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云南驻村第一书记扶贫记:解释不多说,实事尤需做

云南驻村第一书记扶贫记:解释不多说,实事尤需做

秦西宁对建档立卡户进行家访。

云南驻村第一书记扶贫记:解释不多说,实事尤需做

冀永生走村入户开展摸底调研。记者王地摄

“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里任职、挂职,是有利于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培养锻炼干部的举措,一举多得。”

“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2015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作出安排。

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选派反贪总局一局干部冀永生和国际合作局干部秦西宁,分赴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和富宁县新华镇格当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出发前,曹建明检察长与两位年轻干部亲切交谈,勉励他们牢记职责使命,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农村广阔的土地上摔打锤炼,提升能力施展才华,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近半年时间过去,这些“城里下来”的干部干得怎么样?内心经历了怎样的艰难?老百姓接纳他们吗?他们给贫困山村带来了什么实际变化?本报记者近日跟随最高检工作队,赶赴千里之外的云南西畴、富宁两地农村,听驻村第一书记详解扶贫那些事儿。

现实窘迫,内心纠结

“最难的不是怎么下得去,而是如何待得住、干得好。”冀永生临去西畴之前,一位曾挂职云南某县副书记的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这样给他打“预防针”。

尽管有心理准备,也提前做了一些功课,然而到了当地,冀永生还是被眼前的现状给搞蒙了。瓦厂村全村人口409户1797人,光贫困户就有175户75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88户398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2%。辖区内有15个村民小组,这些村民小组受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困难。

冀永生刚到这里,除了要面对语言、环境等生活不适,还须面对家里老人无人照顾、孩子尚小等诸多后顾之忧,冀永生只能先默默扛下。

同样的问题,在富宁驻村的秦西宁也正在经历。“周围都是石漠化严重的荒山,进村道路蜿蜒曲折,坡多弯急,很多地方的坡度超过了45度。没有自来水,没有卫生间。山里冬天湿冷,夏天昼夜温差大,蚊子格外凶狠,经常咬得人难以入眠。村‘两委’班子成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不会说普通话,不会用电脑办公。到苗族或彝族村寨实地走访,如果没有村干部在场,沟通上就是个大问题。”

初来乍到的困惑纠结,在两位年轻干部历经艰苦走访了所有贫困建档立卡户后,彻底发生了变化,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实现了一次人生观的转变,内心原力的觉醒。”

解释不多说,实事尤需做

村里的贫困程度到底如何?什么样的家庭算贫困?在这之前,两位年轻干部心里都没数。去年11月,来到瓦厂村后,冀永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了两个月时间,入户走访全村88户建档立卡户,基本摸清贫困底数。

在冀永生的驻村日记里,有这样一段颇为感性的话:“解释的话,不用多说;实在的事,尤需多做。”到西畴后第一个去的村寨是新寨,也是瓦厂村最偏远的一个村寨,进村的路太艰难,只要下雨随时就会翻下山。当地的穷困已经远远超出想象,全村15个自然村,分布在方圆30公里的山头上,10个自然村不通路,最远的寨子,孩子放学要走3到5个小时,晴通雨阻的现象非常严重。最典型的,群众养的猪找人帮忙送下山卖,走到半路猪就摔死了,赔钱还赔工,建房的石料、水泥也拉不上去。困守在村里的人,人均耕地0.8亩,只够温饱,无法再刨出钱来。一间间土坯房趴在山窝窝里很久了,有的透风,有的漏雨,还有的被泥石流冲进了卧房。怎么办?

等、靠、要都不是办法,既然来了,就要干出点事来。冀永生虽然着急上火,但他深知,基础性工作必须做扎实,才能为下一步改变打下根基。

随着走访的深入,问题逐渐集中:88户建档立卡户的群众文化水平较低,以文盲和小学毕业为主,高中毕业的只有一人。留守人口以老幼病残为主,“空壳村”现象严重。外出务工人口以出苦力为主,多为搬运工、建筑工,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时代农民工匮乏。88户立卡户中有智障人口12人,其中确诊精神病人2人。

“富宁县格当村的情况同样令人揪心。”秦西宁说,“全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共有建档立卡户86户,除了两户外出打工家中无人,84户我都跑了个遍。”

驻村一个月后,秦西宁介绍起情况来如数家珍:“格当村属于典型的石山区,全村山区面积达90%,石漠化严重,群众生活燃料、人畜饮水、出行等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经济发展滞后,交通、教育、医疗水平差。”

在富宁期间,记者随秦西宁前往贫困现状非常典型的苏麻弄村民小组。一路上记者看到,格当村进村及各个村组之间的道路大部分没有硬化,村里唯一一所小学格当小学,学生宿舍非常拥挤,4个小学生挤在一张床上睡,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只能在院子站着吃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整个格当村在读大学生仅有14名,高中生25名。苏麻弄村唯一一个高中生,在家里睡在异味浓重的牛棚和鸭池之上。

面对眼前状况,冀永生和秦西宁深知,要迅速行动起来,要把肩上的责任变为实际行动,哪怕是改变一点点,或是什么都没有改变,对自己也必须有个交代。

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路,是当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冀永生说:“没有路,村里的东西运不出去,外面的物资运不进来,想脱贫就是个梦。而眼下修好一条脱贫路,就是我最想实现的一个梦。”

最新消息是,这个梦有了实现的可能。在多方努力下,云南省交通厅额外为瓦厂村追加500万元村级公路建设资金,可打通惠及7个村寨的出村公路主动脉,极大地改变瓦厂村基础设施落后面貌,为群众脱贫致富夯下坚实基础。

有了路还要“居者有其屋”。冀永生告诉记者,下一步他要努力推动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安居房问题。再将5个村的饮水进行提档升级,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在采访中,冀永生还透露了一个让他异常兴奋的事:在前段时间,他在与自己的博士生导师的一次通话中,竟然解决了部分立卡户孩子上学的大事。在其导师号召下,北京市检察院30个党支部与瓦厂村24户建档立卡户的36名小学生和1名初中生建立了一对一帮扶。

扶贫必扶智,秦西宁也深谙此理。在富宁县教育局的主导下,格当小学目前正在实施重建工作。“在走访期间,我分类统计了各村民小组在读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争取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加大对格当发展教育的支持力度。”

扶在当前,谋在长远

不断创新扶贫形式,冀永生和秦西宁都在积极想着好点子。

“在我到格当挂职第一书记之前,村里没有任何集体经济。现在已经有群众自发成立了养殖生产合作社,这也将带动更多的村民自主发展产业。”秦西宁说,经过政策宣讲和发动鼓励,村民脱贫发展的积极性正在提高,“我们接下来的思路是以村委会为主导或者村委会以入股的形式发展集体经济,也可以探索通过‘村委会+企业’、集体资产入股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秦西宁的言语中透着思路和信心。

在冀永生看来,打造强有力的农村党支部,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他联系最高检反贪总局一局党支部与瓦厂村委会党支部开展结对子活动,帮助瓦厂村党支部进一步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另外,充分利用村“两委”改选时机,把真正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致富带头人选出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在记者的走访中,村镇干部这样评价两位驻村第一书记:履职尽责,踏实肯干,敢于担当。村民的普通话普遍不好,但谈起两位年轻人,他们会微笑着竖起大拇指,嘴里不停地说着:“好!好!”(检察日报 王地)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