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朱文公祠。

千年古寺话沧桑

白云岩寺亦称白云禅寺,位于福建省龙海市颜厝镇洪坂村白云山,西距漳州市区约10公里,东距龙海市石码镇约11公里。因山中古木参天,白云袅绕,故名白云岩。

据史料记载,唐代虔诚禅师在此开岩建寺,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理学大师朱熹(漳州民间称为朱文公)到漳州任知州期间,常登临白云岩解经释注,最终在白云岩定稿刊刻朱熹临漳版《四书集注》,并创办紫阳书院,白云岩因此被誉为“理学基地”,为历代文人向往之地。白云岩旧有晚浦归帆、意果园、棠荫漏月、洗砚池、松关鸟语、百草亭、卓锡飞泉、何有石共八景,但因环境改变,现尚存洗砚池、百草亭、何有石,而其它几处景点已不存在或是没有了当年的景象。1982年6月,白云岩寺被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列为漳州市对台交流重点寺庙。

清代铸铁古钟。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白云山海拔约399米,白云岩地处山腰部,一条从洪坂村到岩前的水泥路,弯弯曲曲顺山而上且较陡。水泥路的顶端是停车场,沿停车场后的土路上去,边上有一座土地庙,再走上去数十米,路边上方有一块似蹲地虎的大石,长约5米,高约2米,上刻“何有”二字,相传为朱熹所书,这就是白云岩八景之一的“何有石”。用石块敲这大石不同部位,会发出八种不同声音,故又名“八音石”。离“何有石”十来米,有一棵千年甘棠树,相传为虔诚禅师所植。树干腐蛀成空洞,人可从下面钻进去,从上面出来,可谓一绝。

停车场。水泥路到此为止。左上方为土地庙。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土地庙。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白云岩一角。左为千年空心甘棠树,树后是百草亭,右下是何有石。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何有石。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千年空心甘棠树。人可从下面树洞进去,从上面出来。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甘棠树与何有石之间原是一片种植各种药用植物的地方,后来盖起一亭,亭中塑有一尊持书讲经的朱熹像,后面立一石碑,刻有“紫阳夫子解经处”,成为八景之一的“百草亭”。百草亭后面原是空地,据说这块地所种出的芋头非常松软香美,现建有两个放生池,也就种不了芋头。从边上的路走去,就是“洗砚池”。洗砚池相传为当年朱熹洗砚处,也是八景之一,现用石块砌成一长约5米,宽约1米的水池,里面泉水清澈,仍生长着一些无尾螺,边上一石刻有“砚池”二字。岩前的小涧里,也生长着一种红壳虾。据传说,当年朱熹在白云岩时,将吃后的螺蛳壳与煮熟的虾重放水里,竟然成活。虽然用现在的科学解释是不可能的事,但却留下美丽的故事。现寺里存有一块相传为朱熹用过的砚盘,上刻一“心”字,成为一宝。

砚池东侧为地蔵王殿,地蔵王殿后面是功德堂。砚池上方有一座舍得塔,安葬着该寺住持释道品。

百草亭。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百草亭里的朱熹雕像。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砚池。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砚池里的无尾螺。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砚池西侧为朱子祠,原为紫阳书院,内悬“紫阳书院”匾。因朱熹在漳州期间,做了些有益的事,后人为纪念朱熹,将其塑像供奉于寺内。清康熙年间,漳籍进士唐朝彝告老还乡后,认为佛家和儒家不宜并祀一处,遂捐资于大雄宝殿西侧另建朱子祠。乾隆十年(1745年),乡人认为朱子像屈居寺殿西偏,是对儒宗的轻贱,就将紫阳书院改建为朱子祠,并把朱熹手书“与物造游”匾额和对联移到新建的朱子祠。“与物造游”匾额现已不在。祠内供奉朱熹、唐朝彝,石柱上有“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对联,据传为朱熹所题书。2011年4月14日,温家宝总理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馆馆员座谈时,发表了题为《讲真话,察实情》的讲话,引用了这对联,使得白云岩一时名声大振。“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为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所作《百丈山》诗中的两句。或许朱熹登白云岩时,忽然触及唐宣宗的诗句,认为很适合当时的心境,因而信手书之,并将原诗里的“山河长”改为“江山常”。据清康熙《龙溪县志》记载,每句只有7字。可能是后来好事者加上“地位清高、门庭开豁”,记载于清光绪《漳州府志》里变为11字联。

大雄宝殿。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朱文公祠的后面为大雄宝殿,门上悬挂明代漳籍理学家、书法家黄道周所题“白云深处”匾额。殿前有一清代铸造的铁钟,高约1米,上有“白云岩”三字。大雄宝殿西侧为新建的观音殿,雕梁画栋气势恢宏。观音阁西侧为斋堂,下方将建天王殿。

大雄宝殿的黄道周题“白云深处”匾额。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斋堂。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白云岩除了这些建筑,在千年甘棠树下面不远处有一块石头,上面刻有一个大足印叫“仙脚迹”,据说与江对面的云洞岩上的大足印为一对。大雄宝殿旁边有一棵300 多年的白茶花树,相传这棵白茶花树为清代唐朝彝夫人为皇后办案有功,皇后为答谢之意所送。虽然历经风雨,却依然生机勃勃,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开花,直到过年正月。

仙脚迹。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放生池。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舍利塔。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从地藏王殿边的小路上山,经过一段古石径,可到一处小平地,因下面很陡,当地叫“猴探井”。地面有三块1米多高的石头,中间一块用红色油漆写有“三拜梁石”。再往上走,到山顶有元代古石寨与古土寨遗址。从遗址另一边的小路下山,就可回到观音阁旁,整个路程要走约1小时,而且数处较陡。

地藏王殿。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观音阁。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白云岩地处九龙江南边,早先江上行船靠的是风力,傍晚回来时,江上帆影如帜,站在岩前远望,美不胜收,成为“晚浦归帆”一景。因现在的船都用上机械动力,没有了帆,这美景也就永远消失。“意果园”原是“何有石”下面的一小块地,面积不到一亩,原先种有金针等药用植物,但现在开成路,“意果园”不复存在。“松关鸟语”原是寺后两棵紧挨着的大树,风吹时两棵大树的枝干互相摩擦,发出如鸟语般的声音。遗憾的是现在树已不在,这景也就没有了。“棠荫漏月”是大雄宝殿前西侧一个厢廊的圆门,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月亮初升后的八九点钟,风吹时树叶摆动,月光穿过东边甘棠树的叶隙,投到圆门里,形成许多小亮点,成为一景。但因现在东边的大树长得太茂盛,月光无法穿过,景色不再。“卓锡飞泉”传说是当年白云岩开山禅师虔诚初到白云山建寺,苦于找不到水源,便用手中锡杖植入一块大石头中,拔出后从这指头粗的小洞喷出一般清泉。无奈如今山上水源减少,数十年前这喷泉断流,只留下一小洞,旁刻“卓锡”二字。这些景点的消失,令人遗憾。

古石径。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三拜梁石,新命名“三拜娘石”。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石寨。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4A级景区在招唤

白云岩历史悠久,风光秀丽,与云洞岩景区隔江相望,与鱼嘴岩、石狮岩相邻,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因朱熹在此留下的一些遗迹及民间传说,使得这里成为研究理学文化与民间信仰的理想之地。

大雄宝殿厢廊圆门,就是八景之一的“棠荫漏月”。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大雄宝殿旁边的300年白茶花。

老郑看漳州:千年古寺话沧桑,龙海白云岩寺

为弘扬佛教文化与理学文化,依托白云岩古迹,这里将建成为一个4A级景区。根据规划,朱熹在漳州留下的人文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突出朱熹理学文化内涵,将重建朱文公讲学处、朱文公祠;对八景做一定程度的恢复,并利用现存的古迹,再建新景点,如利用登山古石径,在两边种满桃花,形成“白云深处桃花径”的景点;将原先山顶的古石寨及古土寨开发出来;将山上的“三拜梁石”给予拟人化,新命名为“三拜娘石”等。今后还有可能将山另一面的鱼嘴岩景区也纳入白云岩景区范围。景区建成后,市民将多了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郑德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