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生活书法——吴斌华

生活书法——吴斌华

人们谈到书法实践时,总会提到“生活书法”这四个字,我觉得这四个字很准确地诠释我近40年的书法实践。

幼年时在父亲的“民国教育”下每天必须临书50字,不好还要被杖尺,于是带着极不情愿态度,完成了柳公权的“神策军碑”识一筐大字的母亲说,那叫“童子功”,而父亲却补充说,基础吧!成人后70年代,那个时代人们对待书法的态度还没有现在自觉,还没有多少人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也是在一种没有目标的状态,时想拿起笔,时而放下,一切生活都围绕的基本生存而行,何有书法之习。

生活书法——吴斌华

我的启蒙老师是严厉父亲,他是民国年代的大学生,有一手入贴、入碑的楷书,又有自己独立一体的行草书。他用强制的手段,想把他的劳动的成果转化给我。到70年代,我像放飞小鸟,走入工作,每天都在尽情享受着不练字的快乐,谈恋爱、打篮球、踢足球、乒乓球……过着快乐生活。在这期间,由于孩童时代的三脚猫功夫,时而写几个楷书,还受到云南一些老师赞许,参加了昆明青年书法学习小组。后又到张宝善先生之处学习装裱书画,可能是孩时的练字刻骨铭记,那时我对书法,只看不练,只做不思。于是在兴趣中,在玩耍中渡过20年时光。

生活书法——吴斌华

由于这种因素,我从2006年开始思考,拿起毛笔,这时我已经是天命之人了,不像有的人,以此为工作,系统的发展和拓展。这样一来,我就以书法艺术追求当作一种生活的状态,或是生活中应有的那一种乐趣吧!

于是我竭力的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对待继承与传统,二是一个书法人的作品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生活书法——吴斌华

生活中传统与继承就如同,父母是传统,继承就是子女,子女是从父母那里来的,但又不是父母,而子女和父母又是血脉相连。只有哪些深入传统书家,才能对传统有一种特殊的概念。没有坚持不懈的劳动,始终如一的守望,很难成为艺术家的。

继承和传统就如同十月怀胎,五个月前出生是流产,八个月前出生是早产,十个月出生是正常的胎儿,超过十个月就会胎死母腹,所有书法人在学习书法艺术,不可过之,也不能“不及”。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具备“新、奇、险、绝”在生活中同样如此,没有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新”就不存在,不能独立,都在普遍的状态下,能说奇吗?不经风雨,不敢冒险,固守父辈那点遗物,不经痛苦,何谈险之。没有传统和继承,我行我素,自创什么派别,那只能说,写了一辈子的钢笔字,拿起毛笔,自称“书法家”,由此传统一词告之我们“传”是超越,“统”是规范。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发展、创造与超越。

生活书法——吴斌华

中国的笔墨文化精神体现着自然规律,注定了它的先进性。用今天的话来说是讲究生态规律,讲究环保和绿色,代表着人类未来。笔墨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可见是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心灵要求,它的最高指归不是图形,而是心象。

生活书法——吴斌华

每位名家都有一部艰难的奋斗史,有一条属于自己成功之路,完全是由他们的个性、性格、阅历、修养、学问所决定的,什么样的人就出什么成果,这是一条艺术规律。但离开生活,艺术就是空架子。常见一些书画研讨会,网络,微信上,展览会上,一些人指手画脚,评头论足,谈自己的“高见”,其实这是一种美好的主观愿望而已,评论者只应该是指点迷津,切勿带有某种派别、领域、行道的的差异而论。最终仍是画画亦然,书书法道,各其生活之趣,书归生活之道。

昆明市滇池书画院

吴斌华 于昆明

生活书法——吴斌华

生活书法——吴斌华

生活书法——吴斌华

生活书法——吴斌华

生活书法——吴斌华

生活书法——吴斌华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