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草根NGO麦田计划默默耕耘九年,见证中国公益发展

编者按

2005年6月始于深圳的麦田计划,默默坚持至今,已是国内草根NGO中的传奇,“那些年跟我们一起做的机构很多都不存在了,我们应该是中国公益史上改革开放的那批人,是探路者”现在依旧四处宣讲麦田计划的创始人莫凡略带自豪地告诉记者。估计圈内很多人都听说过麦田计划,但它如何辛勤耕耘至今,你又知道多少?且看CSR环球网的独家专访。


*本文正在参加2014北大公益传播“安平奖”评选,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相关链接”投票哦~

草根NGO麦田计划默默耕耘九年,见证中国公益发展

图/麦田计划创始人莫凡在高校进行宣讲,传播公益理念,“埋种子”


让志愿者在好玩中参与和成长

麦田计划这个名字有种温暖的天然属性:金黄色、耕耘、丰收,还有“守望”。作为一个公益助学机构,麦田的温暖不仅给予孩子,连参与其中的志愿者都能分享麦子的芬芳。莫凡说,99%的人认为麦田是一家助学机构,但他们更希望麦田51%的职能是帮助孩子,49%是帮助志愿者。“我希望,麦田成为大众参与公益的平台,志愿者在帮助孩子的同时,也能收获快乐、体现自我价值”。

麦田计划的组织文化前期是莫凡搭的基础架构,现在则是大家一起雕琢的。这块麦田不像一个人的自留地,更像是一个大家庭的责任田。在社交软件风行的今天,麦田计划的官方论坛活跃度依旧很高,每天都会出现一两千的新帖子,这在国内的NGO中是极其罕见的。来自全国70个分社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热衷在论坛查找公益信息、讨论公益、工作和生活。诚如莫凡所说,麦田的氛围是一种家庭式温暖,“虽然论坛上大家常吵架,但这么多年都没有发生过大的分裂,因为大家都觉得麦田是属于自己的”。

草根NGO麦田计划默默耕耘九年,见证中国公益发展

图/麦田的“好玩”文化还体现在年会上,各个分社都可以提交方案“申办”,再由麦客集体投票决定去哪儿,不久前举行的9周年年会就在小城江西萍乡举行


这些年来,麦田计划已经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理念:统一的服装和口号;不接受雷锋式的伙伴,认为做公益不应影响生活和学习;快乐公益,给小孩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份快乐。麦田还建立了强烈的视觉系统,让成员有自豪感和归属感。倡导低门槛公益,以捐一支笔、一本字典的形式,让公益走近普通人。同时,麦田还倡导成员的平等,“大家已经给我起了很多绰号”对于公鸡、老才这样的称呼,莫凡丝毫不介意。

在莫凡看来,现在很多NGO效仿企业进行制度管理,其实很难管好。麦田计划这些年的实践说明,培育机构的文化、以文化彰显自我价值、以价值增强凝聚力,以凝聚力加强自身管理的这套模式很有效。他也毫不忌讳地谈到,这两年机构忙于项目,自身建设也需要再加强。麦田内部还成立了自律委员会,让参会者佩戴各色手环提醒自己遵守道德,例如不闯红灯、不说脏话。“每个人一年有10次违规机会,但超过了就要自动从头再来”在他看来,自律很好玩,好玩也是麦田的文化、是公益的文化,这也恰恰是他带着麦田一直坚守的。


用现代传播理念推广麦田文化

随着项目的推进和机构的成长,很多NGO在传播推广上的弱势非常明显。logo不大气、不懂讲故事、不会自我传播等都是NGO的“常见病”,但麦田计划凭借莫凡的优势一直遥遥领先。

作为一名专业设计师,莫凡在机构成立前就设计了现在彩旗飘扬的机构logo,“只是设计着玩,没想到会用在麦田”对于这个意外他看的很平淡,但对于自己做公益传播的优势,他也毫不谦虚“麦田的发展得益于传播,特别是讲故事”。 国内的NGO很多都缺乏讲故事的能力,通过把摄影、设计、绘画、文字几个兴趣特长结合,莫凡让照片和故事变成设计,进而让更多人了解麦田、支持麦田。

草根NGO麦田计划默默耕耘九年,见证中国公益发展

图/麦田计划的宣讲会总是座无虚席

至今,麦田计划已经举办学校联展和城市联展近两千场,通过校园宣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麦田计划、了解公益,“现在有不少公益人都听过麦田的宣讲,我们是在埋种子”莫凡对此很开心。


看四个100万的故事取麦田真经

对于草根NGO而言,筹款并非易事,捐款更是翘首以盼。但对于麦田,捐款不仅要认真对待,而且并非来者不拒。莫凡告诉记者,每笔善款都源自麦田长期默默地坚守,善款难得,更要善选善用,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 送上门的100万

两三年前的一天,莫凡收到了一封来自著名企业家、投资人何伯权的邮件,表示关注麦田计划很久了,愿意支持麦田的发展。

“有不少人会在我们论坛潜水,花一段时间了解我们的机构和团队再进行捐助”莫凡对此习以为常,但对于何伯权主动送上门的近百万捐款,他至今谈起依然很兴奋,“很多公益人总是想着筹款,但关键还在于用心做好机构本身,其实很多人在关注着你。做好自己很重要”。

草根NGO麦田计划默默耕耘九年,见证中国公益发展

图/麦田计划的橙色T恤总是很亮眼,“麦客”相聚的地方总是很欢乐


>拒绝商业化的100万

“麦田不赞同商业化,但不等同我们不与商业合作”莫凡认为,这不是对错的问题,只是麦田的坚持。曾经有一家知名的纸巾企业找上门,希望在纸巾包装上印麦田计划的logo,并采取每卖一包直接给麦田计划捐赠一分钱的方式合作。

“思考了没有10分钟,我就拒绝了”谈起这个有机会带来100万元捐赠的项目,莫凡语气坚定。他随后解释,我担心之后会出现捆绑效应,消费者会相互联想,不希望公益品牌与商业品牌等同。

> 不为100万影响初衷

在2008年的时候,有一位捐款人给麦田捐了100万元,并希望善款用在孩子的大病救助项目,但大病救助并非麦田的核心。麦田会因为这部插曲而转型吗?

如今,麦田依旧是助学为乐的麦田,这笔善款一直用在麦田走访时遇到的大病孩子身上。既要传递爱心,又要保持本我,麦田在如何平衡创办初衷与新的担子上做好了选择。莫凡说,“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对不起捐款人。但做公益也要时刻记着机构的创办初衷,要坚持。”

>因财务透明斩获100万

2010年,莫凡带着麦苗班项目参加公益大赛“天使助学”,从全国海选披荆斩棘杀入决赛,莫凡的项目在最后的PK中表现并不突出,但因为财务精细获得评委赞赏,并斩获100万元。“做公益,财务透明很重要”这是他的最大收获。也正是这笔奖金,让麦田计划的基金会顺利成立。


从扶贫助学到深度助学,麦田在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的情况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很多公益项目也面临着饱和,甚至过剩的情况。2010年前,麦田都在做扶贫助学项目,但随着近几年国家投入的增加,项目需求正在萎缩,尽管预计这类项目还可以发展二三十年,并且对技能要求不高,便于维系志愿者团队,在坚持做到国家不需要为止的同时,麦田正在进行项目转型。

草根NGO麦田计划默默耕耘九年,见证中国公益发展

图/麦田志愿者和孩子们在一起


麦田少年社、麦苗班都属于麦田专心发展的项目——深度助学,通过多媒体教室、第二课堂的形式,让山区孩子、城市流动儿童都能更快乐地读书。麦田依旧坚持,不做支教,只是帮助改善教学设施,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

至于由莫凡亲自负责的同行计划,则是专门为草根NGO设计的机构文化建设项目。形象系统和文化系统两大板块的重新塑造,充分运用了莫凡的设计才能和麦田的团队文化建设经验,项目希望帮助更多NGO走的更远,走的更好。但他也强调“真正的文化,还是得靠组织内部”。

莫凡常说,今天所有镜头和闪光灯都落在我的头上,其实真正成就今天麦田的是所有的麦田志愿者的付出和努力,我们的麦客!或许,对于所有的NGO也适用,个人主义、品牌代言并非机构持续运营的根本,唯有凝聚各方力量,真心付出、不断努力,方能抵达理想的远方。

草根NGO麦田计划默默耕耘九年,见证中国公益发展

图/2005年9月,麦田计划的首个“城市联展”在广州图书馆(旧馆)的一楼展览厅举行,这也是机构成立后的首次展览


>记者手记<

依稀记得,那年我还是一名高二学生,利用周末在图书馆自习功课的间隙参观了麦田计划在广州图书馆的图片展,并偶遇了莫凡。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橙色T恤(这件衣服他今天还穿着)、坚定而温柔的笑容、精彩的展览照片。当年,还在《广州青年报》当学生记者的我索要了他的联系方式,并兴致勃勃地表示要约专访。没想到,这个专访一搁就是9年。聊起2005年10月那段往事,莫凡印象深刻,“那时候,麦田刚成立,只有我一个人,你看的是我们的首场展览”。他很兴奋,还说我一直在见证麦田成长。

麦田计划是我了解到的首个真正的草根NGO,是我了解公益的窗口。或许正如莫凡所言,一个机构并不需要多么志存高远,只要了解志愿者的期望、做好财务透明、信息公开,在对的路子上默默坚守,做好项目,影响身边的人就能吸引捐款,吸引关注,并持久地运营。

2005年,是一个草根NGO不流行的年份,我报的选题没获编辑采纳。9年后的今天,公益在中国如火如荼,我甚至还在一个专门报道CSR和公益资讯的行业网站工作,通过线下的CSR环球沙龙荟与莫凡再次相见,并完成了多年未结的心愿。这些年是麦田成长的9年、默默坚守的9年,也是公益行业生机勃发的9年。九年有成,看着金黄的麦浪,冀望这块滋润心灵的田地越来越大,丰收的年景越来越好。


*图片提供:麦田计划

*本文正在参加2014北大公益传播“安平奖”评选,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相关链接”投票哦~

===============

CSR环球网——连动企业社会责任

更多前沿公益、CSR行业资讯,尽在CSR环球网!

快快关注我们吧!

CSR环球网微信公众号:csrworld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