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大湖名城”合肥拔得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头筹,未来前景几何?

“大湖名城”合肥拔得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头筹,未来前景几何?

新闻背景5月30日,合肥包河区一幅超过70亩的土地,吸引了碧桂园、正荣、绿城等17家知名房企前来争夺。经过40轮较量,建发房产以15.92亿元拍得这幅土地,高达350%的溢价率,创下了合肥土地拍卖史的最高纪录。

合肥一天内收得近百亿元土地出让金,得益于房价的上涨,以及开发商预计合肥仍有上涨空间。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合肥5月份新房价格以5.76%的环比涨幅,位居全国第二,平均价格9075元/平米。

“大湖名城”合肥拔得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头筹,未来前景几何?

大学派原创短评

“大湖名城”合肥自拉自唱,硬生生把自家的房价给吹上了天,一举拔得二线城市房价涨幅之头筹,成为名副其实的“二线代表”。我们是为之庆幸呢还是为之担忧?

绝大多数合肥人,从主政一方的官员到引车卖浆的百姓,对笔者的负面评判都是反感的。因为我不止一次地从他们对房价的抱怨声中,听出的是自豪甚至得意,尤其是面对来自一线城市的人群,言外之味则是,合肥也不比北上广深差多少,合肥也在奋力追赶一线城市,合肥也将是一座大都市。笔者完全理解他们的家乡情怀以及不甘落后的进取心态。遗憾的是,他们这种积极进取的心思用错了地方。

当然,持有这种心态的绝不止于合肥一地。这也许正是追赶者落入“追赶陷阱”的通病。“追赶陷阱”自然也包含追赶主体的心态失衡。而失衡的心态通常又为一座城市的未来埋下了祸根。

合肥房价飙升为“二线代表”,政府可能是第一推手。所谓的“大湖名城”定位,所谓的“大合肥”规划布局,所谓的“中部交通枢纽”概念等等,将合肥的大饼摊到足够大,与政府宏伟规划相呼应的是成片成片的楼房拔地而起,其“大跃进”的氛围异常浓烈,让人有些心存疑虑:合肥需要这么多的楼房吗?笔者曾带着这样的疑问请教过合肥的方家,答曰:合肥有后发优势,合肥作为中部地区中心有巨大的发展后劲,合肥有1200万的人口等等,笔者于是无语。

最不可思议的是,合肥周边县市成千上万的农民、小生意人或官员涌入合肥买房,据说最近的六七年里至少有300--500万的农民成了合肥的“市民”。对此,我是宁信其有的。因为在我的亲戚朋友中至少有30户农民已经在合肥市安家落户了。

这些进城的农民无疑是农民中的姣姣者,他们脑子活,肯吃苦,所从事的营生不外乎是贩卖蔬菜、鱼肉之类低端服务,之所以现在他们的营生尚能维持,至少得益于合肥尚有几百万的建筑施工大军,他们的吃喝拉撒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问题是,这个市场这个群体还能持续多久?一旦这个市场消失了,那么这几百万农民将在合肥做什么?其实,巨大的就业风险已经有所显露了。近年来合肥为何成为全国最大的传销中心?而且屡禁不止,野火之后,春风又生?这难道不与农民聚集太多,正经营生难谋有一定的关联吗?

几百万农民把几乎所有的积攒都奉献给了合肥的楼市,未来的生存谁来替他们保障?但愿笔者的担忧是杞人忧天。

不管怎么说,做大一座城市远不是砸进去一万亿或二万亿,像孩子玩积木一般迅速垒起一座座城池就算完事了,事情远没有完。首先,这一万亿或二万亿投资的机会成本有多大?主政者你们清楚吗?你们想过这些问题吗?楼房森林看起来宏伟壮丽,甚是气派,城市格局宏大,GDP及财税数据漂亮,官员政绩显赫。但这么多的房子能当饭吃?如果将如此巨大的金融资源投入到扶持大众创业,投入到潘建伟这样的科技创新强人手里,他们所创造的科技产品、社会价值、经济效益将会怎样?

然而,现实是盖好的房子需要有人买,庞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政府买单,如果一座城市的经济结构一成不变,那么,经济活力从何而来?利润从何而来?这些或近或远的问题主政者深思熟虑过吗?当然,现行的官员考核机制只会让官员考虑五年甚至更短的周期,至于将来一屁股债务官员是不会去想的,因为五年后他可能升为副省长了,哪管你洪水滔滔、生死存亡,那是下一届政府的事了。

不管怎么说,“大湖名城”合肥让房地产红遍天下,雄冠中原,也是与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道而驰的。所谓“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大大缩减过剩产能的“供给”,但合肥却反其道而行之。要知道,一个地区推高房价无异于经济自杀。牛逼如深圳者,都将被华为等大公司所抛弃,合肥还不警觉?还不汲取教训?难道深圳之殇不会在合肥重现?

“大湖名城”合肥拔得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头筹,未来前景几何?

“大湖名城”合肥拔得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头筹,未来前景几何?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