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美了乡村 暖了民心

多伦诺尔镇胜利村文化活动室,书柜上方摆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漫画。本报记者 戴宏 摄

金秋伊始,走进多伦县西干沟乡大官场村,宽敞的房屋错落有致,平坦的水泥路纵贯全村,新建的健身休闲广场、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应有尽有,集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卫生室和便民服务超市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了极大方便……

2015年,大官场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完成投资720万元,不仅实现了十项工程完全覆盖,还实现了互联网覆盖到农户,并实施了院墙改造、路肩硬化、路灯安装、树木栽植等一系列工程,不仅村庄变美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大官场村的村民提起村里的变化时赞不绝口:“以前环境脏、乱、差,雨天一脚泥,人畜不分离,就医购物不方便。现在每一条街巷都通了水泥路,每一户农户都建设了人畜隔离墙,农民小病不出村,家门口就能购买生活用品,休闲时也有了去处,咱老百姓的生活是越过越舒坦了!”

“十个全覆盖”美了乡村,暖了民心,将民生工程做成了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同时,多伦县也将这一民生工程做成了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发展工程。

在西干沟乡大耗来沟村二组,昔日房屋年久老化、牛棚猪圈随意搭建的场景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生活区和规划有序的生产区。

自“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这里整合生态移民等各类项目资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新选址对该组及周边部分农户进行搬迁,累计投资501万元,新建住宅23户,配套建设标准化棚圈15栋、蔬菜大棚16座,实现了生活区与生产区的分离。

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该村统筹规划了规模种植和育肥牛产业发展,将新村规划为前面是住宅,中间是圈舍,后面是种植大棚的模式,走农牧业结合的经营路子,用牛羊产出的粪便来种植生态蔬菜。

移民新村建成后,主导产业育肥牛养殖及蔬菜种植可为村民每人每年增收2000元。在切实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解决了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村民赵成树说:“以前村里房子破,村里又脏又乱。现在不仅搬进新居,又增加了收入,我们生活无忧啊!”

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多伦县还以“十个全覆盖”的实施为机遇,发展起种养殖业,还指导村民搞起了农家乐。

在多伦诺尔镇胜利村日光温室葡萄种植园区,平坦的水泥路、绿油油的樟子松,再加上崭新的住宅房、一座座种植棚,别具一番田园风光。

多伦诺尔镇胜利村,突出产业支撑,利用通路、通电、通水的有利机会,通过整合资金,集中打造产业和居住相结合的葡萄种植园区。园区占地100亩(每户2.1亩),总投资500万元,建设日光温室52座,配套建设拱棚和房屋各52栋,还新建了文化广场和停车场。将葡萄种植产业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成了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种植、农家乐旅游园区,为村民增加收入开辟了新途径。

据村支书赵凤鸣介绍,今年,葡萄种植园区年纯收入达到360余万元,种植户户均收入近7万元,带动全村人均增收近3000元。

致力于“十个全覆盖”工程项项落实、桩桩兑现,多伦县正在顺势而进、全力而为,以此为抓手,实现遍及多伦县的“幸福全覆盖”。

2015年,多伦县计划投资2.72亿元,在50个行政村,130个自然组实施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各项工程均完成年初计划90%以上。除十项工程任务外,还结合村组实际,实施了院墙改造、危旧房拆除、修建村综合服务中心、公厕、垃圾池及村屯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

如今,多伦县正聚全县之力,继续织密民生这张网,让幸福覆盖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深入推进,多伦县美丽乡村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记者 巴依斯古楞 见习记者 姜晓莹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