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卓尼县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近年来,卓尼县着眼于实现全面发展,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该县把教育作为最大的希望,出台落实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和制定《关于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和《卓尼县支教教师管理办法》。为实现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全面统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12.8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6.54%,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1.02%,非文盲率98.9%。认真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12名县派教师到乡镇、10名省派教师到县直学校支教。制定《卓尼县关于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城乡学校间交流轮岗教师107名,校长3名。给837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60万元,保障了乡镇及村学教师队伍的提质稳定。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重视医疗队伍建设,选派31名卫技人员参加省州医疗机构培训,对全县乡村医生举办了集中业务培训。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阿子滩、申藏两所乡镇卫生院,总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总投资240万元;新建尼巴、江车和石巴3所村卫生室,其中尼巴和江车村卫生室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总投资40万元。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32%,共补偿农牧民135580人次,补偿总金额2953.47万元。基本实现了“政府树形象、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的目标。

文化旅游发展迅速。该县开展了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包装工作,编纂出版了《卓尼生态文化》、《卓尼土司历史文化》、《卓尼藏传佛教文化》、《卓尼民俗文化》、《卓尼洮砚产业文化》《话说洮砚》、《洮砚的鉴别与欣赏》等研究卓尼历史文化的专著;完成了两项国家级(洮砚制作技艺、巴郎鼓舞)和三项省级(卓尼藏族服饰,土族民歌、木雕)及14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经省级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7人(其中洮砚制作技艺3人,巴郎舞2人,土族民歌1人,卓尼藏族服饰1人),其中“中国文房四宝”授予张建财为制砚大师。建成了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98家农牧民书屋;成立了卓尼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郎鼓舞”传承中心。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484人。围绕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心里有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9周年暨全国旅游电视大奖赛中,卓尼五大文化以《卓尼风光航拍》、《走进卓尼》、《红色土司》、《有一个地方叫卓尼》、《最美遇见》、《藏餐美食》等专题片相继在中国气象频道、大连、辽宁、上海、烟台电视台播出,播出30多次,总时长约300多分钟,其中《有一个地方叫卓尼》、《红色土司》、《走进卓尼》荣获全国红色旅游大奖赛二、三等奖。摄制完成了《卓尼旅游》宣传片,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侯明红)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