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耳目一新!横沥闹市里藏着一座徽派园林式四合院

耳目一新!横沥闹市里藏着一座徽派园林式四合院

位于横沥镇彩霞路的逸颐艺舍博物馆。记者 赵浛锐 摄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沈汉炎)位于横沥镇彩霞路的逸颐艺舍博物馆,是一座具有10000平方米面积的徽派园林风格的四合院建筑,尽管离镇中心闹市不远,但整体环境幽雅,让人印象深刻。

最先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馆庞大的收藏体量。馆内设有9个主题展厅,集中展示了横沥陈氏家族从上世纪70年代起所收藏的各类精美藏品,涵盖古今书画、瓷器、青铜器、明清家具、犀角雕、象牙雕、田黄石等。该馆不仅广大藏界熟知,也逐渐成为横沥的一个文化地标。

此外,该馆去年通过中国收藏家协会组织专家终评,获颁广东首个“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目前正在申请国家4A旅游景区,未来或成为横沥当地旅游、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青花”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盛况

穿过走进博物馆大门,左边有各种飞禽,右边有六角亭,其间是一座白墙黑瓦四合院,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非常大气豪迈。

院内最大的展厅当属正对大门的“瓷器研博”展厅,该展厅有400平方米,分左中右三部分。中间部分为中堂,摆放着十余件大件陶瓷精品。左边展厅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图文对应的形式,展示了从秦汉时期的陶器,到唐三彩、到明青花,再到民国时期的浅绛彩瓷器,直观地反映中国陶瓷的演变。这里面各朝各代陶瓷上百件,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展厅右侧重点展示中国外销瓷。同样以时间为序按照逆时针排列,讲述中国唐代之民初的外销瓷历史。该馆馆长陈焕伦介绍说,中国从汉唐开始就有海外陶瓷贸易,且唐代的数量就比较大,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时达到鼎盛,此后清代康熙、雍正时期也有不少,这上千年的海外贸易中,出现很多沉船。而这里面的上百件不同时期的外销瓷大多是东南亚一带的沉船古瓷,是他一二十年来不断跑东南亚或拜托东南亚的华侨朋友帮忙,零零散散从当地渔民手中搜购而来的,目前收藏数量有几千件。

“其实出口瓷大多是民窑出产的,经济上的价值不是很高,但对历史文化有研究价值,通过这个展览,展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陈焕伦表示,这些外销瓷中的“青花”是博物馆的六大镇馆之宝之一。

镇馆之宝“田黄石”一两数百金

“瓷器研博”往右便是“石赏幽清”展厅,里面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上百件,其中以玉石饰品居多。不过该馆中,尽管玉器最多,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青石雕十八罗汉”。这十八个单独的石雕立像,展示了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每一个罗汉都雕刻得精美绝伦,脸上的神情和手上的动作,让人很清晰地辨识不同的罗汉。

然而,在陈焕伦眼中真正能算得上镇馆之宝之一的“田黄石”并没有在“石赏幽清”,而另辟在隔壁展厅。这个展厅中摆放着十几件田黄石作品,其中最珍贵的是“田黄石刻诗文印章”。尽管这是一件体量很小的印章,但上面刻着朱熹的《观书有感》,相传这是明代福建一位进士的,早年他屡次落第,其父亲为鼓励他不要放弃,而制作这个印章送他。

“俗话说,一两田黄三两金。如今已是一两三百金了。”陈焕伦笑着说,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由于田黄石历代产量极为低,如今更是已挖掘殆尽,现有田黄石已经成为稀世珍品,进入国内外的收藏机构。

被问及这些石头怎么来的,陈焕伦笑着说是“缘分”。“卖给我石头的是福建一个采石大家族的后人,因为一个偶然机会,他就把这批石头卖给我。”陈焕伦说,他开始以为是普通的寿山石,后来找亚洲宝石学院及鉴定所有限公司的专家检查后才发现捡到宝了。

“这件事给我启发,为了不让后代变卖我的收藏,我要建立博物馆,做强文化产业品牌。”陈焕伦说。

3.29米高的紫檀木屏风很罕见

和“石赏幽清”隔空相望的二楼是 “木秀经年”展厅,里面存放着陈氏家族近半个世纪的木制家俬的收藏。这些民国的靠椅、清代的罗汉床、三四米长的整木庙楣、民国时期的彩色玻璃,不知哪个时代的古琴等等,无不透露着古香古色。

在展厅中,吸引人眼球的是一张酸枝五围屏竹节纹罗汉床和四条屏老紫檀木屏风,这张酸枝罗汉床是老红木制作而成,年代为晚清。该罗汉床采用五屏围栏攒接,围屏及牙板镶嵌大理石,以大理石的天然纹理表现变化无穷的山水、奇景。另外该罗汉床最为显著的特点则是通体采用仿竹节雕饰。

当然这里面也有六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小叶老紫檀屏风”。这个老紫檀木屏风让人吃惊的地方是,它由长达3.29米的整块紫檀木料制成,原本有8扇,但陈焕伦从新加坡淘回来时已经只剩下4扇了。“俗话说,自古紫檀无大料,而一根长达3.29米的笔直紫檀木是何等罕有,由如此罕有的老紫檀大料做成的大型屏风更显得弥足珍贵”陈焕伦说,他第一眼看到这个屏风时,心中就开始激动。“尽管现在古董中造假的不少,但这样的整块木料仿不了,这样的包浆也很难仿,这是我与它的缘分到了。”陈焕伦说,这个老紫檀木屏风雕刻有八仙图案和龙纹,雕工圆润、饱满,人物栩栩如生、龙纹活灵活现,从雕工看,具有典型的乾隆盛世宫廷风格。

由于屏风上原来的绸缎窗花早已腐烂殆尽。陈焕伦便把自己收藏的清代人物画家罗卓的4张人物条幅,装饰在上面。这样老屏风和老字画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如果不是陈焕伦说破,参观者并不会意识到这里面的“曲折”。

耳目一新!横沥闹市里藏着一座徽派园林式四合院

逸颐艺舍博物馆内景。

耳目一新!横沥闹市里藏着一座徽派园林式四合院

3.29米高的紫檀木屏风。

耳目一新!横沥闹市里藏着一座徽派园林式四合院

“牛气冲天”展馆展出的牛雕。

耳目一新!横沥闹市里藏着一座徽派园林式四合院

展馆内展出的青花瓷。

耳目一新!横沥闹市里藏着一座徽派园林式四合院

“瓷器研博”展厅。

耳目一新!横沥闹市里藏着一座徽派园林式四合院

“石赏幽清”展厅。

知多D

逸颐艺舍博物馆有六宝

陈焕伦介绍说,博物馆里有六宝,其中对接着本地文化的有三件。其中第一宝就位于四合院二楼会客厅左侧的“牛气冲天”展馆中,那是一座巨牛雕刻。“横沥有400多年历史的牛墟,是见证横沥商贸繁荣历史的‘活化石’。作为横沥本地人,我和父亲陈植荣对收藏与牛相关的藏品都很在乎,因此特别设置了这个以牛为主题的展馆。”陈焕伦说,这个管理有各种材质的牛的作品,其中这座大型龙眼牛雕用整木雕刻很难得,且造型独特,雕工精细,牛毛纤细可见,且意头很好。

此外,博物馆中对接本土文化的镇馆之宝还有一座茶山公仔。“俗语称‘茶园公仔,要画前不顾背底’,但我这个公仔有前有背底,是现存最早,工艺最好的,在《茶山镇志》也有提及过。”陈焕伦说,这座茶山公仔虽然不能代表横沥文化,但能代表东莞的文化特色,因此有它的本土文化价值。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