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数九寒冬朋友圈里打起“怀旧牌”

数九寒冬朋友圈里打起“怀旧牌”

手工制作的儿童连体衣。

本报记者崔帅 文/图

北方的冬天,除了对雪的盼望,还有一个个独有的温暖细节:“姥姥辈”爱做冬衣,“妈妈辈”热衷织毛衣,孩子人手一张“九九消寒图”……

12月23日,微友“Bella”在朋友圈里晒:“孩子姥姥给宝贝做的棉衣棉裤,绝对‘温暖’牌!”,并附有一张照片。一时间,“温暖牌”三个字,勾起了不少人关于冬天的记忆。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冬至过后,就进了“数九”,不少人翻箱倒柜找出加厚的保暖衣裤应对寒冬。然而,倒退四五十年,家里老小的冬衣几乎均出自主妇之手。

“我今年28岁,小时候穿的冬衣都是姥姥亲手做的。不仅料子和棉花质量好,最重要的是量身定做。小孩前襟容易脏,她就特制了一个可拆卸的‘围嘴领子’,清洗方便,样子也可爱,大街上根本买不到。可惜,我没能留下一件。”微友“大发”遗憾地说。

今年52岁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她儿时家里条件比较艰苦,只有到年底才做新衣、添新鞋。“我家兄弟姊妹多,母亲白天做不完,常常加夜班。现在条件好了,棉衣棉鞋都买现成的,再也不让老人操劳了。”

七八十岁的老辈人爱做冬衣冬鞋,如今四五十岁的人,也曾热衷织毛衣。市民张女士说,她前两天整理衣柜,翻出了自己曾经为孩子织的毛衣。“女儿10岁以前,针织毛衣最时兴。几乎每个妈妈都有一本《毛衣编织大全》。虽然自己织的没有市面卖的花哨,但胜在温暖舒适!”

除了用手工消磨漫漫冬日,还有这样一个过冬乐子——填“九九消寒图”。冬至当天,有市民在朋友圈晒起了“九九消寒图”:有画着一枝素梅的,八十一瓣,日涂一瓣;有九个9画的字联成一句的,八十一笔,日涂一笔。等图填完了,九九就尽了。

“有一年我在乡下过冬,天寒地冻出不了门,爷爷就曾给过我一张‘消寒图’,上面画着一枝腊梅,梅花瓣有八十一瓣。爷爷说,用红笔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了,春天就来了。”市民小张说,当时多亏这“九九消寒图”,才让她觉得冬天没那么难熬。

时光流逝,曾经手作冬衣的老人渐渐不在,曾经针织毛衣的“妈妈”们戴上了花镜,就连当初填“消寒图”消遣过冬的孩子也渐为人父母。唯独谈到这些过冬的老习惯,心里涌起的暖流有增无减。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