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9岁高考女孩”和“44岁高考爸爸”,你支持谁?

作者:毛志杰

在前些天高考中出现了很多让人关注的事件。其中,“9岁高考女孩”和“44岁高考爸爸”两则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但是,很少有人将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比分析。同样是以“非常规年龄”参加高考,您更支持谁呢?

“9岁高考女孩”和“44岁高考爸爸”,你支持谁?

法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表达出了一个健康的人在人生各阶段应该接受的教育,特别强调教育应根据年龄的不同而不同,把一个人放在应该处的位置上,才能成长为具备健康体魄、美好心灵的人。

与此相对应,我国古典著作中也有“拔苗助长”和“伤仲永”的典故,表达的则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含义,意思也是如果不按自然成长规律,小时表现优异,成人时也难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9岁高考女孩”和“44岁高考爸爸”,你支持谁?

让我们回头再看看“9岁高考女孩”的事情,据孩子的爸爸说,“现在女儿基本已经学完高中语文、英语了,数理化刚学完初中课程。”从9岁的年龄看,要装下达到高中课程的知识,我们可以想象孩子的学习过程应该不会太轻松。至少应该牺牲些其他时间吧,而“其他时间”往往是发展发掘这个年龄兴趣点和潜力的机会,如果让孩子在这个年龄“以学业为重”,真的有些沉重了。

我们再看看“44岁高考爸爸”为什么参加高考。今年44岁的罗老师为了激励心理素质较差在读高二的儿子,提前儿子一年参加今年高考,让我们看到了一份爱心。权且不管参加高考的理由,自古我们就鼓励“活到老学到老”,罗老师就是不是因为孩子的原因参加高考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如果抛开其他因素对比这两件事,我们可以发现以下更重要的区别:

“9岁高考女孩”是家长在孩子思维自主能力尚不成熟的时期为孩子做主努力学习参加高考,体现的是家长意愿而非本人意愿。

“44岁高考爸爸”中,罗老师作为成年人具备成熟的自主思考能力,参加高考的行为体现出的是自己的意愿。

“9岁高考女孩”和“44岁高考爸爸”,你支持谁?

我们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要有自己的的人生道路,谁也无法代替。自己的决定自己承担行为带来的后果无可怨言,如果是他人的决定却要自己承担后果总是有所遗憾。

如果孩子一时无法做出成熟的决定,不妨按照自然的规律培育成长,直到孩子具备自主成熟思考能力时,再对孩子说“孩子,按照你的兴趣报考你的高考志愿吧”,或者在孩子长大成人时告诉孩子“按你自己的意愿寻找你的爱人吧”,这样,孩子的一生才是幸福的。

(一百个喜欢不如一次"订阅"让我们的联系更长久!)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