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海宁市司法局强化教育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

海宁市司法局创新载体,优化举措,建立身份意识教育、素质改造教育、社会帮扶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矫正体系,有力提升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质效。

一、加强身份意识教育,增强“我要改”的自觉性。一是宣告教育明身份。2013年,海宁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首个县级社区矫正管理教育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单位入驻中心,实现集管理、教育、服务为一体。中心设有专门的社区矫正宣告室,并设置宣告席、被宣告席及旁听席,以“三个一”的方式开展宣告(即“一次规范的宣告程序、一次全面的谈心谈话、一份严密的矫正方案”),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身份意识教育。由中心司法所宣读判决书、裁定书和执行通知书、矫正宣告书,并告知应遵守的规定;由公安派出所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训诫谈话;由社区矫正工作站人员进行规劝及教育。通过庄严的宣告仪式,将入矫报到环节作为第一堂法制教育课,使社区服刑人员更好地认清自身的角色,增强身份意识、在刑意识。二是入矫教育正态度。在宣告仪式的基础上,建立月度集中入矫教育制度,每月定期组织新入矫人员进行为期两天的集中训练教育暨入矫教育。入矫教育以司法为主、公安协助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队列训练,法院、检察院一起参与,围绕三个“是什么”(即解析社区矫正是什么、讲透社区矫正应做什么、警示不遵守规定的代价是什么),联合组织法制法规教育。同时,将有关法律法规发给社区服刑人员,作为入矫教育内容,入矫期满一个月后组织考试,并将成绩纳入月度考核,促使社区服刑人员进一步端正态度,好好学习,认真接受改造。三是氛围教育强意识。重视教育氛围在改造中的作用,实行集中教育室与会议室严格分开的模式。社区矫正中心和司法所全部设专用集中教育室,配备专用座椅并编上号码,社区服刑人员按编号就坐。教育室外配置物品存放柜,用于社区服务人员教育报到后存放随身携带的手机、包等物件。专门制定《社区矫正教育规定》,要求每个社区服刑人员熟记于心、付诸于行。通过严肃、规范的教育矫正氛围,强化社区服刑人员身份意识,始终保持清醒警醒,主动改造。

二、加强素质改造教育,构筑“改得好”的大通道。一是突出共性教育集中矫。针对社区服刑人员价值观偏差、精神颓废、仇视社会等共性问题,构建“明心、修身、励志、感恩”四个环节的系统化教育体系。即开展法制教育,知晓法律以明心;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知书达理以修身;开展感动人物教育,示范引领以励志;开展节日文化教育,知荣辱懂感恩。建立教育参考课题清单,组织司法所统一备课,经过试讲、筛选、修改后精选出优秀课题,以“点菜”式在全市进行授课。建立由法官、检察官、民警、教师等组成的师资库,利用库里的师资力量通过视频指挥系统,在教育室为社区服刑人员上课。建立社区服刑人员网络自学系统,实行业余学习积分制,鼓励自主学习,赚取分值,提高素质。二是细化分类教育个别矫。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个体问题和特殊情况,采取分类管控、重点教育、“一对一”等个性化矫正方式,因人施教。根据不同犯罪情况,划分危险驾驶及交通肇事类、涉及毒品类、涉及赌博类教育等类型,每季度组织同类罪犯重点集中教育。在市看守所建立社区服刑人员警示教育基地,在宪法日、法制月等重点时段由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再犯罪风险测评、平时改造表现,在月度考核的基础上将社区服刑人员区分A、B、C三类,由公检法司四部门建立三类人员情况通报制度,对违反规定的C类人员,联合进行惩处宣告,并在手机定位的基础上对其佩戴电子脚铐,对不同类人员从思想汇报周期、教育频率、改造模式等方面实施不同强度的教育管理。三是注重阶段教育分步矫。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过程中心理、行为特点和需求变化规律,将矫正过程分为入矫、在矫和解矫前三个阶段。入矫阶段突出认罪服法和规范养成教育,日常教育突出职业技能教育、创业就业政策教育,解矫前突出社会发展形势教育、公民道德遵纪守法教育。2015年,海宁市依托社会力量建立了集教育培训、实用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除开展常规的法律知识、道德教育外,集成司法、人社、技工学校及相关企业资源优势,为社区服刑人员免费提供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进一步提高了矫正的实际效果。

三、加强社会帮扶教育,营造“帮助改”的好氛围。一是社工组织专业帮。2011年,海宁市就成立了紫薇社会工作服务站,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专业化、个性化帮扶教育。社工站接受上海公益社工事务所的专业指导,每个服务项目制定后,都有事务所进行论证,确保可行性与实效性。社工站通过开展个案、小组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工作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帮教,帮助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同度。社工站运行四年来,累计开展个案服务63例、小组活动40个、社区活动12个。二是爱心人士志愿帮。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社会群团联系广泛、热心公益的优势和作用,组织发动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企业家、社会热心人士,成立“紫薇-阳光志愿者帮教团”,并通过分批循环的方式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帮教能力。目前,帮教团共有成员230人、4个大组,设团长、组长,按区域开展志愿帮教。在日常帮教中,由司法局将需要帮教的社区服刑人员相关资料、帮教需求等反馈给各区域志愿者小组,小组根据志愿者报名、组长确定形式建立帮教结对。目前,已结对社区服刑人员55人,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专项团队定向帮。成立心理矫治和大学生社区矫正两个专项志愿者团队,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定向性的教育服务。2011年,吸收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建立“心理矫治”志愿者队伍,采用“自我治疗+专家辅助治疗”的模式,开展心理测试、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矫正服务。2014年,共组织心理测试356人次、跟踪制定心理咨询方案16人、开设专题心理教育课堂4场。2012年,与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合作组建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者团队,与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个案结对帮扶,运用“朋辈教育”模式,通过QQ聊天、参观校园、听讲座、户外活动等途径,重点加强思想文化素质帮教,取得较好成效。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