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七旬老人恪守最\"土\"家训活出精彩人生

七旬老人恪守最

司双印展示书写的“司氏家训”。

司家口口相传的家训,往俗了说是“土气”,往雅了说叫“接地气”,200多个朴实的文字背后赋予热心助人、低调做人等丰富内涵,这份家训是77岁老人司双印的爷爷和父亲人生经历的结晶。司双印一生恪守家训,自学十一种乐器,是名符其实的民间艺人,他在半个世纪时间内免费传授乐器技艺,经他指导、教过的学生成百上千。他不仅传承家训内容,更传承其精神,以“小人物”身份活出了“大精彩”人生。

【司氏家训】

“一分精神一分福,干活儿有瘾比什么都强。起早点,睡晚点,吃赖点,干强点。不冷不热睡大觉,鸡翘脚就迟了。别吃大馒头,不要迈大步,不要刚穿新鞋高抬脚。交孝顺的朋友,在家孝父母,何须远烧香。爹打儿不羞,师打徒不羞。你去串亲戚,看朋友一家正出圈,你跳下去跟他一块出。人家正打水,你挑起桶来就往缸里倒,这比点心匣子更重要。别拿自己当戚,要十分敬重人家的老人。坐有坐相,立有立相。对谁都得看得起,哪怕是疯子傻子要饭的。礼多人不怪,别忘了一个土坷拉能绊你个大跟头。有饭给饥人吃,有衣给冷人穿。饥了一口,饱了一斗。君子为义,小人为利。”

解读

“土气”家训蕴藏着大道理

9月20日,记者来到栗新小区司双印家,见到了老人,还有他亲自整理书写的“司氏家训”。77岁的司双印退休之前是石家庄建筑一公司三处的一名建筑工人。他现在担任中国老年形象大使、河北丝弦研究会会长以及石家庄市育美文化室室长等,拥有众多荣誉的他深感司氏家训对他的巨大影响,“正是司氏家训对我的指导,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手捧着一米多长的家训,老人满怀感情,解读起让司家几代人受益匪浅的204字家训。

“一分精神一分福,干活有瘾比什么都强。”司双印说,他的祖父司玉田在上世纪20年代自学成了一名精通并会修理机动车和电器的“能人”,被大家称为“活神仙”和“老机器”。正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工作成瘾,祖父才成为石家庄第一个放无声电影和骑摩托车的人。有人看到司玉田的技术这么好,问能不能教他一手。“我祖父回答说,干活有瘾最重要,只要有瘾啥活计都能干出名堂。”司双印说:这句家训说,对工作要感兴趣,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起早点,睡晚点,吃赖点,干强点,不冷不热睡大觉,鸡翘脚就迟了。”司双印说,这是教人做人千万要勤快,绝对不能偷懒。

“别吃大馒头,不要迈大步,不要刚穿新鞋高抬脚。”祖父司玉田教育我们,不要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更不要在穷人面前显摆,否则就是最可耻的人。

“交孝顺的朋友,在家孝父母无须远烧香,爹打儿不羞,师打徒不羞。”司双印说,只有孝顺的人才懂得道义,孝顺要从身边做起,不是高谈阔论讲给他人。而且爹打儿子和师傅打徒弟,都是为了个人好,“祖父和父亲为了教育我,经常打我,我不怪他们,还很怀念他们,因为他们教会我很多东西。”

“你去串亲戚看朋友,朋友一家正出圈,你跳下去跟他一块出;人家正打水,你挑起桶来就往缸里倒,这比点心匣子更重要。”与朋友交往时最重要的是能在别人有困难时实际地帮助他,这远比送礼物给他还重要得多。

“对谁都得看得起,哪怕是疯子傻子要饭的,礼多人不怪。”司家从来都不会看不起村子里的智障人士,还会经常帮助他们。“疯子、傻子也都是人,我们都要平等对待,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一个土坷垃能绊倒你,绊你一个大跟头。”不要小看他人,再平凡的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小人,也能成为你的贵人。“有饭给饥人吃,有衣给冷人穿,饥了一口,饱了一斗。”帮助他人要讲时机,人家不需要帮助时,你没必要拉人一把,锦上添花花不艳,雪中送炭三冬暖,要在人家有为难时出手,人家会记住你一辈子。

记者发现,司家的家训极其简单、朴素,是司双印的爷爷和父亲口传下来的,不过这些生动的大白话里却蕴藏着一份做人的大道理。

故事

祖辈不寻常生活经历塑造家训

司双印的祖父司玉田是一位精通电器、闻名乡里的“名人”。作为石家庄第一个放无声电影的人,他和别人凑钱买了一整套无声电影设备,其中就有一台直流发电机,这也是一家老小赖以为生的基石。然而在1947年冬季,解放军的前线剧社要在石家庄演出,却因没电而一筹莫展,祖父司玉田听说后主动把自家的直流发电机送给了前线剧社,剧社顺利公演,得到大家的欢迎。对于司家的慷慨解囊,事后文工团的工作人员卢广川专门写了一幅篆体书法赠予司家:“曾记当年遇困境,慷慨相助玉田翁,军民情深如鱼水,画屏四扇谢司公。”以此来表达剧社对司家的感激之情。

“君子为义”,不吝啬财产,也是司家代代相传的珍贵品质。当年在石家庄,司玉田有几个兄弟的家里突遭变故,几人急着回家,为了凑出一笔盘缠司玉田直接卖掉了祖辈的房子来救济朋友。

在工作生活中,司玉田一直恪守并坚持着做人讲信誉,这也为他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有一次司玉田应雇主的话第二天一早5点发车去山西,因为担心路上有变故,司玉田4点多就到了。看到司玉田这么早就来,雇主被感动得直说下次有活还找他们。

司双印的父亲司石禄很好地继承了司玉田的“君子为义”。解放战争时期,前线剧社要在太原公演。司石禄和司玉田的一个徒弟以及两个解放军战士负责抬发电机上山。当时天下着大雨,路又滑,剧社都担心司家的两人体力不支摔了发电机,没想到直到两个常年作战的解放军战士都坚持不住了,司石禄和同伴始终步履稳健,还告诉想来替换的人“我不累”。

在日伪时期,司石禄忍辱负重给敌伪做司机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司石禄在开车给敌伪运货期间,常常悄悄地把车上的生活用品分给穷人,虽然他没有在战场上和敌人作战,但老百姓说起他一样称赞其是位有血有肉的英雄。

发扬

义务传授乐器技艺达半个世纪

在祖父司玉田和父亲司石禄的教导下,司双印做人做事一直将家训谨记在心。

司双印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痴迷,站在电线杆下听广播中的乐曲,如痴如醉的他从太阳升起听到太阳落山仍浑然不知。街头算卦的、卖雪花膏的,凡是遇到懂音乐的人,他都虚心求教,在不断摸索求教中自己掌握了笛子、板胡、唢呐、黑管、小提琴、马头琴、箫等等十余种乐器,不仅如此,他还作词作曲创作了不少歌曲,如《抗非典之歌》、《我爱石家庄》等等。

对于喜爱音乐的人,司双印老人都免费教授乐器、技巧。1984年,司双印在姚栗村的老屋原址盖起两间大屋,作为育美文化室,在此教授爱好音乐的人弹唱乐器。曾有一位灵寿县高考生来学习音乐,因为学生家很穷,司双印不仅免费教课还管吃管住;育美文化室还免费向残疾人开放。为了让一些残疾人有门赖以为生的技艺,司双印从民政局接下了这件差事,帮助许多残疾人学习音乐。

半个世纪以来,司双印没收过学员们一分钱。半个世纪里,司双印免费授艺的徒弟有上千人,面对老师的教导,有位学生感动地说:“现在外边学一小时音乐美术要上百元,我在司老师这儿学了几十年,如果算钱,老师他早发了,可瞧瞧他现在的清贫生活,我看了都想哭!”

记者看到,司大爷这套老房子里都是旧家具,放置最多的就是各种乐器,不过这些乐器都非常老旧,不值啥钱。不是没钱买,但老人就是舍不得换。司大爷一辈子没陪老伴出远门旅游过,甚至一辈子没给自己过一次生日。曾有徒弟听说后非要给他过一次生日,但老人就是不答应,认为没必要。可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节俭的老人却经常慷慨解囊帮助他人。

司双印是80年代第一批希望工程的志愿者,经常给失学儿童捐款,至今资助着十余人,每年给孩子寄钱。有一次他看报时知道了有一名在石家庄打工的小伙子腿受伤了,其他两个同伴每天端茶端水的照顾他。司双印瞒着妻子给其捐了3000元。“我经常教导两个孩子,不要以为老人的东西就该给你们继承。”有一年司双印演出获奖得了一台空调,虽然当时二儿子结婚也很需要,但是司双印还是把空调换成钱捐给了承德的一名贫困孤儿。

河北戏曲家协会会员、河北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北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北书画院成员、民间文艺家……靠着最接地气的家训教导,司双印一辈子做人有方,取得了这么多“头衔”,他家的家训更是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如今,司双印的两个儿子也都经常教育他们的孩子们要谨记“孝顺、热心助人、尊重别人、讲义气、低调做人”的为人处世哲理。(河北新闻网记者南开宇、谢鑫名通讯员李碧云)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