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郑州简史》节选13 荥泽湖的消失是大河水变黄的基本标志

泽湖的消失——大河水变黄的基本标志

黄河,原名大河、上河、中国河、九河等。古时的黄河流域,气候宜人,沿岸有上千个湖泊,自然风光胜似今日江南。黄河上游的掠夺性开发,滥垦乱罚,是造成黄河流域水土严重流失的元凶。黄河水质渐变的过程与黄河中上游植被破坏的程度成正比。

黄河水质由清变浊有个相对的分割时期。三代,今古荥镇以东的惠济区一带部分地区为十余里长的湖泊。公元1-5年,西汉平帝时,黄河、汴渠同时决口,不具备邙山天然屏障的荥泽湖首当其冲,被济水汇入黄河时造成的泥沙淤平。

济水,又称济河,源于豫北王屋山,济源由此得名。历史上的济水曾与长江、淮河、黄河齐名,是中国大陆四条主要横断河流中最北边的河流,故为五岳四渎中的北渎。黄河山东下游河道原本是济水入海的河道。史载,早年,济水时隐时现,与大河(黄河)汇合后溢为荥时,还是清澈的。国际公历年伊始时,荥泽湖消失,黄河中下游分界处失去一个天然湖泊和沉淀池,是中国历史上一件有影响的事。

黄河中下游结合部是此后逐渐形成的悬河之端,荥泽湖最早被淤平是黄河水质发生质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后,圃田等湖泊逐一被淤成平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水趋浊日甚一日。东汉后,母亲河成为公认的越来越桀骜不驯的“黄”河。记述这些,有助于理解被掩埋在地下的郑汴古城遗址。

有利有弊,反之亦然。被淤平后的荥泽在隋唐时期已有纪公忠烈、岳山耸翠、隋堤烟柳、黄河古渡、鸿沟暮云、广武晴岚、惠济长桥、古城牧唱八个景观。在中国大陆,黄河下游大规模的淤地造田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在此过程中,黄河下游像微山湖这样的天然湖泊绝大多数已被淤平,原本类似江南的黄河流域的生态已被改观。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