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身心至上:养养精气神!

身心至上:养养精气神!古琴,与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美学,伦理学及其他人文思想相融合。自古文人用来陶冶性情的专有的圣洁之器。文人用它来抒发情怀寄托理想,会友时互通心趣,独处时修身养性,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从阴阳五行的哲学原理来看,所谓“圣人制琴以阴阳相配,故有中和之声……”,琴面拟天,为阳,琴腹拟地,为阴;制琴木材有阴木、阳木之分,松透者为阳,坚实者为阴。

身心至上:养养精气神!琴学理论和中医养生观可谓颇有相通之处———

同源于包容性极强的中国古代哲学。例如,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上看,古琴的外表就蕴含了天文地理、社会关系之种种,乃天地宇宙之缩影,古琴的创制包含了天地、人事、阴阳、律历等道理。在古琴的演奏中,也讲究主体精神状态与客观环境的交融,还体现在主体的身心统一,心手相应,甚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而在中医理论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更是辨证论治的前提。

身心至上:养养精气神!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首要养德———

“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自古以来音乐与“德”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古人十分重视乐的教育作用,健康的音乐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改善人的品德操守,能够深刻激发人的情感,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身心至上:养养精气神!养生自然包括养性,养生与养性是统一的———

养性,指的是调理人的性情、情绪。养性是手段,养生是目的。性情的修养水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理健康,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历代医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的根本之法,强调修性安心,情绪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适度,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使意志和精神不为外物的荣辱所干扰,使得五脏安宁,形神合一,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身心至上:养养精气神!抚琴静中有动,心静而手指在运动,使用指甲和指尖弄弦———

按照中医理论,指甲是经络的末梢;指尖,也是十二经络中一些主要经络的终点末梢。弹琴中不断地按摩和运动这些末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和血脉,古琴不但治疗了欧阳修的幽忧之疾,还使他的手指拘挛得到治疗。他在《琴枕说》中写到:“昨因患两手中指拘挛,医者言唯数运动以导其气之滞者,谓唯弹琴为可”,他弹琴月余,便恢复了手指的灵活。”

由此可见,弹琴静中有动,动中求静,做到精气神三者统一的艺术理念和中医理论强调对精气神三者的调摄,使得“调阴与阳,精气乃充,合神与气,使神内藏”的养生目的是一致的。

身心至上:养养精气神!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九嶷琴社 / szjiuyi交流分享!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