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3D《白毛女》:再给你一次和喜儿邂逅的机会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

很多时候,音乐往往能赋予文字无穷的魅力,就如这些歌词,大部分人看到之后,脑海里会随即响起相应的音乐旋律,余音绕梁般,三日不绝。这一段,便是民族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经典唱段。

3D《白毛女》:再给你一次和喜儿邂逅的机会

不知不觉间,歌剧《白毛女》从1945年在延安首演,已逾七十年。为纪念《白毛女》首演70周年,由青年歌唱家雷佳领衔的歌剧《白毛女》,于2015年11月6日在延安解放剧院进行首演,这是《白毛女》在中国歌剧史上有历史意义的一刻,随后剧组又进行了全国巡回演出,一共演出19场,所到之处,好评如潮。

从起点,再回到起点,这是一次回归,也是一次全新的出发,同样由雷佳领衔的3D舞台艺术电影《白毛女》,也将在全国公映。电影技术对歌剧艺术的拓展,全国庞大的院线对歌剧《白毛女》的传扬,让久唱不衰的经典剧目,又焕发了全新的生机。无论是对中国文艺界,还是对全国观众而言,这都是一件值得彪炳的盛事。

七十多年的时间,《白毛女》的形式、剧情经历了多次改编,包括田华老师主演的电影版,以及后来成为文艺样板戏的芭蕾舞版,而作为“始发”的歌剧形式,在多年的演出中也多有内容上的变更,不同的主演及主创阵容,分别赋予了这部歌剧异彩纷呈的魅力。

许多年来,女主角喜儿的扮演者也不计其数,但从艺术成就与时间结点上,首演至今,应是传承到了第四代:1945年首演的王昆为代表的第一代,到郭兰英为代表的第二代,到1985年以彭丽媛为代表的第三代,以至现在以雷佳为代表的第四代,经历了70年的《白毛女》凝聚了几代人的情感记忆,也阐释了中国歌剧的博大精深和旺盛艺术生命力。

如今的新版《白毛女》,仅排练及置景,就用了两年的时间,排演宗旨,更是希望穿过历史的烟云,还原最初始的风貌。年届91岁的贺敬之亲临指导,第一代“白毛女”王昆、第二代“白毛女”郭兰英都曾担任艺术顾问,第三代“白毛女”彭丽媛担任艺术指导,都竭尽所能,给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本版《白毛女》,可算是几代艺术家们用心血和汗水汇聚而成。

将歌剧电影化,一方面丰富了歌剧的表演层次,通过了拍摄角度的切换,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等,以及特效镜头的处理,后期制作的深加工,所创作而成的,是趋于完美的呈现,3D艺术又在视效和景深的关系上,带来了更丰富和立体的层次,因此,这次歌剧《白毛女》的电影化,不仅仅是歌剧本身艺术价值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歌剧顽强生命力的接续与再造,令歌剧《白毛女》历久弥新,焕发新的生机。

艺术的精益求精,技术的锦上添花,都令传唱七十年的《白毛女》再放异彩,但从另一种程度上来说,对演员的表演,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观众将通过大银幕影像,更切近的看到演员的表演,这相对于在剧场观看演出而言,无限的拉近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电影艺术,给了观众“事无巨细”的欣赏角度,却也给了演员“毫发毕现”的表演挑战。

就成片来看,第四代“白毛女”的扮演者雷佳,很好的完成了演出要求,经过勤奋苦练与名师指点的唱功和身段,唱腔技巧娴熟,情感表达充沛,装扮相得益彰,既坚持了喜儿传统造型的沿袭,又合乎当下对人物塑造的审美,已然是现今时代对“喜儿”的成功塑造,而在人物表情及内心世界的诠释层面,更是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

纵观全剧,“白毛女”喜儿的人物身份,有着多次的转变,从开场时盼爹爹回家过年的羞涩少女,到被迫抢入黄家的苦命奴仆,再到拼力逃出身负血债的复仇女神,每个阶段的喜儿,都是一次重大的“转型”,雷佳在塑造不同阶段的人物时,能将表演与演唱恰如其分的进行融合,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就第一场戏来看,“北风吹,雪花飘”与“扎红头绳”作为最荟萃人口的唱段,在七十多年后再演,也一定要讲求“一鸣惊人”,雷佳清亮圆润的嗓音配合青春俏丽的扮相,犹如严寒中盛放的腊梅,清新质朴,饱含对父亲和乡亲的热爱,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当然,“贴门神”一段,也表现出对地主恶霸的愤愤不平,爱憎分明的形象跃然而出。

虽然生活困苦,但还算相安无事,直到命运的转折点轰然来了。开场风平浪静却暗涌怂动的一切,都是在为杨白劳被逼死之后的喜儿“哭爹”一幕进行渲染,晴天霹雳般的巨大打击,以及之后被黄家强行掳走,是全剧的第一转折点,雷佳在此一阶段的表演极具感染力,喊到声嘶力竭,哭到肝肠寸断,眼泪也是随着情感的宣泄汩汩直淌,将悲愤交加的气氛带到极点,令观者产生强烈的悲愤共鸣。

随后在黄家的屈辱生存,更让人感到胸闷气短,此一刻的白毛女,身处黄家老太太的虐待,和黄世仁不怀好意的觊觎的双重欺凌,却还要身负血海深仇的“苟延偷生”,被黄世仁强暴,是此一阶段的最大打击,雷佳对这个阶段的喜儿的内心活动,进行了更加细腻的处理,一边是面对暗淡生活的迷茫与无助,一边又是在被逼向绝路的抗争意识的渐渐觉醒,特别是被二婶子助力逃出黄家之后,一个更独立的抗争时代,随之而来。

从杨喜儿到白毛仙姑,不仅仅是人物生存境遇的变化,也是人物命运的重大转折,当藏匿在深山靠吃庙里的贡献而生存的喜儿,渐渐成为了深山的“仙姑”传说时,当曾经身若飘萍的喜儿变成人人谈而色变的白毛女之时,巨大的悲剧效应铺天盖地而来:由黑发变白发,由人变成“鬼”,强烈的对比,是全剧的冲突之点。其实在开场一幕,剧情也有呼应,杨家一穷二白,大年三十还要躲债,而黄家则是朱门酒肉臭,大年三十仍不忘威逼利诱的前来讨债,地主和贫民,完全不同的生态族群,一直埋藏着深刻的裂变基因。

此一刻的喜儿,也不再是之前的清纯活泼,或者被抢入黄府的唯唯诺诺,却如凤凰浴火般,在最艰难的深山老林中,磨练出了刚强到异于常人的意志,动作幅度大,唱腔悲切中蕴藏着激昂:“恨似高山仇似海,路断星灭我等待,冤魂不散我人不死,雷暴雨翻天我又来……”,这一唱段难度极大,是最考验演员唱功的地方,但雷佳的诠释完成度很高,唱腔如响雷般炸裂,又如瀑布般绵延,倾诉着命运的不公,饱含着复仇的激情,以一个娇小的弱女子身躯,向权贵阶级发起了冲锋号角般的怒吼与声讨,是全剧充满斗争意志的华彩乐章。

最值得一提的,是参加了八路军的大春,为探寻“白毛仙姑”的真相夜探山庙,最终与喜儿相遇的场景,此处还原了一段二人的重唱,恢复了歌剧《白毛女》原始的样貌,为喜儿和大春的爱情,进行了有力的烘托,也让这次劫后重逢,充满了现实的浪漫主义色彩。雷佳及一众演员的精彩演绎,令人久久难忘,时有回响,不夸张的说,这是3D大银幕版《白毛女》,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完美的呈现。

虽然随着日月更迭与社会发展,时代也在不停进步,但《白毛女》所传递的反压迫精神,与追求自由平等的独立意识,却并没有过时,于当今社会而言,全剧的悲剧主义美学,与励志正能量的传递,仍然具有非常的意义。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