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俞平康:险资举牌引发的“战争”需反思公司治理本身

金融界网站讯 继万宝之争之后,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事件再次将险资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上市公司担心丧失控股权,继而在当前的市场规则下失去对公司的控制,而数以万亿记的险资却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冲进二级市场寻求机会,如何碰撞?成为当下最值得深思的问题。金融界网站对话中国保险业协会首席金融市场专家、长江养老保险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就当前最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金融界网站:险资举牌目前在A股几乎被“妖魔化”,有人称之为“野蛮人”。但同时,还有观点认为,险资是引导A股市场进行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的正能量,您怎么看?

俞平康:目前,保险业对投资越来越重视,这是趋势,这是整个保险行业深刻转型过程中的必由之路。目前举牌被妖魔化,主要是个体事件所诱发,个别保险公司投资过于集中化,甚至动用杠杆,这确实会对市场造成扰动,这也是保险行业要避免的。

但是,从整个行业看,就像项俊波主席多次强调的,保险姓保,要强调发挥保险的功能,在立足这点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收益,拓展投资渠道 。着这个过程中,还是要要以长远投资,分散风险为主。

所以,事物都有两方面。一方面,保险加强投资功能,从投资端获取收益,这是产业转型的必经之路,但同时也要避免风险过于集中。

另一方面,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险资在投资端也面临着压力,而与二级市场相比,在一级市场投资可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时间也很长,但是二级市场进入相对比较块,所以许多保险资金选择通过二级市场来进行投资也是无可厚非的。

至于对价值投资风向的引导,毫无疑问一定是有这方面作用的。

金融界网站:但是对上市公司来说,对险资的“入侵”,还是很戒备,进入的险资又要如何定位呢?

俞平康:从上市公司角度看,上市公司很戒备,企业担心控制权旁落,这其实是任何一个上市公司都不可避免的,并不是险资举牌所独有,任何一家企业举牌它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这应该归属于中国目前A股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初公司股权结构的问题,这是公司治理层面的问题,不应该归咎于险资。

之所以会有股权之争,最终应该是股权结构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因为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引入长期投资资金是好事情,目前宝万之争是个例,并不具有行业普遍性。

金融界网站:险资毕竟是金融类企业,通过二级市场介入实业,是否会伤害到实业呢?

俞平康:从长期资金角度看,从资金方的立场看,其实也不希望过多介入公司经营,除非是一些重大时刻,不过这个也跟董事会的章程是有关的。单单从长期资金本身的角度看,其实并没有很强的意愿要介入公司治理。目前炒作的这些事件是个案。

说到底,是上市公司要形成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至于说成为控股股东以后是要对日常经营进行干预,还是尽量少的进入,一方面取决于保险公司投资目的,也取决于当前上市公司管理经营层的状况。这些都是市场化的行为。

市场规则的设置是以实现资金最有效使用、创造最大收益为导向,这些个体事件并不值得花大力气讨论,在个体公司运作过程中,投资方也有自己的判断,对经营层能力的评估,这个很难一概而论。也没有必要,因为本身的激励机制是市场化,毕竟投资方还是希望能够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金融界网站

考考你:有两扇门,一生一死。两扇门分别有一人把守,这两人一个只说真话一个只说假话。(你并不知道哪个人说真话,哪个人说假话;也不知道生死之门分别是由谁把守的。)你只能问一个人且只能问一个问题。问:你问什么问题才能分辨哪个是生门?关注微信公众号:jrjstock,回复“生门”就知道答案啦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