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肝硬化1年变晚期肝癌 这些惨痛教训都是因为“不听话”

新华网福州12月23日电(刘丰 陈醉)患者,男,45岁,因消化道大出血,被从急诊科送进了肝内科。接诊的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肝内科主任医师朱月永。

“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救回他的命!”回想起患者家属急切的哀求,时至今日朱月永除了无奈,更多伤怀。

这位患者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大出血休克而住院,被确诊为晚期弥漫性肝癌。而在一年前,这位慢性乙肝患者来到附一医院肝病中心求诊时,诊断结果还仅是乙肝肝硬化。

医生建议做胃镜以及定期的磁共振检查,患者拒绝了。出院后,除了常规的肝功能检查,患者再没有检测过病毒数量,也从不接受肝脏影像学检查,不进行门诊随访。于是,最佳治疗时机被错过了。

最令朱月永伤怀的是,这类“不听话”的事例在临床比比皆是。有些患者不相信医生,反而对“患难与共”的病友信任有加,听信偏方进行非规范性的治疗;有的患者盲目依靠搜索引擎、公众号等平台上得到的笼统的、不专业的所谓“医学知识”,做“自我诊疗”。

朱月永介绍,以慢性乙肝为例,定期到专科医院的专科门诊检测肝功能、病毒定量、甲胎蛋白、肝脏影像学、胃镜等,能够及早发现病毒耐药、肝脏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等等。通常到出现显性症状的时候,肝脏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

而在人体内,类似肝脏这样“沉默的器官”并非一个两个,像肝病这样“沉默的疾病”更是数不胜数。对于身患包括肝病在内的慢性疾病的病人来说,接受医生建议,进行定期监测和预防是非常必要的。患者除了自身需要适当掌握一些相关的常识,更要遵照医嘱,信任专科医生。

陈燕惠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小儿内科主任医师。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因为“不听医生的话”而面对惨痛教训的患者,不胜枚举。

“有个4岁的癫痫患儿,医生给开了抗癫痫的口服液。后来家长发现,孩子吃药以后大把大把掉头发、没有精神,就带到医院来看。我们觉得很奇怪,就给孩子查了血药浓度,发现比正常值高了50%。家长一直说是按医嘱服药的,于是我们就让家长回家查了药品,发现是孩子的奶奶希望孩子的病快点好,擅自加大了药量。”

陈燕惠说,这个孩子是比较幸运的,出现了掉头发这样显性的症状,使得异常情况发现得比较及时。而有些家长的一个小疏忽,就酿成了一个家庭的悲剧。“有一个2岁多的孩子,挺可爱的,我们怀疑他患胰岛素瘤而造成低血糖,于是叮嘱家长要监测血糖,如果出现血糖低或者肚子饿,要及时给孩子补充糖分。有一天晚上,孩子一直哭闹着要吃东西,孩子的爷爷觉得太晚了吃东西不好,没给孩子吃。结果到了第二天早晨,家长发现孩子一直都叫不醒,送到医院一测,血糖零,最后孩子成了植物人。”

还有一位4岁的癫痫患儿,服药后病情控制得很好,家长因担心长期用药有副作用,擅自把药停了,结果孩子突然癫痫发作,出现抽搐、呕吐,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因呕吐物吸入气管,窒息而死。

提起这些孩子,陈燕惠不无遗憾,甚至忍不住有些哽咽。她强调,患者一定要遵照医嘱,如果要更改药量或用药方式,也应该先咨询医生;尤其如果患者是幼儿,年龄小不会表述,家长的小小疏忽都可能是致命的。

在临床一线,许许多多的医生都会告诉你,他们所见过、经历过的那些“不听话”的患者的故事,比如术前没按要求禁食,导致贻误手术时机;比如术后没按要求及时下床走动,导致严重肠粘连;比如糖尿病患者不肯控制饮食,导致酮症酸中毒送进ICU……

对于不具备基本医学知识的普通人来说,通过网络搜索、微博微信得到的,甚至从亲戚朋友处得来的“疾病常识”、“治疗方案”,其实仅仅是某类病症的九牛一毛,甚至相去十万八千里。

在医患矛盾凸显的当下,“不听医生的话”,有患者或家属对医生的信任不足的原因。 但医学是高门槛的专业性学科,一名医生需要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才能对不同病患做出负责的、到位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自身所知盲目自信,或是将道听途说来的信息奉为“圣经”,轻则绕弯路吃苦头,对诊疗不利;重则导致患者被后遗症困扰半生,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