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龙口报记者亲身体验休渔期前夕出海打鱼

大小新闻 今日龙口 记者 王亮 王众

龙口报记者亲身体验休渔期前夕出海打鱼

到海上去,现捞的海味是最鲜活的。到一线去,现场的新闻也是最鲜活的!休渔期之前,本报记者冒险跟随渔民出海,从大海上传回体验式图文报道———最后一网。

“五一”前刊出两篇,今天是最后一篇。从昨天起,我市进入伏季休渔期。在海上再次找到大老李他们,要等到四个月以后了。

11时到13时,狂风暴雨中收起最后三五网

我扶墙都站不稳,船员却像走平地

狂风暴雨,乌云压顶,白日变成了黑夜,海浪咆哮,让人有点害怕。三名船员继续在甲板上忙碌着,努力拉起月初下好的渔网,并仔细摘下网上来的每一只海货,生怕有遗漏或者损坏。

龙口报记者亲身体验休渔期前夕出海打鱼

“都慢着点,老刘,你别太靠边,这浪来得急乎,注意点安全。”大老李一边开船一边用扩音器向甲板上的船员们喊话。狂风吹起的巨浪一次高过一次,接近三米高的海浪推着船头抬起落下,我站在船楼内,靠在墙边,仍然没有办法拿稳相机去拍照。

“拉完这一网收了吧,把甲板收拾收拾,咱们家去了。”大老李在观察完周边的天气之后,用扩音器对甲板上的船员喊道。虽然隔着十几米和一扇玻璃,但海风的呼啸和巨浪挤压渔船发出的吱吱声,让船员只能挥手示意大老李他们听见了。随着最后一网拉起,三名船员快速地整理起散落着爬虾的12个箱子和几个装着其他海货的网兜。我对他们的敬佩又提高了,因为我把着船楼的墙仍旧无法站稳,他们在湿滑晃动的甲板上来回奔跑工作竟然犹如平地一般。

龙口报记者亲身体验休渔期前夕出海打鱼

“走了,咱们回去。”随着大老李对我说完这句话,船掉了个头,开始返航了。对于这片大海,大老李告诉我,他从20多年前就开始带船驰骋,哪里有暗礁,哪里会有鱼群出没,他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如今海货少了,最伤心的还是渔民。在他们看来,海货的减少,是大海受到了伤害。

13时到15时,返航回码头,天转晴

挥一挥手,告别最后一网

龙口报记者亲身体验休渔期前夕出海打鱼

13时许,返航途中,这时雨停了天也晴了,大家心情大好。对于大老李来讲,每次返航都有一种甜蜜幸福的感觉。家人在码头等待着他,准备接货分拣卖给顾客。

返航途中,大老李说,以前他打到过的鱼比现在多得多,鲅鱼、鲫鱼、鲈鱼、石斑鱼、黑鱼、八带、笔管蛸、对虾,还有各种渤海湾内的小鱼。但是有很多不守规矩的渔船,偷偷地下“绝户网”,导致现在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少。今年的休渔期延长了一个月,大老李也希望休渔期长了之后,未来的海货能逐渐恢复丰富起来。

15时许,船顺利到达桑岛码头。岸上熙熙攘攘,已经有工人等待分装爬虾了。我也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背起沉重的摄影包,第一时间跳上了岸,重回陆地的感觉,真好!虽然脚底仍然像踩着棉花一般,但心里感觉是踏实的。

龙口报记者亲身体验休渔期前夕出海打鱼

爬虾在分拣后,他们卖给鱼贩的价格为30元/斤。大老李算了一笔账,去掉油钱、船工工资、分拣爬虾、船损耗费用等2000多元的成本,这一天忙活还不够成本,话语中带着心酸和苦涩。

要告别了,大老李不忘嘱咐我:“回到家一定好好洗洗澡,要不你身上的咸味好几天下不去。记者这个行当也怪不容易。”直到这个时候,四名船员还没有吃午饭。

挥一挥手,告别大老李,告别大海,告别最后一网。

9月1日开渔的时候,我还会再来的!

龙口报记者亲身体验休渔期前夕出海打鱼龙口报记者亲身体验休渔期前夕出海打鱼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