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加强复原乳管理 鼓励鲜奶生产

记者 彭溢郭 铭华

背景

近年来,受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不足、进口奶粉数量激增等因素影响,一些乳品企业开始大量改用进口奶粉复原乳作为乳制品原料。这种情况一方面将直接冲击我国奶牛养殖业,另一方面也背离了乳品的营养价值发展方向,不利于我国乳业健康发展。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加强复原乳管理 鼓励鲜奶生产 “在价格倒挂的情况下,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乳品企业纷纷选择使用进口奶粉复原后再生产,限收拒收生鲜乳,从而导致新鲜营养的生鲜乳销售受阻,严重阻碍了奶牛养殖业和乳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杜宇新的担忧,在我省全国政协委员中引起共鸣。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首日,他作为第一提案人,与多位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提案,呼吁加强复原乳管理,鼓励鲜奶生产。

会外连线:低价进口奶粉冲击市场

有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11月,我国进口大包粉66万吨,约合528万吨生鲜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进口液态奶约40万吨,同比增加33%。与此同时,进口大包粉到岸价格屡创新低,长时间保持在1.5~2.5万元人民币/吨,而国内乳品企业用生鲜乳生产奶粉吨成本在3.3~3.5万元。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加强复原乳管理 鼓励鲜奶生产

“众所周知,我国奶牛饲养成本高,奶业发展缺乏竞争优势。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差价巨大,国内原奶市场竞争乏力。”国内一知名乳制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持续走低,很多乳企为缓解经营压力,选择转向国外进口原料,一度造成国内奶源市场出现严重的“奶剩”现象。“从长远来看,此举不利于我国养殖业和乳制品行业的发展。”

会场解析:复原乳营养大打折扣

复原乳与新鲜牛奶的营养有着天壤之别。我省全国政协常委何小平告诉记者,“大包粉加工过程中,主要使用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方式,在135~ 145摄氏度下加热4~15秒。虽然只有几秒,但经高温处理,牛奶中的维生素等一些不耐热营养成分遭到破坏,乳糖也会焦化,蛋白质与乳糖还会发生化学反应,使牛奶褐变,破坏原有的风味。”

“用进口大包粉复原后生产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粉,要经过两次超高温处理,一次是超高温灭菌生产大包粉,另一次是大包粉复原后高温生产乳制品,这样导致乳清蛋白变性率最高可达91%;对维生素B1、维生素C、叶酸破坏严重,其先天营养价值将大打折扣。”我省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说,“生产商一般均通过后期添加来满足国标的要求,又未明确加注使用还原乳的标识,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程幼东还提出,进口大包粉经过境外加工、储存运输、报关等程序到国内再生产,保质期大大缩减,复原后生产乳制品重新标注分装日期,使即将过期的大包粉“重获新生”。“但由于广大消费者对产品原料新鲜度、营养成分和保质期等问题了解不够,特别是对复原乳的基本知识和国际主流的巴氏牛奶不甚了解,再加上乳品企业长期错误导向的宣传方式,造成了普遍的不科学、不理性的消费习惯。”

委员建议:多措并举鼓励鲜奶生产

加强复原乳管理,鼓励鲜奶生产已是箭在弦上。为此,多位我省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应建立乳制品复原标识制度,进一步强化液态奶复原标识管理,建立配方粉及其它乳制品复原标识制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有资料表明,由于巴氏鲜奶保留了牛奶的天然营养,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巴氏鲜奶所占份额几乎在90%以上,而巴氏鲜奶在我国液态奶市场中却占比很少。委员们建议,鼓励使用鲜奶生产乳制品,建议进一步加强湿法工艺生产管理,鼓励使用鲜奶作为生产配方粉的原料,并大力发展以新鲜牛奶为原料,能够更好地保持鲜奶营养价值和纯正口感的巴氏奶。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加强复原乳管理 鼓励鲜奶生产

此外,委员们还提出,建议强化乳业准入门槛和监管,按照《食品安全法》、《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等有关法规,进一步强化准入门槛,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开展复原乳检测,同步加大国产和进口乳制品监测。(本报北京3日电)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