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采访手记:逐梦一路北上 仍念家乡情

采访手记:逐梦一路北上 仍念家乡情

逐梦一路北上,仍念家乡情

重庆晨报财经部记者 王秋思

9月10日,重庆晨报记者与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一行七人抵达青岛机场,“逐梦他乡重庆人”大型人物采访活动第五批鲁津组的征程就此展开。

中秋将至,在距离家乡2000公里以外的天津,天津重庆商会、巴蜀同乡会分别举办了一场中秋大聚会。他们谈事业、谈理想、闲话家常。在他们的对话中,标准普通话、川普和重庆话轮番切换。

“这个大家庭就是身在天津闯荡的重庆人的精神纽带。在这里,除了靠自己,就是靠老乡。”天津重庆商会的常务副会长邓晓琳说,平时大家各忙各的,遇到困难就拧成一股绳。在天津汉沽的金山城负责人易兴敏想要开一家餐饮酒店,重庆商会的6个成员为她众筹资金。巴蜀籍的学生病重、读书遇难题,同乡会的成员帮忙筹资。

“好久没见到家乡人了,说重庆话太畅快了。”从万州来济南创业的孙老板说,生意能够运转多亏了家乡人帮忙。

为记录逐梦在山东、天津、大连的重庆人,在20多天的采访时间里,我们扛着设备拖着行李从山东的聊城、威海、青岛、济南,奔走到天津的汉沽、武清,最后北上来到大连葫芦岛。

一路北上记录家乡人的逐梦之旅,我们想说:“梦想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路。”

日行八百里,聆听逐梦故事

采访手记:逐梦一路北上 仍念家乡情

重庆晨报都市部记者 张旭

一晃来新疆采访“逐梦他乡重庆人”已半月有余。采访对象分散在新疆各地,为在第一现场采访到他们,我们要在各个城市间转场。乌鲁木齐飞机场,出租车司机轻描淡写地说:“我们这里,两座城市间的距离‘不远’,少来也有五百公里。”我们从乌鲁木齐转阿克苏,从阿克苏到采访对象所在的建设兵团农一师十三团足足有150公里,下午出发,抵达时已经半夜。

日行八百里,只是较为保守的估算。在“日行八百里”的路上,沿途多荒芜,连买瓶矿泉水都需要看运气,馕饼成了解饿的好东西,嚼着馕饼,讨论着逐梦选题,再对着车窗外的风景,别有一番滋味,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

逐梦新疆重庆人的故事很精彩。因为各种各样的梦想,他们来到这里,生根发芽,花开绚烂。有人将黄葛树和家乡的山山水水搬到了南疆边城,有人用十余年时间带动了百余当地维吾尔族人致富,还有人二十五年坚持厚德行善……

逐梦新疆重庆人的故事,我们用心书写,值得期待。

一辈子,一件事

采访手记:逐梦一路北上 仍念家乡情

重庆晨报社区部记者 闻青

宁夏到北京,1300多公里的距离。我们追寻逐梦重庆人的身影,聆听他们逐梦的故事。宁夏,这个号称“能用肉眼看见银河”,有着万里无云、满天繁星美景的地方,让人向往不已。然而事实上,除了美丽的天空,这里常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这1300多公里的里程,每一位“逐梦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逐梦”故事,每个故事都让我们为之动容。

45岁的费睿,是宁夏天宁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由于牧场远离中宁县城,加上需要严控外来细菌传染奶牛。员工们都在牧区内吃住。每天除了工作,这些身处他乡的游子,更多的是面对无止境的寂寞。而他们却从无怨言,都为了心中那份梦想:让家乡人民喝上健康的牛奶。

75岁的王鼎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为了研究工作,他从上大学就离开家乡重庆南川,。他这样形容自己:“其实我这一辈子就只干了一件事。”

或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无所畏惧的去追求梦想。昨天是中秋佳节,我们怀着最美好的期望,祝愿这些身在他乡的“逐梦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