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22“勇士”冒雨走过泸定桥

22“勇士”冒雨走过泸定桥

有些青少年因为害怕,紧紧抓住铁链。

22“勇士”冒雨走过泸定桥

红军后人袁清贵手捧父亲袁炳清在泸定桥上的照片。

22“勇士”冒雨走过泸定桥

重走长征路 体验泸定桥 拍摄/ 广州日报记者陈向军、杨洋、卢文洁、杨

22“勇士”冒雨走过泸定桥

红军后人讲述父亲守卫泸定桥的故事。拍摄/ 广州日报记者陈向军、杨洋、卢文洁、杨

8月4日上午,在贵州遵义土城古镇的赤水河边,重走长征路的广州优秀青少年代表团现场感受了当年毛泽东“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随后,青少年代表团由黔入川,经历近两天的“急行军”,前日下午抵达四川泸定县泸定桥。81年前,红军战士中的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索夺下泸定桥。如今来自广州的22名青少年“勇士”也冒雨走过这座水流湍急的铁索桥。

文/广州日报记者卢文洁、杨洋

图/广州日报记者杨耀烨

青少年代表王婷婷的日记:

大渡河水湍流不息,声势浩大,站在桥上摇摇晃晃让人有些瘆得慌。我们来回走了三遍,有些人很兴奋,也有些人在桥上不敢走。现在桥上已经铺好木板,我们人不多,桥晃得没有特别厉害;但是当年红军是在黑夜中冒着枪林弹雨而且桥上没有木板的情况下渡过大渡河的,那是多么艰难的一次战役。现在红军带给我们的影响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更是行动上的。

四渡赤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的得意之笔。8月4日,广州优秀青少年代表团来到土城这座千年古镇,土城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西部,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的发轫之地。一渡赤水的渡口,就在这里。

代表团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之后,步入了古镇的古街,古街铺着凹凸不平的长条石,带着岁月的痕迹,可贵的是,古镇基本的格局一如从前,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等的住址以及红军总司令部驻地、红军土城会议会址、红军开仓分盐遗址、土城船帮红军驻地、女红军驻地等都藏身在这些百年老屋里。

走完土城古镇,代表团成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组织部科员许润生对“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话更有感慨。他说,毛泽东一生带兵打仗,熟读《孙子兵法》,四渡赤水正是对《孙子兵法》这一瑰宝的活学活用和升华。

红军后人:爸爸守桥七个昼夜

前天下午,就在泸定桥上,今年54岁的红军后人袁清贵向记者讲述了当年他爸爸参加红军、参加泸定桥激战的故事。

袁清贵的爸爸原名刘云生,1913年4月出生在贵州一个穷苦人家,后来被卖给别人家放牛。放牛娃日子很苦,有次刘云生把牛弄丢了,不敢回去,在外饿了6天。当时,土城镇来了红军,红军炊事班班长给刘云生捧来了一大碗米饭。他就跟着红军走了,走到云南宣威正式参加红军,编入红九军团的一个排。

在云南,刘云生跟随部队打了六仗,之后被提拔为排长,指挥3个班共36名战士。

跟着部队,刘云生在6月初的一个晚上跨过泸定桥。这时红军主力部队已渡桥北上,刘云生所在军团留下殿后。顽强守桥近七个昼夜,敌军炮火越来越猛烈。红九军团政委何长工下命令撤退并“断桥”,但粗大的铁链怎么弄断?刘云生急中生智,他带领战士把钢筋烧红砸扁,用鹅卵石垫在底链下,再用大锤敲打,好不容易砸断了9根底链子中的4根,让敌人无法过桥。

“爸爸和战友完成任务跟上大部队时,原来36名战士只剩下9人。”袁清贵说,他父亲后来还随部队翻雪山过草地,不过在到达甘孜时膝盖化脓再也走不动了,组织让他在藏民家养伤。半个月伤好后,刘云生再去寻找部队,却走错了方向。后来他沿路乞讨回到泸定,在一家姓袁的人家做工,从此改名袁炳清,在泸定结婚生子。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袁炳清才逐渐和儿子说起当年参加红军的故事。2006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时,年过九旬的袁炳清再次走上泸定桥桥头,留下珍贵纪念照。2009年冬天,这位老红军去世,享年97岁,是泸定县寿命最长的一位红军。

飞夺泸定桥:22“勇士”今再渡桥

离开土城古镇,代表团22名成员赶赴四川泸定县,一路体验蜀道的艰险,也目睹大渡河的奔流走势。

强渡大渡河是长征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1935年5月25日,红一团二连连长熊尚林等17名勇士,跳上唯一的一条渡船,驰过急流,划过险滩,躲过炮火,跳上对岸,与河岸留守的战友合力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从而取得了强渡大渡河的胜利。

但要使全军渡过大渡河,仅靠3艘渡船往返,需要整整一个月时间,而追兵几天之内就会到达,只有夺取泸定桥才能使大部队过大渡河,才能到川西去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到达泸定县后,代表团成员马上去参观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距今已有310年的历史。1935年5月底,红军部队强渡大渡河后,红四团官兵雨夜急行军,在5月29日抵达泸定桥。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当年22名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如今广州22名青少年勇士也沿着先辈足迹,走过泸定桥。此时天也下着雨,大渡河在桥下湍流而过,团员们走在摇晃不已的铁索桥上也是颤颤悠悠。代表团成员大多是大学生,其中还有16岁的女生,但他们都克服了心头的惧意,集体渡桥。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