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重温开封餐饮极盛时代 小心流口水 | 豫菜百年

一座25万人的城市,有大大小小的酒楼、饭庄、食馆、饭铺、小吃店等近1100家,此外满城如蚁的食品小贩尚不在此列。举目皆饭店,低头尽小吃,平均200多人合一个馆子,这是1931年老省会开封的餐饮盛况。

焦素芳 | 文

名馆子味莼楼,开创馆业劳保先例

开封真是一座很奇怪的城市。

它地势低洼,水患频仍,兵连祸接。但从明清到民国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它都是河南的省会,也是中原第一商业重镇。古城的厚重历史文化韵味,饮食业的繁盛,烹饪技术之高、招待礼数之周全,一直为各地人士赞叹。

开封民俗专家高秀峰在他的《开封饮食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中写到,民国时期的开封,以饭店对峙、名师争衡,小吃满城、品种繁多而久负盛名。

“以1931年的一份《社会各业调查统计表》显示,当时开封有大型饭庄27家,饭馆183家,饭铺324家。番菜馆(即西餐厅)4家,风味小吃19家,酒馆73家,卤肉店30家,茶馆320家……此外满城推车、挑担、篮儿的流动小贩儿尚不在统计之中,而当时开封人口不过25万,这个数字和比例,在当时的河南乃至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了。”

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海林介绍说,清末民国年间,开封城有八大名餐厅,“又一村、雅北饭庄、味莼楼、美新饭庄、小大饭庄、合昇饭庄、现代饮食店、宏源饭店,被时人称为八大饭庄。”

重温开封餐饮极盛时代 小心流口水 | 豫菜百年

这八大饭庄中,除了备受名流们追捧的又一村,还有几家颇具特色。

味莼楼就是其中之一。1912年,一个姓常的掌柜在开封南书店街路东开了家名为味莼楼的大型餐馆。这家店因修路又先后迁到徐府街和南书店街南头路西。

在后世记录的资料中,味莼楼是个前后三进的天井院子,临街的前厅设有柜台和通道,可以进出天井院的各个餐厅。前厅设有小茶桌、靠椅和春凳,颇有北宋时酒楼正店“门床马道”的规制。里面有小礼堂一座,可以承接婚寿喜宴。一到好日子,洋马车和富豪权贵的小汽车就停满了门口。

味莼楼的主要经营对象是文化、教育和邮电业人士。骚人墨客原是最会吃也最讲究台面的。味莼楼的一桌酒席常上几道汤,且每道汤酸甜香辣,各有特色。最让客人们赞不绝口的,是味莼楼的一道熏鸡丝烩腐皮。别的店也有做这道菜的,但喝起来总逊色许多。

对开封名店名菜颇有研究的吴凯,曾就这个问题请教过与自己有同窗之谊的味莼楼少掌柜王书成。王书成说熏鸡丝、豆腐皮都不是珍稀之物,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选鸡、配料和熏制三道工序。鸡要嫩、料要精,熏要匀透而不恹。熏过了有烟呛味,熏不透则味吃不到鸡丝里去,汤出不了味。“此外汤料和火候都要调配得当,这样出来的菜才能鸡丝香浓,腐皮绵软柔滑,汤味醇厚。”

著名饮食文化学者孙润田说,从1912年味莼楼开业,到1949年8月停业,历时38年,这家馆子不仅以美食传世,还因为无偿传承和劳保在历史上留名。

重温开封餐饮极盛时代 小心流口水 | 豫菜百年

“它先是由尉氏人常掌柜开设,后来无赏地传给徒弟温少泉经营,温再无赏地传给徒弟王洪凤,成为汴垣饮食业三代师徒无赏传承的佳话。”

而在开业不久,常掌柜就规定:凡在该馆生病的老师、徒弟的治疗费用均由柜上开支,不扣发工资,不影响其他工人应分的小费。开创了馆业工人治病劳保的先例。

孙润田说,当时开封的名馆子,除了八大名馆,还有四大共和客厅,以及山景楼、福地春、九鼎饭庄等。可谓名师荟萃,名菜纷呈。“如又一村的软熘黄河鲤鱼、白扒熊掌、煎扒鲭鱼头尾;雅北饭庄的炸宁波鸭、雪山虾仁;九鼎饭庄的糟鸡、糟肉;福地春的栗子烧白菜,中兴楼的涮羊肉以及稻香居的锅贴、第一楼的小笼包子、吊卤面等等,皆是誉满开封,远近闻名。”

猜不透的传家菜与“三人行”佳话

在这些著名的馆子中,还有一个回族菜馆,按照张海林副秘书长的说法,就是“改造了开封的回民菜,改变了回民菜没有大饭店的历史”。

这个人就是高寿椿。

高寿椿是开封人。他的父亲是民国期间著名的灶头高云桥。1928年,冯玉祥管辖开封,把相国寺的钟楼改为茶社书场,取名“民乐亭”。1931年,高云桥把这个地方租了下来,与人合伙开了一家餐馆。因为是以相国寺的游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故名字不改,餐馆名字为“民乐亭”。

作为当时省会的11个大型餐馆之一,民乐亭以锅贴豆腐、煎藕饼和清汤素鸽蛋等传统肴馔有名于时。值得一提的是清汤素鸽蛋。百年老字号“王馍头”的传人,中国烹饪大师王安长说,清末民国时期,鸽蛋是烹饪菜肴的高档原料。由于当时宴会比较多,买鸽子蛋比较困难,高云桥就以素鸽蛋代替,后来逐渐成为高级宴席的一道名菜。”

按照王安长的解释,素鸽蛋用的是优质的绿豆芡和红萝卜泥,配上银耳,在白银做成的特质模具里加工成型,然后兑入高汤和水发冬菇、冬笋片、豌豆苗等烹制,“出来的成品,汤鲜味醇,鸽蛋晶莹滑嫩、小巧玲珑,几可乱真,堪称一绝。”

这道菜作为民乐亭的拿手菜,当时也被众多餐馆模仿。但关于鸽子蛋的做法,作为高家密不外传的绝技,始终无人能解其妙。

著名的烹饪大师赵廷良跟高家是世交,他的儿子赵明忠也是著名的豫菜大师。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家把制作素鸽蛋的技术公开,很多餐饮人士才恍然大悟。“有一次跟赵明忠聊天,他说,我们家两代人研究这个素鸽蛋。一看模具,才算啥都明白了!”

重温开封餐饮极盛时代 小心流口水 | 豫菜百年

高寿椿作为民乐亭的少掌柜,在民乐亭学徒8年后,到了商丘雪源饭店做厨师兼领事掌柜。那时候高寿椿长的一表人才,心肠又好。

当时饭店的附近有家窑子,里面都是穷苦人家出来的姑娘。“作为掌柜的高寿椿,经常会接济一下这些姐妹,有钱没钱,钱多钱少,都会让吃个饭。”张海林说。

一来二去,年轻倜傥的高掌柜跟一个姑娘相爱了。“姑娘也有文化,知书达理。所以1943年回到开封继承父业的高寿椿,就把这个姑娘收为二房,带回了开封。”

高寿椿的原配和二房,一个温厚醇良,一个知书达理,于是3人上演了几十年举案齐眉的佳话。“很多年后跟高寿椿在一起聊天,他说有时候到了晚上,大媳妇说:你去妹妹房间吧。到了另一个屋里,二媳妇却又说:你去陪姐姐吧。得,俩人一个比一个好,反倒是我没地儿去了!”

真名士自风流,佳人相伴成千古佳话。作为一代名师的高寿椿,他制作的清汤素鸽蛋、干煎糟鱼、扒酿猴头、如意冬笋、锅贴豆腐等著称于世。他集回汉两族烹饪技艺于一役,为回族菜肴开辟了新途径的水爆肚、京东菜扒羊肉、南烧羊肉等等,更是闻名当时的拿手杰作。

“原来回族菜馆都是小馆子,从民乐亭之后,算是有了像样的大馆子。后来高寿椿参与了《中国名菜谱·回族分册》的编纂,里面有6篇稿子是他写的。”

小吃天堂,开封夜市

孙润田说,在开封,除了鳞次栉比的馆子大菜,还有数不尽的街头夜市小吃。

开封夜市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东京梦华录》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岁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等记载,以及夏日灯火、油烟使蚊蚋都难以驻足,形成京城夏季的无蚊区,这些都是当时东京夜市的真实写照。

“民国时期,除了冯玉祥都汴反对奢靡,餐饮业稍显冷清,到了1931年前后,军阀混战渐告平息,开封的工商业日趋繁荣,饮食业也随之发展。”

那时候一到傍晚,宋门里的桥上就有摆摊、挑担的人为夜间就餐者备下了各色美食。“从馄饨、油条、麻花、兔肉、豆沫稀饭到鱼汤、牛肉,共有五六十家,一直到午夜方休。”

重温开封餐饮极盛时代 小心流口水 | 豫菜百年

孙润田说,开封夜市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一度还曾有过,后来逐渐消失。“从1978年之后,夜市再度兴起,刚开始只有鼓楼广场一个点,品种出售的有第一楼的包子馄饨和万芳春饭店的萨其马、蛋散、开口笑,鼓楼饺子馆的水饺,又一新饭店的双批油条以及部分国营集体饮食店的烧饼、馓子。后来慢慢地就全都成了民办个体户了,夜市也从一个不断增加为十多个,宋门里桥、马道街南口、鼓楼广场、宋都御街、铁塔前、龙亭后、相国寺、延庆观汴京公园……直至现在的100多个。”

2013年的夏天,在南方工作的老朋友出差经过郑州。晚上我们几人驱车去了鼓楼夜市。广场夹路两旁全是一家挨一家的小吃摊贩。从灌汤流油的小笼包到黄焦酥脆的四批油条,从清凉沙甜的杏仁茶到清鲜利口的鸡丝馄饨,成百上千种的小吃,让人吃得虽然肚子鼓鼓,但眼睛还在垂涎欲滴。

熙熙攘攘、灯火通明的夜市,户户相靠的摊点,镶有狗牙边垂帘的布棚,小贩们吆喝的声音,带着古城的风韵,让人恍若梦回千年。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雷声隆隆的电光映着夜色中森然伫立的古城墙,令人骇然。

而在7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卢沟桥的炮声也轰然响起。铁蹄声声传来,战火已开始从北方向这个古城蔓延。在民国曾以绚然之姿引起举国瞩目的豫菜,开始了另一种命运。

重温开封餐饮极盛时代 小心流口水 | 豫菜百年

作者简介:焦素芳,知名财经人物与美食专栏作家。祖籍河南安阳,国内首部菜系断代史《豫菜百年》作者。

编辑:晓夏 图片来源: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如需转载,请微博私信“豫记”或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