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多国教师在崇文实验执教研讨 一堂课串起多门学科

多国教师在崇文实验执教研讨 一堂课串起多门学科

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先生致开幕词

当一堂课既有历史知识又有科学原理、有数学计算的同时也有技术与工程的内容,而且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和科学老师齐上阵,你还能Hold得住吗?

7月15日,第三届“全球教育共同体”小学教育国际会议在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芬兰、北京、杭州等多地的教师专家共同执教并探讨“去学科化”的课堂学习。

多国教师在崇文实验执教研讨 一堂课串起多门学科

崇文实验学校教师团队执教《孔明灯》

崇文实验学校:孔明灯课程“串”起多门学科

“你们知道的飞行器都有哪些?”“孔明灯为什么会飞上天?”“怎么才能制作一盏孔明灯?”

今年的小学教育国际会议的教学主题是“飞行器”,崇文实验学校的教师团队周向鹏、谭鹏飞、刘璨、陈菲四位老师选择研究孔明灯。首先,教师拿出孔明灯并提问:“这是什么?”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孔明灯为什么会飞上天?”接下来,“怎么才能制作一盏孔明灯?”这一问题,巧妙地将学生们带入到“制定研究计划、合作研究问题”的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

这一堂课,既有历史知识,又有科学原理,还有数学计算,同时也有技术与工程的内容,而要设计和制作孔明灯,也就涵盖了艺术和动手能力等。

周向鹏老师说,孩子的天性是动手去操作,不是聆听获取知识。现在不少课本知识脱离孩子们的真实生活,要从生活中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有动力去学。这恰巧也应了本次会议的主题:“真实地学”。

什么是真实的学习?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梁国立说,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跟着教材、书本去学,但学的东西对所面临的现实生活却没有多大作用。虽然书本的知识易于评价,但与真实社会相结合才更有意义。比如厨师学艺,不是光背菜谱,更要下厨房才能真正地学到厨艺。所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多国教师在崇文实验执教研讨 一堂课串起多门学科

俞国娣校长代表崇文实验学校全体师生向与会教师致欢迎辞

专家:“去学科化”的项目制学习成未来趋势

此次国际会议,来自美国、芬兰、加拿大等国的教师也走上崇文的讲台,给崇文的孩子带来一系列的课程,其中就包括了芬兰埃斯波市赫尔辛基大学师范教育部门Innokas Network的负责人Tiina Korhonen女士及其带领的芬兰教师团队。

“我们芬兰的教师这次给中国的学生带来的课程是《桥》,课程会通过讲解桥的结构、力等方面,把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结合进来,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建造自己的桥。”Tiina Korhonen女士说,这次因为课时有限,很多课程来不及展开,比如学生到室外寻找坚固的结构并拍照等环节,更有利于学生将坚固的结构融入自己的设计当中。

据Tiina Korhonen女士介绍,芬兰很多课程都以去学科化的项目制学习方式展开,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项目,融合学习各学科知识,不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不要把学习当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很重要。”她表示,项目制学习会是接下来芬兰小学课程的发展方向。

这一理念,与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的想法不谋而合。这几年,崇文实验学校的项目课程建设逐步成熟。“以一二年级为例,崇文一共有九个主题的项目学习,一般一个月会开展一次,项目学习的主题来自于生活,会涉及到各个学科的知识。”俞校长介绍说。

比如围绕“我的母亲”主题,课程会由绘本、画画、唱歌等多种方式让孩子表达情感;“火车”主题则模拟真实的火车站场景,制作火车票,经历购票、上车,最后还研究火车的历史。此外,崇文实验学校六个年级全部推出期末免试生,免试生在学期末最后两周进行主题学习,学校还在平常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学习。

“现在的课堂去学科化是一种趋势,老师们不能被教材框死,要主动给学生创造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的学习力得到提升。”俞校长表示。(文/罗夏兰 通讯员/杨帆)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