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将乐县万全乡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引出了一条龙

将乐县万全乡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引出了一条龙

将乐县万全乡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引出了一条龙

正月十二

万全乡阳源村闹桥灯习俗历史悠久,始于明朝中叶,由阳源祯祥保在明朝廷任长芦盐运使、中宪大中大夫的谢君惠引进,延续至今,举办平安祥和的灯会,祈祷 来年消灾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的正月总要用上二、三天的时间开展以自发组织,自己制作,自行排练,自我欣赏的群众性的玩灯活动。

将乐县万全乡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引出了一条龙将乐县万全乡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引出了一条龙

阳源村在明清时期分为阳源翁厝保,阳源圩上保,阳源祯祥保,由祯祥保舞龙灯,翁厝和圩上两保闹桥灯。桥灯一般每户18周岁男丁一桥,象征人丁兴旺,做好的桥灯一般都是由各家各户自己保管。正月初六日,十二、十五便是大闹桥灯了,以十五日为最。

将乐县万全乡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引出了一条龙

夜晚,随着三通铳响,一阵铿锵的锣鼓声和悠扬的唢呐声传来,从阳源村忠靖公庙钻出一条龙灯。只见一颗鲜红龙珠在前面引路,那张牙舞爪,目光如炬的龙头紧追不舍,似乎要把龙珠一口呑下,中间那一节一节腰身左右扭动,鳞片闪烁。那高高翘起龙尾,不停摇摆,豪光四射。舞龙的后生,个个精神抖擞,使出浑身解数,把龙灯舞得生气勃发,威风凛凛,引得人们阵阵喝彩。

将乐县万全乡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引出了一条龙

龙灯过后,翁厝保和圩上保二条4百米长的庞然大物桥灯随之登场,雄奇的龙头光华夺目,那翘起折龙角,圆睁的大眼,张开的阔嘴,颤动的龙须,伸出的利爪。无不活灵活现,显示出虎虎威风。

将乐县万全乡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引出了一条龙

数百盏灯笼绕成的长长腰身,宛如明亮的长蛇阵,矫健的龙尾色彩艳丽,也透出不凡的气势,整条长龙直让人觉得天下的银河落到地上。因为它也很像一座长桥,所以当地人称之为“桥灯”,两条桥灯犹如两条灯河,在喧闹的鼓乐和爆竹声中相对交错蠕动,令人目不睱接,它们相与到对方的村庄绕行一周后,最后相会城中间的大塅,缓缓围成一个首尾相边的大圆圈,将龙灯包裹在场地中央。

将乐县万全乡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引出了一条龙将乐县万全乡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引出了一条龙

圆圈中心,数条龙灯翻滚,腾跃,相互较劲,比赛舞姿的雄奇和优美。两桥灯绕成灯光的栅栏,缓缓旋转,相映成趣。无数花灯在最外围交织环绕,像夏夜的流萤闪动,加上五彩缤纷的烟花不断爆出神奇变幻的图案,整个场地流光溢彩,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将乐县万全乡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引出了一条龙将乐县万全乡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引出了一条龙

齐鸣的鼓乐,震耳的爆竹,鼎沸的人声,更把全场闹腾的如同开了锅的粥。灯节持续到深夜,收灯的铳声响起,花灯纷纷闪开到一边去。两条首尾相接的桥灯也逐渐挪开一个大豁口,里面的龙灯依次跃出,走到最前面去,紧接着的是桥灯,殿后的则是盏盏花灯。赶灯节的人们分成几路朝自己的村庄走去。数条灯河相互交错、穿插,从中心场地向四周辐射开来,渐走渐远,整个阳源处处灯光闪烁,恰似满天繁星散落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