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坚守成本底线 严防“垫资”造机风险

坚守成本底线 严防“垫资”造机风险

《中国船舶报》记者 吴秀霞 江苏报道


自今年年初以来,随着外部经济形势日益严峻,船市需求不旺,船舶配套企业及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不少船机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下半年,企业承接订单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市场开拓难度前所未有。同时,新接订单中预付款10%的比例已成常态,有些订单预付款比例甚至更低,仅在5%左右,这对于建造一台动辄上千万元的船机设备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后期建造过程中二级零配件的采购等均需要由船机企业“垫资”。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垫资”订单风险巨大,船机企业须从市场、战略、运营、财务、法律等方面全面梳理各类风险,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并制定风险防范对策,推进风险管理从静态向“动态”转变,防止个别环节出现问题,危及企业根基。


摸清底线

“垫资”造机须谨慎


当前,船机企业接单难、交机难、发机难、货款回笼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尽管近几年一些船机企业通过调结构、转方式走上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路径,但是由于船市价格下跌明显,船机产品价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幅明显增大,有些低速机的价格降幅近四成,加上船厂订单延期、撤单等因素影响,船机企业合同取消及延期交货的情况不断增多。

“抢订单,生存第一!”一家船机企业的负责人坦言,尽管一些合同的预付款比例仅为5%甚至更低,但这也是非常时期的无奈之举。企业只能背水一战,通过锁定订单,后期再通过强管理、练内功,精益生产来降低建造成本,从而保证企业继续运行。否则,没有订单,企业只能坐吃山空。

今年1~8月,国内一家柴油机企业的撤单金额累计达10亿元,取消合同、延期生效、推迟交货的订单占手持订单总量的25%,导致该公司本年度排产计划存在较大缺口,年度排产总量不断调整。据了解,这种现状在大多数船机企业中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船市转入买方市场后,船东的话语权增加,除船东经常指定选用国外品牌产品,导致国内自主品牌产品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外,由于外部市场环境不断恶化,客户要机意愿不足,也导致交机难成为制约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发机难、货款回笼难矛盾突出。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绝大部分企业新接船机订单量同比大幅下降,个别企业甚至没有接到一份订单。由于价格下降明显,企业即便接到订单,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对于预付款比例较低的订单,业内人士指出,船机产品非标准化和定制化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通用性。一旦出现交机难、库存挤压,动辄上千万元甚至过亿元的主机设备顿时变为“废铜烂铁”,企业除了将部分零部件拆解寻求匹配相关机型,只能坐等折旧。同时,如果库存柴油机不断增多、存货数量居高不下,一旦存货资金冲破企业资金“红线”,不仅会影响企业现金流,危及资金链,而且会使企业“赔了夫人又折兵”。

当前,随着国内船用柴油机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加上一些船用柴油机制造企业前些年扩充的产能已逐步释放,今后国内船机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不仅如此,船机的利润也将进一步减少,一些企业调结构、转型升级后,新产业项目巨额投资的回报还未充分显现,回报周期将会进一步拉长。“垫资”造机带来的弊端及企业资金现状都是船机企业必须认真关注、思考的问题,业内人士建议船机企业对于低首付的订单须权衡利弊,谨慎承接。


严防风险

“望闻问切”早预控


事实上,“垫资”造机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血本无归的案例,前几年在国内一些民营船机企业之中已有出现,可谓前车之鉴。

2009年前后,国内一些民营造机“军团”采用短平快的生产经营策略,前期通过低首付、“价格战”来抢夺市场订单,在后期建造过程中,采取“垫资”造机的模式,以实现多抢单、快出机,从而迅速抢占市场,但其产品技术上没有特别的优势,质量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加上人力及进口零部件带来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当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时,在多重压力之下,企业市场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低迷船市中的民营造机企业步履更加沉重,交机难使产品存货数量攀升,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停产、破产。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船机企业在经营工作中,应坚持“随行就市、量力而行、把握节奏、严控风险”的经营方针,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工作,包括高度关注履约风险、新业务风险、流动性风险。一方面,要严控经营风险,强化两金管理。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效率指标进行绩效考核,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要全面跟踪船东、船厂动态,提前预测预控,结合实际采取预投产和暂停生产措施,避免无效投入及损耗;此外,积极跟踪、分析市场形势,定期召开营销策略会,动态调整经营策略。

当前,管理不精、效率不高仍是制约船机企业发展的关键短板和“软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企业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应当着力加快“去产能”“补短板”步伐,提升高端制造能力。一方面,加强质量管理,精益求精,既重视内生式积累,又加快外延式发展。具体而言,就是企业不断提高建造效率、提升技术水平、严控质量及完善售后服务,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为经营谈判赢得一定的话语权,并争取全球订单;同时,在船用设备以外的市场衍生新的业务,让每一个板块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抵御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船机企业还需加大采购成本控制力度。这也就是说,在质量可控的前提下,企业可适当采取全球采购、引入第三方、开发业务集群等措施,降低采购综合成本,减少质量损失成本。此外,在采购零部件过程中,还要在同等质量条件下充分比价,为企业赢得一定的利润空间。

坚守成本底线 严防“垫资”造机风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