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本台评论:“上海拍牌”为何再次成为热搜词?

近日,关于上海车牌的消息一直在刷新朋友圈头条。比如“上海车牌拍卖人数超25万,中标率仅为4.6%”、或是“4月上海车牌拍卖创新高:2千万手续费打水漂”。按照上海国拍行公布4月份最新的上海汽车牌照拍卖结果: 此次参拍人数再创新高,达到25万人,中标率为4.6%,平均成交价为85127元。这也意味着,即便公众和媒体看到上海“内鬼车牌”案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并没有建立新的制度,以杜绝类似事件,也没有在措施上加大对公共交通的大力投入,反而进一步在汽车限制上收紧。上海更严格的“限外”措施,也被指:上海车牌“拍卖”实质已经成了“抽签”。

本台评论:“上海拍牌”为何再次成为热搜词?

更令人质疑的是,有媒体指出,上海国拍行一年仅牌照拍卖的就超过2亿元。有评论认为:“车牌是毫无疑问的公共资源,就像是办身份证、结婚证一样。如果现在有一家公司,通过帮政府发放身份证、结婚证就能一年赚2.6个亿,而它所做的事情,本质上,通过抽签就可以更好、更公平、更透明地解决。这显然是不对的。”而这也正是“头痛医脚”的政策带来的后遗症。“内鬼车牌”问题还没有一个结案,国拍行一年仅牌照拍卖金额又超过2亿元,资金的流向也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事实上,一切都是为了“道路的畅通”和“居民出行的方便”,上海为何一定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向私家汽车出台“措施”?而很少看到在公共交通体系上出台一些重大措施。从拍牌到限外,我们不能说“一点效果也没有”,但这个效果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值得上海的管理部门们三思。

评论员:陈茜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