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一位肿瘤学专家的朋友圈

“朋友圈”,存在于现实生活,存在于虚拟世界。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一病区疏云主任交朋友能力很有点名气,他的“圈子”大而广,他的“朋友圈”,是一个“工作圈”。

疏云主任1997年6月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分配至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从事肿瘤内科工作18年。2005年,疏云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在这所亚洲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疏云得到中国肿瘤放射治疗一流专家余子豪、李晔雄等教授的指导,因此有了他最为重要的“学习圈”。这个“圈子”,不仅成为他获取最新资讯的重要渠道,实现了诊疗理念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接轨,还成为他的“医学词典”,每当有疑难病例只要通过网络便可远程会诊。利用这个“朋友圈”,他的肿瘤诊疗技术得到长足进步,进修之后撰写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观察》、《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观察》等论文在《实用癌症杂志》发表,国家核心期刊《重庆医学》发表的论文《脑胶质瘤的普通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对比及预后研究》荣获九江市卫生局“优秀论文奖”一等奖,主持的课题《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观察》达到江西省领先水平。

除了“学习圈”,疏云还有更重要的“朋友圈”,那就是“患者圈”、“服务圈”。他把“做一个有良心的医生”作为行医座佑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98年,在江洲菜场卖水产品的汪先生在北京医院确诊为肺部肿瘤,回九江后,疏云做了他的经管医生。当时25岁的汪先生刚有小孩,妻子要打理店里的生意,于是,独自在九江工作、单身的疏云就把家搬到病房,照顾起汪先生的起居和饮食。也许是生命的眷顾,已经是肺癌偏晚期的汪先生,经过疏云的科学诊治和经心照顾,竟然康复出院。之后,汪先生每年都到医院复查,汪先生和疏云的友谊也持续了17年,已经是九江水产大户的汪先生逢人便讲“疏云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和疏云是生死兄弟”。“做医生,找疏云的患者最多;做一个科的主任,找疏云的患者最多;做三个科的主任,找疏云的患者还是最多”,一位领导这样描述“疏云现象”,究其缘由,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总是为患者选择最合理、最节俭的诊疗方式,他总是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把自己当作患者的亲人。

当然,疏云还有最核心的朋友,他的妻子和女儿。因为需要不停的巡查病房,不停的与患者沟通,筋疲力尽的疏云回家后不怎么言语,以至妻子有了“和我说说话”的诉求,以至女儿有了“长大坚决不做医生”的抱怨。妻子诉求、女儿抱怨,是因为爱,疏云竭尽全力的为患者服务,也是因为爱。这位肿瘤学专家的“朋友圈”,因爱而厚重,因爱而无边。(贺 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