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严金川专访:十年磨一剑,再续ACS区域化协同救治辉煌

365医学网:严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第十届ACS区域化协同救治临床实践暨心血管疾病规范化治疗研讨会”即将于4月15日在镇江召开,会议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值此会议十周年之际,作为大会主席,能否请您简单回顾一下会议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并介绍一下本次会议的亮点?也请您谈谈会议未来的发展规划。

严金川教授:ACS的区域化协同救治已经召开了九届,今年是第十年,10年前我们开展这样的研讨会主要是针对我国ACS救治延迟现象比较严重,不仅ACS“救治延迟”问题十分突出,而且ACS的“救急”问题也亟待解决,我们最初(2006年)开展“ACS救治延迟对策研讨会”首先提出与120合作“无缝链接”的救治理念,对基层一线医师免费培训,开展继续教育活动,效果比较明显。从“救治延迟”到“无缝链接”再到后期的“ACS区域化协同救治”。比较成熟的反应了我国ACS的现实状况和我们的救治理念。10年救治经验让我们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有关ACS的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2篇。其中“社区基层医师ACS救治延迟对策培训班”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继教项目,得到各种科研基金资助100余万元,并获得江苏省第一批ACS区域化协同救治转化医学基地,今年我们申请的“一种ACS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的辅助决策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本次会议我们将目前我国正积极创建“胸痛中心”的概念引入会议讨论,探讨区域化协同救治和胸痛中心建设的区别和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的ACS救治模式到底该如何规范有效实施。对未来ACS的救治,我们仍然强调区域化协同救治的理念,建立大范围广覆盖的网络覆盖是ACS区域化协同救治的关键。

365医学网:您曾多次出访欧、美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对国内外ACS区域化协同救治发展情况有充分的了解。那么国外ACS区域化协同救治的发展历程有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呢?同时您认为有哪些方面需要结合国内情况进行调整?

严金川教授:二十一世纪初,欧美国家在缩短STEMI患者救治延迟方面也曾做了多种尝试,但都收效甚微,直至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2006年美国建立D-to-B质量联盟,创建了区域性STEMI收治中心网络(STEMI Receiving Center Networks,SRCs),2006年IOM(Institute of Medicine)报告建议“未来的急救系统应该具备高度区域化、协同化和责任感” 。2007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明确提出:努力打造从社区基层医院到区域STEMI救治中心的生命线,国外在ACS的救治领域明显领先我国,主要归于两点,首先有完善的120救护体系,车辆、设备及人员配备齐全,而且中心城区与边缘地区没有区别,与我国现有医疗体制下医疗资源分布的极端不平衡恰恰相反。因此,政府的有序管理和投入责无旁贷。第二,国外的物联网覆盖范围广、社区及基层医师规范化培训比较规范和到位,患者的健康宣教普及率高,识别ACS的能力强,缩短了ACS的就诊时间。我国目前很多单位创建胸痛中心,但困难重重,已经获得通过的难以持久。因此,ACS的救治任重而道远。

365医学网:我们了解到您在此次大会上讲课的题目是ACS区域化协同救治 VS 胸痛中心,近年研究结果证明它们都是提高STEMI救治效果的良好策略。能否请您提前分享一下为什么要使用VS的说法,并分析一下两者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请您结合经验谈谈两者如何协作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患者。

严金川教授:胸痛中心的建设不能作为一个“政治目的或形象工程”,仅仅为了一块牌子,一些单位竭尽全力通过了胸痛中心的验证,可是有效运行越来越差,而ACS的区域化协同救治是胸痛中心里面的核心内容,离开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胸痛中心是面子工程,表面文章。我们刚刚通过了中国第七批胸痛中心的认证,其实我们医院从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到验收总共时间才6个月,按照要求是没有资格申报,正是我们有着10年的ACS区域化协同救治的丰富经验,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前期的数据库完全符合胸痛中心的要求,并且在最后的验收考核中我们名列第一,充分展示了区域化协同救治的核心价值。就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胸痛中心并不适合每个医疗机构,应该根据不同区域或地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胸痛中心里面要求的众多的时间节点、120救治的匹配、基层医疗机构的协作及患者早期就医等等,均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仅仅依靠一个医疗中心或单位去实施难度很大,相对于胸痛中心的区域化协同救治则是方向非常明确,以基层医疗单位及患者的早期宣教为重点,对患者的转运方式也比较宽松,只对关键时间节点进行记录,把医护人员从繁琐的无效工作中解脱出来,我个人反对全国一窝蜂搞胸痛中心的建设;中国的胸痛中心该如何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很多,无论如何,最顶层设计和政府多部门的投入和参与不可或缺,制度和机制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365医学网:在ACS区域化协同救治的推广过程中,基层医师能够快速、准确判断病情,及时施以初步救治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我国基层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有些情况下临床路径无法有效实施,后果往往是惨痛的。作为这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请您结合人才培养经验谈谈如何有效的对广大基层医师进行培训,避免“浑水摸鱼”情况的发生。

严金川教授:目前我国ACS的急救完全依托原有普通的急救体制(仅根据单纯距离上的就近原则而定),多数ACS患者首次就诊于基层医疗机构,而绝大多数基层医院目前的ACS诊疗很不规范,指南和抢救流程难以实施,很难适应ACS救治中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因此,对基层医师的规范培训尤其显得重要,我们对所属的网络医院医师免费定期进行集中培训和一对一的下基层培训,通过对ACS救治的最新指南的学习、规范救治流程的使用、及时上传心电生命体征、同步得到我们中心医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我们定期举行典型病例讨论、存在问题协调会及持续改进等措施,做到基层网络医院医师全覆盖的继续教育,人人过关,让基层医师诊断和识别ACS的能力明显提高。中心建立ACS救治的公共数据平台,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在同一平台上协同救治;以我医为一级节点,缺乏导管微创介入能力的医院为二级节点,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三级节点,以120急救系统为纽带,实现从社区、救护车、中心医院多级联动的协同急救新模式。

严金川专访:十年磨一剑,再续ACS区域化协同救治辉煌

严金川,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江苏省333第二层次人才,镇江市169学科带头人,镇江市自主创新杰出人才,全国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心内科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多次出访欧、美等国学术交流。对心血管疑难病症的诊断及危重病人的抢救积累了丰富经验。熟练掌握心脏起搏及冠脉造影、冠脉内超声及旋磨技术、心肌病的化学消融、肾动脉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手段,尤其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已累计完成冠脉造影、支架手术及急诊介入10000余例。多次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在研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每年招收研究生5-6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收录20余篇。获得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是国际权威杂志Clinical Chimica Ac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及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等杂志特约审稿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