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大爱永续,身故愿做“无语良师”

大爱永续,身故愿做“无语良师”大爱永续,身故愿做“无语良师”大爱永续,身故愿做“无语良师”

【核心提示】囿于中国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器官和遗体捐献仍然是少数人的选择,这也使得器官和遗体捐献显得尤为珍贵。为了表示对遗体捐献者的尊敬,医学界尊称他们为“无语良师”,也称“大体老师”。

家住汕头老市区的老人林颖今年已经74岁,是汕头市莲花器材一厂的退休工人,其父亲是汕头第一位遗体捐献者。近日,林伯子承父愿,登记成为器官捐赠和遗体捐赠志愿者,让“大爱·奉献”这一林家好家风继续传承发扬。

父亲捐献遗体成汕头第一人

“我是受父亲的影响才做出这个决定的。”说起自己的父亲,林伯十分自豪。

据林伯介绍,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林酉是原是珠池中学的教师,在世时喜欢阅读。

1982年,林酉先生在阅读时了解到当时器官和遗体捐献刚刚兴起,对于医学研究和救死扶伤有着重大的意义,觉得“人死了,把遗体埋葬或火化太浪费了,把宝贵的‘材料’销毁掉实在是罪过”,便悄悄立下遗嘱,自愿在百年之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他还和夫人姚霖一起致信汕头医学专科学校(现汕头大学医学院),表示愿将遗体捐献以作教学、科研之用。随后汕头医专的工作人员也专程走访了两位老人,并登报回应表达对两位老人的钦佩和赞扬。

对于父母自愿捐献遗体一事,林伯原本并不知情,直到见到登报的公开信后才得知。起初林伯并不理解,不过经父亲的解释后,林伯逐渐理解并表示支持。

1983年5月13日,林酉先生与世长辞,在简单的告别仪式后,林伯随即通知汕头医专。汕头医专的领导及老师闻讯后立即登门吊唁。之后,林酉先生成为汕头医专的一名“大体老师”,也是汕头第一位遗体捐献者。

儿子十余年致力捐献终偿愿

父亲的举动深深影响着林伯。时间一晃来到2002年,李嘉诚捐资创建了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林伯获悉后,翻出了父亲留下的遗物和遗嘱。回忆着父亲留给他的记忆,林伯决定到红十字会捐献眼角膜,并准备联系汕头医学院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如果在世时能捐献血液,捐赠骨髓,死后又献出眼角膜,再将遗体留捐献给医学研究,那么生命就不只是活过一次!”林伯说。

不过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林伯未能正式登记成为器官和遗体捐献志愿者。随着时间推移,林伯渐觉年事已高,百年之后捐献器官和遗体的愿望也变得越来越迫切。今年3月,他又一次来到汕头市红十字会,再次表示要捐献器官和遗体。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林伯终于完成了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的网上登记手续。

近日,林伯收到了北京寄来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正式成为一名器官和遗体捐献志愿者。

“我不光自己捐献,还要宣传器官和遗体捐献。”林伯说,他的决定也得到了亲人的支持。如今林伯虽然年逾古稀,除了有些眼花外,身体依然健康,每天都要到中山公园参加歌咏队的活动,活动之余,他便时常和歌咏队的成员们说起此事。“起初大家不太乐意,经过多次解释,大家也逐渐能理解了。”林伯说,“我听说到目前为止汕头登记捐献遗体的人数还不到100人,我觉得还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应该多做宣传,移风易俗,让大家都来参与。”

本版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张晓丹 张翌旸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