风古寺的故事(点这儿查看);而他与妻子林徽因共同发现中国本土唐代木建筑的故事,更是颇有传奇色彩。

1930年代,有日本学者断言,中国人想要研究唐代木构建筑,只能到日本奈良去。

梁思成与林徽因却一直坚信仍有唐代木构建筑存在于中国。他们苦寻多年无果,直到一张敦煌壁画出现在梁思成眼前……

敦煌壁画提供了线索

在美国求学之时,梁思成、林徽因就深感到中国建筑学史的空白。没有人去研究,也没有人去保护,在这喧嚣尘世间,古建筑仿若自生自灭。

偌大的中国,这是一个巨大的尴尬。

梁思成、林徽因决定改变这种境况。1932年起,两人和同事们开始在华夏大地寻找明清之前的建筑。

他们行走在荒山野岭,发现了一座又一座的宋、元时期的建筑。这段经历,对梁思成完成《中国建筑史》产生了巨大的帮助。可梦寐以求的唐代木构建筑,却一直没出现。

循着这张敦煌壁画,梁思成、林徽因找到了

1928~1929年,梁思成、林徽因在沈阳考察

日本学者的断言,如刺在耳。梁思成、林徽因搜寻了五年,一无所获,不禁令人怀疑:唐代木构建筑,在中国大地上真的还存在么?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937年的一天,梁思成正在读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一幅宋代的《五台山》壁画吸住了他的眼球。

图中的大佛光寺,仿佛一道闪电,击中了他。

梁思成激动地查阅《清凉山(五台山)志》,种种线索指明,一座罕见的唐朝建筑可能正隐匿在这片山林中。

循着这张敦煌壁画,梁思成、林徽因找到了

敦煌壁画五台山图,大佛光之寺处于左上角偏僻之处。点击图片,放大可看清。

揭开佛光寺神秘面纱

虽然壁画证实了佛光寺在宋以前就存在,可问题也随即而来。说到底,壁画是一种艺术想象,并不像今天的地图,具有标识具体位置的功能。

佛光寺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甚至,就连佛光寺是否还存在现实中,也没有人敢给出确定的答案。

只有到五台山上去一探究竟。

循着这张敦煌壁画,梁思成、林徽因找到了

梁思成、林徽因根据壁画的线索,前往五台山寻找佛光寺

1937年6月,中日两国之间的摩擦已经接近临界点,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在此多事之秋,前往五台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梁思成、林徽因却毅然带着学生莫宗江、纪玉堂奔赴五台山。他们并没有去人流最密集的五台山中心台怀镇,而是独辟蹊径,朝五台山北端行进。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县城东北32公里处。今天看来,路程并不遥远,开车一个小时就到了。

可当时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且道路崎岖,梁思成、林徽因众人只能骑毛驴,驮着行李,在深山老林之中,一边艰难前行,一边寻找。

80年前可不像今天,迷路了可以打开导航。人生路不熟,只能问路本地人。有时候,在路上等半天也见不到人影,自己只能干着急。

循着这张敦煌壁画,梁思成、林徽因找到了

佛光寺

在老乡的帮助之下,梁思成、林徽因众人在深山里行走了两天。终于,夕阳西下之时,一座古庙如梦一般浮现在他们的眼前:硕大的斗拱、深远的出檐……

正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大佛光之寺!

寻找终于告一段落,但还有更重要的工作在等着他们。佛光寺虽是唐代所建,但里头究竟是否还存在唐代木构建筑?有待验证。

由于人烟罕至,佛光寺已经布满蛛丝,蝙蝠成群,无法驱逐。地上的尘土堆积得”踩过去就像是棉花”。即使这样,梁思成、林徽因他们仍在尽力考察,生怕错过一丝线索。

循着这张敦煌壁画,梁思成、林徽因找到了

林徽因在考察古建筑

日后,梁思成回忆起这段日子时说:“照相的时候,蝙蝠见光惊飞,秽气难耐,而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大概是吃蝙蝠血的),工作至苦。我们早晚攀登工作,或爬入顶内,与蝙蝠臭虫为伍,或爬到殿中构架上,俯仰细量,探索惟恐不周到,因为那时我们深怕机缘难得,重游不是容易的,这次图录若不详尽,恐怕会辜负古人的匠心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天后,林徽因在东大殿梁上发现了隐隐约约的墨迹。整个考察队伍再接再厉,成功地辩读了四条梁上的文字。答案令所有人振奋:

佛光寺建造在公元857年,正是晚唐时期的建筑!

循着这张敦煌壁画,梁思成、林徽因找到了

仅仅靠木梁上的文字,就断定东大殿是唐代木结构建筑,未免太草率。不过,寺内收藏的唐代绘画、佛像、书法等,这些文物形成了的证据链,强有力地证明了东大殿的修建于唐代。

即使到了1980年代初期,仍不断有新证据浮现。有人在大殿门板背后发现了唐人游览大佛光寺的留言——看来,不管是什么时代,在景区留言都是一股抑制不住的欲望;有时候,留言倒能成为“呈堂证供”,验明正身。

佛光寺的价值

目前,佛光寺的东大殿是中国仅存的唐代木构建筑之一。

梁思成、林徽因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填补了建筑学史上的空白,也是对日本学者的最好回应。古建筑学家傅熹年曾说:“(佛光寺大殿)是经日本人屡次调查,印在书本上却不识其为唐代遗构的重要古建筑,使日本人惊赞之余,颇难以自解。”

循着这张敦煌壁画,梁思成、林徽因找到了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示意图

据史书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在唐武宗时期,受到灭佛运动的影响。佛光寺被毁,仅剩一座祖师塔存在。好在唐宣宗之时,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此后,佛光寺得到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的追崇,得以扩建,壮大规模。

佛光寺共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多间。其中,东大殿七间是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是金代建筑,其余明清时期的建筑。

东大殿里的唐彩佛像,很有唐人的审美特点,身型丰满圆润,神情和蔼可亲,造型亦活泼动人,很有人情味——正是佛教在唐代世俗化的反映。

循着这张敦煌壁画,梁思成、林徽因找到了

佛光寺里的唐代建筑、壁画、书法、题记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视为“四绝”。在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来,佛光寺是“第一国宝”——佛光寺本身就是一部璀璨的中国古建筑史!

回头望去,若非那幅珍贵的壁画,历史的线索势必湮没;可若没有梁思成、林徽因这样赤诚、执着的学人,这些线索又有何意义?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