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守住生态底线 推进绿色发展——《贵安新区环境保护规划》获批

守住生态底线 推进绿色发展——《贵安新区环境保护规划》获批

北斗湖。 文超 摄

日前,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贵安新区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称《规划》),规划的获批标志着贵安新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据了解,《贵安新区环境保护规划》作为《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的重要支撑,在城镇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发挥先导优化作用,着力探索环保融入新区发展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方法和途径,重点回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积极探索新区环境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为新区未来走向自贸区的环保工作奠定基础。

且新区成立以来,环境治理投资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进一步大幅度提升,有力地推动了贵阳——安顺两地市“十二五”总量约束目标按期完成。

《规划》指出新区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以强化环境监管能力,提高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生态安全,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为重点,以生态空间管控、产业生态化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监管和智慧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为主要抓手,注重解决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中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探索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协同治理与市场化机制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及修复

《规划》指出新区将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善土壤背景值调查,摸清土壤环境现状和本底,分级、分区域定期开展土地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2020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制定稳定长效的土壤环境监管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专项资金渠道并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同时,开展城区搬迁企业原址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制定土壤及污染原址场地的治理与修复计划,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启动土壤修复工程,实施贵州水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厂址及周边青龙山地区土地修复工程、天峰化工磷石膏渣场清运及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贵州平坝宏大铝化工有限公司二期赤泥堆场生态修复工程等重点示范工程。

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核心,以源头阻断为重点,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分类管控,加强农业污水灌溉水质、重要农产品产地周边企业达标排放、农药化肥及饲料重金属含量、城区土地、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原址场地、重要农产品产地,以及新增建设用地和废弃污染场地的土壤污染监管。

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大气污染

具体而言,《规划》提出新区将通过优化新区产业结构,实现结构减排,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控制和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采取“环境容量——排放总量”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分区分类管控措施,划定空气质量管理区。

根据环境功能区和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区域差异,制定不同的产业准入标准,提高传统基础性产业的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健全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制定内外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严格限制或禁止废气排放项目在大气环境容量敏感区内落地;加快淘汰不符合新区产业发展总体定位,且环境绩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落后产能;优化现有工业园区的行业结构,鼓励产业集聚发展,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废物交换利用,推动现有工业园区的低碳、循环、绿色化改造,为新产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

通过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实现工程减排,新区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到2017年前,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到2017年,在工业园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除尘。

到2017年,燃气和热力生产企业、化工企业、医药制造企业、铝化工企业都要安装脱硫设施,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要实施升级改造。

同时将加快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实现技术减排,加强园区环境监管,因地制宜的进行园区空间规划,根据主导产业需求,建立适合新区发展的产业准入制度,对于符合产业准入条件的建材(水泥、陶瓷)业、燃气生产和供应、铝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改造,确保各项环保相关要求的落实。加快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进度,严格按照强制性清洁生产名单要求,按时完成直管区内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建设一批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化服务中心,加强重大清洁生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示范。

《规划》指出,将以发展农村清洁能源为契机,协同推进农村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将实施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工程,以现代生态农业规模化养殖企业建设为重点,加快大、中型沼气池的建设,提高生物质能在农村生产、生活用能中的比例。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村为单元,启动实施以秸秆资源化集中供气、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及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等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秸秆清洁能同时精细管理城乡大气面源,实现管理减排。新区将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施工湿法作业等低尘、控尘作业方式。

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

大型煤堆、料堆要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

面源污染控制 确保水环境质量

守住生态底线 推进绿色发展——《贵安新区环境保护规划》获批

北斗湖。 文超 摄

日前,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贵安新区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称《规划》),规划的获批标志着贵安新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据了解,《贵安新区环境保护规划》作为《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的重要支撑,在城镇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发挥先导优化作用,着力探索环保融入新区发展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方法和途径,重点回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积极探索新区环境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为新区未来走向自贸区的环保工作奠定基础。

且新区成立以来,环境治理投资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进一步大幅度提升,有力地推动了贵阳——安顺两地市“十二五”总量约束目标按期完成。

《规划》指出新区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以强化环境监管能力,提高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生态安全,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为重点,以生态空间管控、产业生态化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监管和智慧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为主要抓手,注重解决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中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探索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协同治理与市场化机制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及修复

《规划》指出新区将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善土壤背景值调查,摸清土壤环境现状和本底,分级、分区域定期开展土地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2020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制定稳定长效的土壤环境监管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专项资金渠道并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同时,开展城区搬迁企业原址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制定土壤及污染原址场地的治理与修复计划,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启动土壤修复工程,实施贵州水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厂址及周边青龙山地区土地修复工程、天峰化工磷石膏渣场清运及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贵州平坝宏大铝化工有限公司二期赤泥堆场生态修复工程等重点示范工程。

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核心,以源头阻断为重点,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分类管控,加强农业污水灌溉水质、重要农产品产地周边企业达标排放、农药化肥及饲料重金属含量、城区土地、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原址场地、重要农产品产地,以及新增建设用地和废弃污染场地的土壤污染监管。

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大气污染

具体而言,《规划》提出新区将通过优化新区产业结构,实现结构减排,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控制和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采取“环境容量——排放总量”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分区分类管控措施,划定空气质量管理区。

根据环境功能区和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区域差异,制定不同的产业准入标准,提高传统基础性产业的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健全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制定内外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严格限制或禁止废气排放项目在大气环境容量敏感区内落地;加快淘汰不符合新区产业发展总体定位,且环境绩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落后产能;优化现有工业园区的行业结构,鼓励产业集聚发展,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废物交换利用,推动现有工业园区的低碳、循环、绿色化改造,为新产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

通过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实现工程减排,新区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到2017年前,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到2017年,在工业园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除尘。

到2017年,燃气和热力生产企业、化工企业、医药制造企业、铝化工企业都要安装脱硫设施,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要实施升级改造。

同时将加快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实现技术减排,加强园区环境监管,因地制宜的进行园区空间规划,根据主导产业需求,建立适合新区发展的产业准入制度,对于符合产业准入条件的建材(水泥、陶瓷)业、燃气生产和供应、铝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改造,确保各项环保相关要求的落实。加快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进度,严格按照强制性清洁生产名单要求,按时完成直管区内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建设一批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化服务中心,加强重大清洁生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示范。

《规划》指出,将以发展农村清洁能源为契机,协同推进农村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将实施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工程,以现代生态农业规模化养殖企业建设为重点,加快大、中型沼气池的建设,提高生物质能在农村生产、生活用能中的比例。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村为单元,启动实施以秸秆资源化集中供气、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及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等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秸秆清洁能同时精细管理城乡大气面源,实现管理减排。新区将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施工湿法作业等低尘、控尘作业方式。

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

大型煤堆、料堆要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

面源污染控制 确保水环境质量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规划》指出将降低农村和生活源的污染贡献率,为新区发展释放环境容量空间。通过建立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加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的建设力度,建立精准施肥示范基地,以及专业化有机肥料、有机农药的生产、供应、施用技术服务体系,严格控制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化学品。

《规划》提到,将系统配置点源与面源,源头控制、末端治理与生态治污措施。按流域开展区域协同治理,推动跨界出入境断面考核与问责。夯实河长制,以削减流域污染负荷为基础分配乡镇水质目标责任和排放许可额度。严格限制审批新、扩建纺织、造纸、化工、医药、食品发酵等高污染、高耗水行业项目,现有行业企业达到先进用水定额标准。优选“低成本、高效率、简管理,优出水”的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规模以上农村居住区加快推进污水收集官网配套及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处理工程建设。

同时,开展农村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针对人为干扰较强的近河道耕种区(生态农业综合整治区)、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区(污染治理区)、高坡度强降雨水土保持控制区(生态修复区)三类区域,分区配置多种管理措施,精准定位管控目标和管控区域,以降低饮用水质安全保障的经济社会成本,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双赢。

守住生态底线 推进绿色发展——《贵安新区环境保护规划》获批

月亮湖。 文超 摄

同时,《规划》提到将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建设,推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基于贵安新区内流域面源污染的特点,通过将实地监测及模型技术综合运用识别污染的高风险区,高效配置有限的治理资金,实现水环境治理的成本效益最大化;采取农业化肥减施、畜禽养殖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源头管控方案,削减入湖负荷量,保证入库水质;建设河岸缓冲带、石坎梯田、人工湿地等过程及末端截留措施,在污染物的传输过程进行水质净化;将稳定塘技术与污水处理厂联建,实现处理废水的沉淀再利用,最大限度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基于“清水下山、净水入库、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的修复理念,通过河道综合整治等措施,保证流域水生态和水环境质量的安全。

通过典型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逐步探索一批适用于贵州地区的水土流失、面源污染治理及河湖水体修复的管理和工程措施,通过对护岸坝、护地坝、石坎梯田、河道底层修复等技术的实际应用,逐步向更大尺度范围扩展示范经验,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进而建立起一套以流域整体修复为目标同时兼顾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态治污之路。(杨睿 陈华永 范良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