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中国助力美国重返制造业?并非天方夜谭!

中国助力美国重返制造业?并非天方夜谭!

文/大猫

2009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大卫·皮萨诺(David Pisano)和史兆威(Willy Shih)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恢复美国竞争力》的文章,使得许多商业人士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进行反思。

与制造业一同消失的还有创新精神

研究者们开始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后果:当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将构思和创造的产品放在其他国家生产时,创新能力会随着制造业一同消失,因为发展新技术所需要的知识和才能通常与制造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联系紧密。

2000年到2010十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就业机会下降了34%,相当于减少了超过600万个的工作岗位。在全球经济危机与高企的失业率等重重压力之下,当时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决定重新振兴美国制造业。

对于那些可对经济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新技术来说,新型材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新技术领域包括更便宜的太阳能电力、续航能力更强的电动汽车电池、轻便的可移植电子元件,以及在个性化医学中得到应用的可移植医疗设备。白宫随即推出“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这个计划的主要构成部分——材料基因组计划得到了1亿美元的研发资金,该计划的目的是缩短制造先进材料所需技术的研发时间。

实际上,进入21世纪后,美国“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渐渐被中国所取代,美国在制造业领域的话语权逐渐减弱。现在摆在美国总统面前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从中国夺回制造业,重塑美国昔日的制造业辉煌。于是,美国开始对中国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设置重重障碍,希望借此振兴本国的高科技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美之间进入贸易摩擦不断,互相极不信任的时期,很多矛盾已经从贸易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

中国“感冒”开始影响全球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和的40%左右,贴有“美国制造”的产品行销海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美国的制造业迎来发展的巅峰时期。70年代,美国社会掀起了“后工业社会”热潮,试图将美国的经济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转移,1975年之时,美国制造业的份额已经跌落到了世界总量的22.3%。

当制造业产值在美国不断下滑时,大洋彼岸的中国开始成为制造业大力发展的热土。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强势的国家政策,大力鼓励制造业发展,劳动力、土地等廉价的生产要素成本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优势。

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美国运动选手的奥运制服都是由中国制造完成的,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制造大国,成功取代了美国“制造工厂”的地位。

关于中国制造,坊间流行过一个段子­——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去世的前一年,受邀到白宫和奥巴马晚宴,席间奥巴马总统问乔布斯:“能不能把苹果产品的组装搬回美国?”乔布斯诡异地笑了一下,回答道:“它们永远也回不来了!”长久以来,人们都把“中国制造”的胜利全部归结于低廉的人力成本。比如苹果售价600美元一台的iPhone,放到中国让富士康这样的分包商去组装,组装成本还不到7美元,远远低于美国制造的成本。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成为全球第二,而“中国需求”曾经带动全球大宗商品、石油价格一路飙涨,这一切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戛然而止。尤其是进入2015年后,石油价格一路暴跌,一些经济依靠石油出口的国家经济、货币遭受重创。

制造业回迁美国符合中美利益

在广州召开的2015年第117届广交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本届到会的美国采购商会比往届进一步减少,这与美国制造业回流本土有一定关联。今年一季度,美国对华贸易仅微增7.4%,而美国对华进口大幅下降17%。

中国助力美国重返制造业?并非天方夜谭!

同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兰卡斯特县,中国杭州科尔集团建造的纺纱厂已经开始试运行。车间里,来自萧山的技术指导正在教美国工人操作从中国运来的纺纱机。部分从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州运来的原棉已变成细密的纱锭,将被运往美国其他州、南美和中国内地。

实际上,中国企业外迁美国,从2010年就已经开始了。总部在北京的联想集团在美国惠特赛特成立子公司,生产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服务器等产品,直接销售北美市场。最近,中国中车位于马萨诸塞州的铁路车辆组装厂奠基,那里曾是新英格兰地区的制造业中心,企业外迁既有抢占北美市场的意图,中国不断高企的人力成本,也逐渐成为重要因素。

经济学家诺斯说:中美两国工人的工资差距从2006年的每小时17美元(约合人民币104元)下降到2015年的7美元(约合人民币46元),而企业在美国使用的电力、燃气成本则低于中国,有些行业中美的制造成本已经相差无几。

波士顿咨询公司2012年对100家来自纺织、电子等产业的美国公司进行调查,只有7%的受访者表示正在将工厂迁回美国。2014年,这一比例升至13%。波士顿咨询公司估计,重振制造业将在2020年底为美国带来350万到500万个就业机会。

而中国拥有巨大数额的美国外债,这些资金如果只能沉淀在收益微薄的国债内,则非常影响资金收益,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盘活美债资金、抢占美国制造业投资先机。

中国助力美国重返制造业?并非天方夜谭!

据统计,2000年至今,中国公司通过新建和并购的投资方式在美国投资近460亿美元。截至2014年底,中国公司在美已有1583家机构,分布全美各地。中国公司近年来在美国的投资扩张,意味着8万多美国人在领取中国公司的工资,而五年前仅有1万5千人。

中国助力美国重返制造业?并非天方夜谭!

>>中国对美各州投资图

预计到2020年,美国将会获得1千亿到2千亿美元的中商投资,产生20万到40万个全职岗位。中国的对美投资,将直接断送亚洲其他国家企图复制中国靠低成本制造业复兴的梦想。

中美经济合作新机制浮出水面

实际上,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从没有今天这样的紧密。今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中间价基础进行了调整,允许做市商参考上日收盘汇率报价。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了1136个基点,创汇改以来单日最大跌幅,这轮突如其来的贬值立刻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掀起了波澜。

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11日大幅下挫212.33点,跌幅1.21%,12日则剧烈震荡。除了股市,油价也再度大幅下跌,11日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暴跌4.18%,收于每桶43.08美元,为6年以来最低水平。随着经济震荡加剧,美联储于9月宣布暂时不提高银行存贷款利息,以保持经济稳定。

鉴于中美经济在世界上的举足轻重地位,双方合作而不是对抗似乎是唯一的选择。双方国家的领导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予以积极回应。在2013年9月俄罗斯圣彼得堡会谈、2014年3月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期间和2014年11月北京中南海瀛台共三次的“习奥会”中,奥巴马分别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表示“赞赏”、“同意”和“共同推进”。

中国助力美国重返制造业?并非天方夜谭!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9月25日对美国访问时在白宫致辞说:“中美两国携手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新形势下发展中美关系,应该随时而动、顺势而为。”中美双方承诺强化多边开发融资体系并使其现代化。

中美双方积极评价正在进行中的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取得的进展,保尔森基金会收到一封由100家美国企业签名的致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公开信,要求两国领导人敦促各自谈判代表努力达成一个高标准的双边协定,为投资美国的中国企业和投资中国的美国企业创造机会。

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境外的投资是美国经济、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力增长的一个来源,是美国坚守开放市场和自由经济理念的佐证,同时也证明了美国消费者利益高于企业利益。

众所周知,在整条产业链中,位于最顶端的是创新,位于最低端的是机械式的加工制造。风能、太阳能、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电池等,都被认为是下一个十年里将给世界带来颠覆性变革并爆发激增的大型新兴产业。中国企业进军产业链条的高端市场,离不开美国新型技术的支持,而中国资本则为美国的高端制造业带来新的血液,中美双方在美国本土制造业即将实现双赢的结局。

从历史看,中美关系已经超越双边关系,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不仅对中美两国人民有好处,对亚太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主席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指出:“希望外国市场的大门也能对中国投资者敞开。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性政策,愿通过协商妥善解决同有关国家的经贸分歧,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

结合中美所长,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战略,深化改革,大力发展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升级换代,未来中美制造业合作大有可为。

看我,看世界!关注公众号:异见(微信号:yijian1000),回复大猫,查看作者更多精彩文章:《亚投行,巨人的扬鞭》、《新石油战,美国的阴谋or沙特的阳谋》、《人民币“跌停”背后的货币战争》、《2015,大萧条的开始?》、《全球经济危机或将卷土重来》......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