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魅力礼县记忆之城

魅力礼县记忆之城

记忆中的县城不是现在的样子。历史上的礼县城也不是现在的样子。

魅力礼县记忆之城

天天生活在城里,似觉得县城没有什么变化,城东还是那个城东,城南还是那个城南,楼群依然那么高,路依然是那么宽。街道上每天都一如既往走过人群、车辆,店铺里每天都出入着男男女女,花朵似地开放着。然而,如果把目光穿越历史的空间,一端搭在记忆之初,一端落到现在,忽然发现县城的变化不说日新月异,也该说是年年不同吧。尤其是出门在外的游子,当他们在耄耋之年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地探亲时,无不惊异县城的变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他的故乡。他们总是不停地询问他们记忆中的中山林到哪儿去了,旧城墙到哪儿去了,某某家的老房子到哪儿去了。总之,记忆中的地方怎么也找不到了,全被新的建筑布置得如走进陶渊明说的那个桃花源,不知魏晋,不辨东西。就觉得故乡真是变得让他认不出来了。更何况,故乡还有许多让他们这些游子值得骄傲的花环,譬如,礼县是秦人的发祥地,有秦西垂第一陵园大堡子山,有三国古战场遗址祁山堡、铁笼山,有妙庄王三女儿修成正果的险峰香山,有西汉水两岸绵延60公里的苹果林带,有红河水库的旭日落霞,有风光旖旎的上坪山水,等等。

魅力礼县记忆之城

我出生于50年代后的农村,自然对历史上的礼县城,譬如作为秦人发祥地时的礼县一无所知,就连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屠城,礼县城血流成河的惨烈也仅是听说而已。我只依稀记得我记忆中的县城。

魅力礼县记忆之城

记得我第一次进县城是七十年代上中学的时候。那时,父亲因在供销社当采购,在县城住的时间长一些,我就有了进城的机会。记得我曾多次向父亲提出想跟他进一回县城,我进县城的目的是要买书。记得那一年我因给亲戚拜年挣得了10元毽子钱,就想拿这10元钱全部买成书。在那时,10元钱对我来说已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要买书,只有进城,因为只有城里才有新华书店。在我的多次要求下,父亲终于同意带我进城。从家里到县城约100里路,我俩坐了3个多小时的车才进了城。父亲把我带到他住的一家旅店,我第一次看到了城里店铺的门不像乡下农家那样只有两扇,而是一排并列着许多扇,白天营业时一扇扇卸下来,晚上关门时又一扇扇安上去。第二天,父亲忙他的事,我在街上打问了新华书店的地址就一路寻去。那时的县城里几乎看不到楼房,街道不宽,路面没有硬化,大风过来,飞扬的尘土一如战场上飘散的硝烟。较之乡下,只是街上行人多些,男大着中山服,女多花红柳绿,不像我们乡下,不论男女,大都穿着自己用家机布手工缝制的衣服(用棉花纺了线后,自个儿在木头做的织布机上织的白布,也叫家机布);车辆也多,却大多是现在再也看不见的老式解放牌敞车和现在很少看到的老式北京基普;商店比乡下的大,货也多;还有乡下绝对没有的电影院、书店。这就是我当时对县城的记忆。不管怎么说,在我的心目中,县城还是很繁华的。

魅力礼县记忆之城

我的初中、高中都是在乡下读的。自这次进城后,对县城的记忆也就此中断。高中毕业后,我当了两年民办教师后又去参军,对县城自然没有新的印象。再看到县城是我退役回家又当上民办教师后于1981年考入礼县师范时。因师范在县城,我便能在城里度过两年时光。这时的县城较之七十年代,已有了较大的不同,街道已是柏油路了,虽说街道两边依然没有楼房,但城东门口的天水车站已有两层楼——似乎天水车站和县城的电影院就是县城唯一有楼房的单位了,直到又过去了两三年的时间,县委、政府的办公大楼才相继建成。那时的电影院依然红火,学校过几周会包一场电影让同学们去看。人们的衣着也出现了两级分化,中老年人多着中山装,戴帽子,年轻人大都西装革履,穿喇叭裤,留长发,看上去,像现在一些艺术家的模样,乡下人都叫他们“长毛子”,见了唯恐躲避不及,好像留长发的人个个是土匪强盗似的。如果说在80年代我记忆中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东台桥的修建。那时,我还在红专学校的民办教师培训班上课,星期天,我从红专学校所在地汉阳进城时,会远远看到正在兴建的东台大桥。这座横跨西汉水两岸的拱桥就是我记忆中礼县境内西汉水上的唯一一座大桥了。这座桥直到现在还在,虽然没有以后新建的一座座大桥那样给人以长虹卧波,巨龙腾空的气势,显得土气、寒碜,却像一位历史老人,见证着礼县的风雨沧桑,过去和现在。

魅力礼县记忆之城

我记忆中县城变化最大的时段要数2000年后。眼见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差不多每一个单位都有了自己的办公楼。改造后的县城城域不断扩大,街道拓宽,笔直宽阔的东新路向东而去,两边高楼齐刷刷站了起来。各种名牌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城内商场、文体场所也相继建了起来。男女服饰更是百花齐放,高档、名牌服装时时可见。伴随城市绿化工作和建设步伐的加快,整个县城越来越显得干净、卫生、美丽。入夜,灯光如昼,街上行人如在画中。有人感慨地说,是不是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穿着好了,走在街上看过去,全是美女俊男。如果站在西山俯视县城,就会发现,80年代时站在西山望县城,县城还是一片灰朦朦的,一点儿也没有精神气。如今,站在西山俯视,纵横宽阔的街道把全城分成井字型方块,高楼林立,红瓦白墙掩在绿树丛中,顿时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不由人精神振奋,意气风发,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人活着是多么幸福。记得有一年在西山植树时,我曾对身边的同事说,什么时候把东新路从燕子河畔一直延伸到磨石咀的村前,这条笔直宽阔的大道就是礼县的长安街了。不曾想,2008年,县委政府果然开通了这条大道,命名为秦汉大道。不仅如此,从东新大桥的滨河公园,再到东台桥,又建成了环城路配套公园的燕子河、西汉水风情线,这条风情线的建成,犹如给今日的县城又戴上了一圈五彩花坏,为美丽的县城增添了一道新的靓丽风景,成为市民在晨日落照,茶余饭后扶老携幼信步休闲,舒身悦神的理想苑地。

魅力礼县记忆之城

这样,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礼县城看上去都是那么迷人。若站在成中不论哪一座高楼上极目远眺,只见历经多年机关干部人工绿化的西山、桃花山满身葱茏地站在县城身后,春日,桃花杏花满山粉红,芳香四溢,夏日,堆翠叠绿,如脂如染,绿得似要发出声来欲与人言。而清澈如练的西汉水、燕子河在城东交汇后,又一身银亮,紧紧环抱着县城,在两岸连山的护卫下逶迤向南而去。城内,高楼鳞次栉比,车水马龙,宽阔的马路和绿化带把整个县城分割成绿树掩映的方块,男女老幼,或西装革履,或休闲信步,相依而行在红色砖块铺成的人行道上,谈笑举步间,脚下发出如乐如歌的声响,一如行走在唐诗宋词营造的意境之中。出入每一家商铺,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美不胜收。若是夜晚,整个县城华灯初放,车辆依然白天一样络绎不绝,而作为全城最高建筑的秦都大酒店霓虹闪烁,一身明艳矗立月下,似眨动着千万只美目顾盼着南来北往的行人。环抱县城的滨河风情线公园里的绿树下、小桥上、流水边,则徜徉着一拨拨望月或散步的游人,或一对对情侣,看上去是那么欢欣和怡然自得。月下的西汉水这时看上去,显得那么明丽、温顺、幽静,似怀了无限的柔情叫看她的人忖度和领略。再把目光投向秦汉大道时,只见笔直的大道两边,站成两条直线的华灯似要一直向远方伸去,如同把北京的长安街移到了这个千里迢迢的偏远山地。正这样沉浸在心旷神怡里时,赤土山寺庙里的钟声三点两点传来,叫人仿佛在梦中一般。

魅力礼县记忆之城

忽然就觉得,身居这个历史的县城、富丽的县城、文化的县城,是多么幸福和自豪。再回首记忆中的县城,便恍若隔世,仿佛,历史只一个转身就判若两人了。而理智地想,这一切又谈何容易,如果不是新中国的成立,如果不是一届又一届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奋斗,艰苦创业,就不可能有今天美丽富饶的礼县和这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作为生活在礼县的每一个人,既感到幸福和自豪,同时又感到了一份责任,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创未来,幸福才变得无比巨大。可以想见,二十年、三十年,再过六十年,我们的后辈儿孙享受到的幸福,一定比我们现在享受到的更多。无数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一代代的后来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也只有珍惜它的得来不易,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留于后人,才能无愧先烈,无愧后人。

魅力礼县记忆之城

历史前进的步伐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构成历史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是述写历史的一笔一画。礼县的巨变,就是礼县的历史;礼县的历史,就是礼县的巨变。礼县的发展变化,不仅镌刻在每一个礼县人的心里,也投影在礼县的山川大地,城市乡村,表现在人的居地环境不断走向富丽优美,表现在人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人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就是历史在走向未来。我们渴望着礼县走向未来的步伐更加坚定、豪迈。

(文/式路)

魅力礼县记忆之城

小礼荐读

【创建省级文明县】礼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倡议书

监制:薛小平 审核:韩文彦 编辑:张强

喜欢请点赞、分享哦!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