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环境大提升文化气息浓 背街小巷成城市新亮点

仿古的牌坊、洁白的墙面、统一的灰青色砖块……经过近年来整治打造,邛崃市背街小巷环境大变样,不仅干净整洁,文化气息也愈发浓厚,逐渐成为城市新亮点。

环境大提升文化气息浓 背街小巷成城市新亮点

环境变样显魅力

一座城市的活力不仅体现道路通达便捷,隐藏在背后的—背街小巷,为城市输送着生命的“血液”。近年来,邛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毛细血管”的梳理,按照川西民居风格实施风貌打造。

青砖墙壁、古铜色木门、飞檐翘角,路面变得平整,墙面光滑明亮,管网、路灯全面升级,小吃、休闲、娱乐应有尽有……徐步于同心巷,古朴、厚重、细雅的风韵从巷内慢慢流淌而出,与相临的兴贤街融为一体,临邛古城老街巷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远处的幸福巷也换了新颜。下水道不通、路面不平、没有路灯的历史一去不返,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同时,大家更加爱护环境,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只要巷子里有垃圾,我们都会主动清扫。谁家有困难我们都会伸出援手,毕竟小巷是我们共同的‘家’。”住在这里几十年的胡婆婆如是说。

环境大提升文化气息浓 背街小巷成城市新亮点

挖掘文化增内涵

水巷子全长320多米,是邛崃市首先启动整治的背街小巷之一。巷虽不长,却有70多户居民。长期以来,这里房屋简陋,地势低洼,每逢下雨,雨水汇集常常积水,路面泥泞不堪,故有不少人都误认为“内涝积水”是水巷子的得名之因。2012年经过整治,水巷子的雨污管网得到了完善,设施配备得到了加强,居民再也不用涉水而行。

如今走在巷子,可以感受到渗透出的独特文化气息,路旁一口老井道出了巷子悠悠历史。“水巷子得名源自一行人传送,很久以前,有胡、曾、喻、何、杨五姓陆续迁居于城南……”治后的巷内墙面上,多出几块关于“水巷子传送”的石板,解释了水巷子之名的由来。

环境大提升文化气息浓 背街小巷成城市新亮点

多措并举抓管理

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从2012年开始,邛崃市便陆续实施背街小巷整治,相继完成水巷子、同心巷、幸福巷等41条背街小巷治理,让小巷更有味、人居环境大提升。

为确保治理成果,邛崃市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强背街小巷区域道路冲洗、垃圾清运、设施清洗、绿化带冲洗,治理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违规行为,分阶段整修路面,及时更换、修复破损、缺亮路灯及缺损设备。

据介绍,今年以来城管部门在背街小巷后续管理中投入环卫人员 400人次,洒水车 45 台次,垃圾清运车 32台次,清运生活垃圾14 吨,冲洗街道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冲洗绿化带520余平方米。出动执法人员130余人次,清理占道经营80余起,规范越门经营48余起,清理“牛皮癣”120余处,清理违规招牌16个,清理横幅5处。修补破损路面23处,检查路灯200余盏,修复路灯38盏,检查电线线路400余米,更换线路80余米。

记者古若仪报道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