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别逼消费者当“专家”

来源标题: 别逼消费者当“专家”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人们遇到的各类消费问题“习惯性”地在这一天集中爆发。“给消费者支招”“教您如何辨别保健品、食品、药品等”“买衣服、买地板、买家具前都要闻一闻”……五花八门的“消费教育”要把老百姓逼上了“专家”之路。笔者认为,老百姓不应被逼着去做各个领域的消费专家。

纵观近些年的消费历程,老百姓从当初到农贸市场买菜自带弹簧秤,到如今买菜得仔细观察各类蔬菜、水果的外形,以辨认是否“催熟的”“农残超标”。买衣服要闻是否有异味,买家具要闻是不是有刺鼻的甲醛,买药品要看是否有“食药字”,买保健品要看是否有“小草帽”,买实木复合地板除了闻气味,最好还要切开一小块,看看究竟有没有实木……消费者经常被提示购物前要做“功课”,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些“功课”究竟应不应该让普通消费者来做?

消费者买东西前,要看这闻那,即使这样还难免落入预想不到的“陷阱”。正如一位多年从事消保维权工作的人士所言,“消费者不可能成为各个消费领域的‘专家’,让老百姓做‘专家’太累!”本应该是商家做的“分内事”,却要让普通老百姓去学这学那?如何辨别商品真伪不应是消费者必须学习的。首先,市场主体应该担当起第一责任人,经商要本分,经营要诚信;其次,各相关部门也应继续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共同为老百姓营造安心消费的大环境。一句话:不要让消费者太辛苦,老百姓不想做“专家”。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