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揭秘:德国和新加坡如何建设地下管廊?

揭秘:德国和新加坡如何建设地下管廊?

德国最早的地下综合管廊于19世纪出现在北部城市汉堡,后来在前东德地区较为流行。前东德城市耶拿的第一条综合管廊建于1945年,内置蒸汽管道和电缆。耶拿共有11条综合管廊,通常在地下2米深处,最深的一条位于地下30米处。其中8条归耶拿市政设备服务公司所有并经营,两条在私人投资者手中,一条属于一个科技园区。其中,耶拿市政设备服务公司经营的管廊总长15公里,共有10个用户。公司已在不掀开地面的情况下更换了管廊内大约1000米的饮用水管道,接入网络光缆也很方便快捷。在拥挤的市中心使用地下综合管廊非常理想。地下综合管廊可容纳多种管线,水、气、电、通信、供暖所用管线均可共用同一管廊。在管线检测、维修、更换或增减时较为便捷,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

揭秘:德国和新加坡如何建设地下管廊?

管廊建造时需考虑到土壤、湿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同时,防火、通风和逃生通道等设施必不可少。地下综合管廊虽然初始投资较高,但长期来看,总体成本还是要较传统的直埋式低。新加坡是一个岛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首次在滨海湾推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滨海湾一带的地下隐藏着一条集纳了该地区供水管道、通信电缆、电力电缆的综合管廊,是保障滨海湾成为世界级商业和金融中心的“生命线”。这条地下综合管廊距地面3米,全长3.9千米,工程耗资8亿新元(约合35.86亿元人民币),集纳了供水管道、电力和通信电缆,甚至垃圾收集系统。

揭秘:德国和新加坡如何建设地下管廊?

综合管廊的建设,把各类管线系统集纳在一起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避免了此后管线铺设带来的道路重复开挖和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同时,“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做法能够降低运维成本,便于高效管理。除了地下管廊建设,新加坡还注重开发利用一系列与其地质构造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下空间工程,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储存库、大型地下公共空间等。

本文内容来自于“安邦咨询”,转载需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