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颜值高 、质量高、稿费高 “三高”诗刊《草堂》在成都创刊

颜值高 、质量高、稿费高 “三高”诗刊《草堂》在成都创刊颜值高 、质量高、稿费高 “三高”诗刊《草堂》在成都创刊

《草堂》卷首语。

颜值高 、质量高、稿费高 “三高”诗刊《草堂》在成都创刊

《草堂》目录。

一千多年前,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举家迁移入蜀的诗人杜甫,修建茅屋落户。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二百四十余首诗。历史诞生了一个伟大的诗人。杜甫草堂,也成为千年来成都的文化坐标和诗歌符号。2016年5月,又一个“草堂”诞生于火红五月的成都,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伟大的诗人杜甫遥相致敬。这个“草堂”即是由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梁平,立志打造中国最牛诗歌刊物的全新大型诗刊——《草堂》。在创刊号“卷首语”中,梁平笔端含情,“这是2016年的春天,中国的诗歌已经繁花似锦,成都又为中国诗坛绽放了一朵芙蓉。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希望她的颜值不辜负这座城市,不辜负这个时代。”

5月14日晚,拿到刚刚下印厂的《草堂》创刊号,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梁平长舒了一口气,“很欣慰。我仔仔细细在饭桌前看了一遍,有点担心又发现哪点看起不舒服的瑕疵,结果是没有发现。整本杂志,从内容到形式,从诗歌质量到美编排版,我非常满意。”

为了这个中国诗刊界“新生儿”,梁平与编辑团队,精心筹备了近两个月,“整个编辑部的人员,不管是版式编辑,还是文字编辑,大家都鼓着一口气,争取不留瑕疵。”梁平本人更是全程亲力亲为,写卷首语,选稿、审稿,阅稿,到审几次大样,“我不允许自己马虎一点儿。坦白说,我做文学杂志、诗歌杂志很多年了。时间久了,兴奋点就会消减。但是当我知道,要办一个《草堂》,我办诗歌刊物的兴奋点,一下子又被点燃了。”

拿到杂志端详很久的梁平,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语气难掩激动和兴奋,一连说了几个“可以自信地说”“我敢说”,“这是一本在当下诗歌刊物少有的高颜值刊物。我相信,大家会喜欢这本中国诗歌刊物的新生儿。”梁平说,如果要让他给杂志打分,“虽然我非常满意,但是我还是打90分,留下10分,继续尽善尽美。我敢说,只需要一年半时间,我们会汇聚国内最好的诗人,最好的诗歌,努力给诗歌颜面,给诗歌尊严的《草堂》,一定也会得到诗歌圈的认可,将成为当下中国最牛的诗歌刊物。当然,这需要我们的编辑团队、诗人作者一起努力。”

A 高颜值吸引年轻人

高质量汇聚优秀人才

高稿费回馈诗人奉上颜面

由郭沫若题写的“草堂”二字,清秀雅致,在这份杂志封面图片的题眼位置,竖起排列,古色古香;而著名当代艺术家范勃的艺术作品《烟翠三秋》,成了封面主图。被解构的太湖石造型,古朴又现代,散发多义而神秘的气息。5月13日晚,华西都市报记者第一时间看到这份刚刚出炉的诗刊杂志,感受到这本杂志出众的颜值和气质。

杂志封面主图选择一个先锋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图片,梁平说,这是经过仔细斟酌和思考的,“这幅作品传达出来的气息是,既熟悉又陌生,有千变万化、没有固定一个角度一个形状,具有多义、不确定。这种艺术特质,跟我们杂志要倡导的诗歌生态,在美学品位上是一致的,是匹配的:我们要汇聚展现给大家的诗歌,也不是一个形状,一个角度。如果一本杂志给人家呈现出来的诗歌状态,都是一个形状,那毫无疑问,那是失败的杂志。”梁平再次强调了《草堂》的“颜值”,“我们努力做到,让读者拿到手里,眼前一亮,爱不释手,所以除了保证高质量的内容,我们绝不放过,通过杂志的外观形式、设计美感,来吸引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机会。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跟一个人一样,美好的内在当然最重要,但是外表还是要收拾,要让人感觉舒服。”

在内容方面,梁平说,除了封面诗人是刊发其代表作之外,其他诗人的作品邀请是首发。我们就是要将最好的诗人,最好的诗,请到《草堂》来。对于来稿,梁平也有自己的期待,“杜甫的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现在诗歌风格流派很多,我们都没有门户之见,兼容并包。但是有一个核心精神是我们看重的:诗歌与我们的现实、社会、土地,发生血与肉的关系,而不是局限于个人的小情绪。我们期待的诗歌,是与我们当下的时代匹配的诗歌,与我们生活的城市、土地相匹配的诗歌。我们期待最优秀的诗人,最优秀的诗作,在《草堂》这个平台汇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让诗歌传播的更快更广,花费心血心力办一份纸质纯文学杂志,梁平认为,此处有意义,道理也不复杂,“纸质纯文学杂志是有质感有温度的实体,不像新媒体那么冷冰冰。而且纸质杂志做得好,会有新媒体无法替代的分量感。读者可以也愿意将之收藏,多次品味。而不是新媒体那样,看过了就过去了。”

除了颜值高、要求诗作质量高,《草堂》还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点”——稿费标准高。《草堂》的稿费标准是“十行(按千字算)最高可以发到500元,最少300元”。“据我所知,国内目前还没有其他诗刊这么高的稿费标准。《草堂》应该是当下中国诗歌刊物诗歌稿费最高的诗歌刊物。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想通过高稿费来吸引投稿。”作为一名国内诗歌界的重量级存在者,不管是当诗歌杂志主编,还是作为一名诗人,梁平对国内诗歌刊物的现状很了解,“普遍来说,诗人稿费的很低,跟小说家不能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诗人很穷,诗人没得尊严。我们在努力打破这种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回馈写诗的作者辛苦的创作,而且给诗歌奉上一份颜面和尊严。”

B “行走的”成都诗歌符号

不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诗人,而是让人在生活中能够享受诗意

《草堂》诗刊目前为双月刊,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每月25号在全国上市。创刊号共设置9个栏目版块:“封面诗人”“实力榜”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诗人的精品展厅;“非常现实”关注现实生活,扫描底层生态;“最青春”展示80后、90后青年诗人的勃勃朝气;“大雅堂”海纳百川,打望各路诗坛劲旅的行进步伐;“实验经纬”探索诗歌文本与精神走向的新可能;“文本细读”则从个人视角进入,与读者分享诗歌鉴赏经验;“子美逸风”则为传统诗词写作提供一块创作热土;“台湾青年诗人十二家”每期介绍一位台湾青年诗人的诗作。

对于“台湾青年诗人十二家”这个栏目的设置,梁平这样细说端由,“上世纪90年代初,流沙河先生在《星星》诗刊写专栏文章,每月介绍一位来自台湾宝岛的诗人,12人12篇,编成《台湾诗人十二家》,影响很大。流沙河先生的工作,开新时代两岸诗歌交流先声,在内地的诗歌界,很有影响力,也大大繁荣了两岸的诗歌交流。转眼时间过去20多年了,当年推介的台湾诗人,目前很多都已经八九十岁了。这20多年来,内地的诗歌圈,对台湾青年诗人的了解,已经甚少了。台湾对我们这边的了解也比较少。前不久我到台湾,跟台湾诗人交流。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是时候将台湾的一些优秀青年诗人和他们优秀的诗歌作品,介绍给内地的读者了。两岸的诗歌,应该有更丰富、广泛的交流。所以我们在《草堂》诗刊中,设置了‘台湾青年诗人十二家’这个栏目,每期推介一位台湾青年诗人,连续推12位,让台湾当下的青年诗人走进我们诗歌阅读的视野。也是对流沙河先生曾介绍台湾诗人的一次接力和传承。”

梁平还透露,未来还会推介外国的有代表性的青年诗人,比如“韩国青年诗人十二家”已经筹备就绪。韩国首尔大学的一个教授,已经他推荐的12个诗人名单选好。目前正在做中文翻译。我们《草堂》这边,也会选一些优秀青年诗人的诗作,翻译成韩文,在韩国的重要诗刊中刊登。”之所以这么做,梁平说,“《草堂》诞生在成都,又以成都的文化地标‘杜甫草堂’命名,有特殊的地域性,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辽阔的胸怀。在把《草堂》打造成成都流动的诗歌符号的同时,我们还会努力放大这个诗歌符号,立足成都,冲出四川,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C 诗歌编辑也是优秀诗人

从60后到90后实力诗人,鲁奖诗人周啸天都来当编辑

据梁平介绍,《草堂》的编辑部成员,有信得过的诗歌鉴赏水平,“很多编辑本身就是优秀的诗人。”这些编辑们的年龄跨度大,“从50后60后70后,到80后90后都有。像‘最青春’的编辑就包括90后的诗人余幼幼。”之所以找不同年龄段的诗人来做编辑,梁平有他的考虑,“一代人有一代人对诗歌的判断。我们办《草堂》诗刊不是为了哪一种风格、哪一个流派、哪一个世代的诗人办的,我们是为所有优秀的诗人办的。一定要包容、多元。现在不少诗刊,内容同质化很严重。我们努力要避免。我们选稿用稿,完全没有门户之见,不管哪门哪派,无论写哪一种流派风格,都可以刊登。只看诗歌本身的品质高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而多元,我们希望能将这种丰富和多元,充分体现在《草堂》杂志中。”

除了年龄层次跨度很大的编辑团队,还特邀了两位资深诗人,担任了特邀编辑。其中一位是重庆著名诗人李海洲,另一位正是旧体诗诗人、川大教授、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周啸天。据梁平介绍,周啸天作为特邀编辑,主要负责的是旧体诗的选稿工作。在旧体诗的栏目“子美逸风”,刊发了革命家、小说家马识途的诗词选,包括《归故园》《狱中赠杨超书记》《重读邓拓<燕山夜话>》等共五首旧体诗。此外还刊发了诗人陶武先的组诗《华夏星谱》,以及诗人周奉真的词选《深秋访重庆》《满江红·谒山城堡战役纪念园》。“旧体诗是我们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而且现在写旧体诗的人很多,所以我们也会对旧体诗有所体现,是我们特意保留的一块阵地。”梁平说。

D 选稿严格:

100挑一或者200挑一

封面诗人人选只看贡献不看奖项

《草堂》创刊号得到广大诗歌作者的热情响应,来稿量丰富。身为《草堂》副主编之一的诗人熊焱说,“我们每确定发一首诗,备用的诗歌一般都有150或200首诗。真正做到100挑一或者200挑一。目的就是要精益求精,优中取优。”

《草堂》开篇最显眼位置的栏目叫“封面诗人”,展示和推介最一流的实力派诗人极其诗作,备受瞩目。创刊号的封面诗人花落四川诗人李亚伟。李亚伟是一位60后诗人。上世纪80年代,与诗人万夏、马松等人创立了“莽汉”诗歌流派。代表作《中文系》《河西走廊抒情》等诗作,在诗坛影响很大。为第三代人诗歌的发起者和代表人物之一。

选择李亚伟作为封面诗人,梁平认为很是恰切,“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人群体中间,李亚伟是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一位实力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在我看来,李亚伟的诗歌,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他的诗歌语言,非常独特而新颖,对汉语做出了贡献。我们在他的诗歌里看到的汉语,已经不是新华字典里的意义,而是有了更丰富的语义。可以说他的诗歌语言,让汉语有了弹性,加深了读者对汉语的认识。这是很了不起的。而且,李亚伟也是成都有代表性的诗人。综合两者考虑,他就被定为《草堂》创刊号的封面诗人。”

在接下来的“封面诗人”人选敲定中,梁平说,“我们会一如既往地,重点考虑作品本身的创作力、重量和影响力,在中国当代诗坛的影响力,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的影响力,对诗歌有没有做出贡献。”梁平还强调,“我们不会考虑这个诗人得没得过文学奖。因为我们知道,得奖跟作品的实力和影响力,不一定完全划等号。”

E 目标明确:

大力推新人年轻人

“比起名家好稿,我们更看重非名家好稿”

从上稿作者的名单上可以看到,其中既有李亚伟、商震、臧棣、龚学敏、春树等新诗诗歌圈较为熟悉的熟面孔,还有一些较为陌生的新面孔。梁平说,“《草堂》与当下很多诗歌刊物有一个很大不同,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大特色,就是我们会大力推新人,而且我们有不一样的推法。对有潜力的优秀诗人,80后90后诗人,我们会不惜版面,给他们足够表现的平台。”

梁平说,《草堂》选稿的一大路线就是“大力推新人。这是一份着眼于未来的诗刊的长期责任。我们在欢迎名家好诗来稿的同时,更看重来自非名家的好稿。”

虽然诞生在成都,但《草堂》诗刊并非一个局限于地方性的小圈子,“《草堂》有她特殊的地域性,同时也有她辽阔的胸怀,更有站在整个中国诗刊的高度。我们欢迎各种流派、各个地域的诗歌,讲通过这个平台聚集在一起。”

近期,金铃子与唐诗的两首诗有重合之处,引发了人们对诗歌涉嫌抄袭现象的关注。梁平说,“我对诗歌抄袭,一向深恶痛绝。诗人抄袭的丑闻,损害的是整个诗歌圈的声誉。我们要求来稿,必须保证原创,一经发现有抄袭现象,我们会非常严肃对待处理。”

结语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自古以来,成都就是中华诗歌圣地、重地,数不清的古今诗歌巨匠都与成都结缘甚深,留下一批批脍炙人口的千古诗篇。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都诗歌流派、诗歌运动以及优秀的诗人层出不穷,无疑让这座城市成了中国诗歌的重镇。吉狄马加、白航、孙静轩、流沙河、叶延滨、杨牧、张新泉、欧阳江河、翟永明、李亚伟、柏桦等一大批诗人,以自己卓越的创作和影响力,跻身中国重量级诗人阵营,他们的诗歌还走向国际,成为成都乃至中国诗歌的标杆。进入新世纪以后,成都更年轻的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诗人已经在中国诗坛展示出一个强大的阵容。在梁平看来,“从古代到现当代,诗歌作为成都的一个文化符号,文化特色,已经深入人心。”

在众多与成都发生渊源的古今诗歌巨匠中,杜甫无疑是名气最盛的一个。虽然全国关于杜甫的纪念馆,不止一处,但是成都的杜甫草堂,却是最有影响的一个。成都杜甫草堂,已经成为全国广泛深入人心的一个文化地标,在梁平看来,“如果说,杜甫草堂是成都的一个固定的落地的成都诗歌符号,那么诗刊《草堂》就是一个行走的诗歌符号。”梁平说,他很认可这样一种观点,“诗意成都,不是要每一个成都市民都成为诗人,而是让成都市民在生活中能够享受诗意,做一个有诗意的人。”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吴小川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