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是否真“爱国”,用法律验一验就清楚

依法治国、违法必究,是普适性法则,它不可能对伪“爱国”行为网开一面。而对那些寻衅滋事者依法处理,彰显了执法刚性。

7月19日,河南濮阳发生多人聚集、围堵肯德基门店事件,之后濮阳警方对李某星等3名组织者依法行政拘留。

无独有偶,7月19日,河北衡水网民王某在互联网上发表煽动性言论,称“支持民间组织打砸日美汽车,希望用车锁砸死开日美汽车车主”,“砸不死人这事都不算完”,意图聚众滋事,因涉嫌聚众扰乱公共秩序,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两地警方对寻衅闹事者依法做出的处罚,亮出了法律的底线,也在爱国与违法乃至犯罪之间画出明晰的分割线。

这也是种警示:任何人都休想打着“爱国”旗号做违法之事,任何人都必须在法律之内行事,那些侵害中国公民正当权利、侵犯在华合法企业正当权利的行为,都应被依法制裁,不能因假“爱国”之名得到豁免。

是否真“爱国”,用法律验一验就清楚

李某星等3人被行政拘留,不是因为他们所谓的“爱国”,而是因为他们违法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规定:扰乱企业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不能正常进行,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聚众实施这一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那些围堵者既然种下了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扰乱社会秩序的“因”,就该吞下法律惩戒之“果”,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警方对其施以行政拘留,只是履行职责,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人身安全、企业正当权利。

毋庸置疑,当下社会思潮是多元的,人们可以有多样化表达,但无论这派那系,都得遵循法治精神。而执法标准是刚性的,也平等地一视同仁,但凡违法就要受到惩罚。这应是法治社会语境下的共识,执法部门等亦应守住这条底线。

是否真“爱国”,用法律验一验就清楚

近几年,在一些特殊事件过后,总有个别违法分子打着“爱国”的旗号,殴打同胞,打砸乃至哄抢在华合法经营的外资企业。最著名的就是2012年西安“9·15”事件中,男子蔡洋以“爱国”名义打砸他人的日系车,还用环型锁将车主打成瘫痪,最终自己被判刑十年。

从爱国本义上讲,这绝不是什么“爱国”行为,而是给爱国抹黑;从法治层面看,这是典型的违法犯罪行为。对这类恶劣行为,司法机关不能姑息迁就、投鼠忌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让法律成为衡量一切是非对错的根本性标准。有的人躲在“爱国”的旗号背后滋事打砸,其所作所为就该被置于法律视角,而非泛政治化思维下审视。

都说“爱国”不是为非作歹的护身符,本质上,违法犯罪跟爱国无关,不可能有违背法治原则的爱国行动。警察执法、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也该是法律。依法治国、违法必究,这是普适性法则,不该对伪“爱国”行为网开一面。

依法行事,是法治社会的第一要义,那些打着爱国旗号的行为,必须接受法治视角的打量。

而若是对“爱国”之名下的违法行径不及时果断亮剑,乃至轻纵,极可能形成“破窗效应”,中国社会法治进程和稳定预期也会受到挑战。

有网上流出的视频显示,某地警察依法驱散肯德基店前的寻衅者时,有人指责其是“反动警察”,还对其推搡。违法了还冒用“爱国”之名,这只会让爱国精神和法治蒙羞。

依法行事,是法治社会的第一要义,那些打着爱国旗号的行为,必须接受法治视角的打量,而不能妄图以光鲜名义模糊法律层面的对错。

而今,濮阳、衡水等地警方依法惩治违法者,树立了刚性的执法标准,也向公众普及了“‘爱国’和违法之间判然有别”的道理,这也该成为今后类似执法行动的范本。

- END -

入选今日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的留言:

心净:#中国筹备“移民局”#移民局的设立不仅是中国创新转型的需要,也是当下我国管理在华外国人的良方。随着越来越多外国人来中国工作生活,除了合法入境者,和我国相邻的国家也有不少外国人非法入境,原有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有状况。移民局的设立,使得外国人进入中国有了更正规的途径,也方便了中国对在华外国人的管理。但,移民局的设立只是第一步,如何在精细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更进一步,都需要细细考量。

陈永斌:#中国筹备“移民局”#放宽移民政策,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但在人口拥挤的中国,这个政策开放的力度必须把握好,想要达到纽约、伦敦如此高的移民融入率显然需要漫长的时间。同时,在移民导致国内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以及近期欧洲暴恐频发的前提下,我们要加快建立健全我国移民制度,规范移民操作从而消弭公众担忧,真正发挥好移民优势。另外,除了重视外部的人才引进,我们更要关注本国内部的人才培育,把内部的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助推民族腾飞。

码字工小文:#“凶宅贬值费” #先不管此案判决结果如何,值得注意的是,此案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了个醒,即今后在房屋买卖出租的过程中,甲乙双方就应事先协商好,屋子一旦发生凶案,涉及的赔偿额度和处置方式。这样多少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毕竟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讲究契约精神。其次,如果一间屋子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能有充分证据和事实表明,的确是“凶宅”影响了房屋价格,那么综合分析判断,向责任人索赔也未尝不可。

你还可以读读:

好像只有我们会给

有价值的留言

理直气壮

发稿费

拒绝一本正经,欢迎别出心裁

特别提示:录用留言会在每天公众号头条文章或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公布(节假日除外),如被选用,请在后台回复你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 欢迎调戏评论君(微信ID:xjb-pl) 长按识别二维码丨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