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文/方士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说路桥,你可能马上会想起“吉利汽车”,想起“小商品市场”。没错,汽车产业、商贸业,以及多个专业市场,是“商都”路桥,生动而有活力的注释。这些,代表着路桥的现在。说起路桥的过往,不得不提到十里长街。它从路桥的历史里走来,是商都的发源地。绵延数十里的老街,坐落在城市中央,傍流经全城的南官河而建。十里长街,在地图上的一个标识,在很多人心间,它是一种人生,是岁月铭刻在心间的记忆。

一个转身,你就可从路桥最繁华的银座街,转入时光停驻的老街,有河,有桥,历史晃动其间。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历史渊源】 十里长街是路桥历史的缩影,是路桥的标志。它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市民文化内涵,是一处可供旅游观光、瞻仰凭吊、购物休闲的好场所。

路桥古称新安,建有“邮亭”。新安庙和灵山乡乡主庙都在河西,都是路桥最早期的庙宇。在老街与新大街交叉处东南角,原有“王羲之墨池”。普泽院,原址在新安庙南,隋开皇中建。到了宋太祖建隆元年,有僧南慧,在路桥街建妙智寺于三桥廿五间,旧名“灵感观音”,俗呼“路桥寺”。

杨晨在《路桥志略》中说:“自宋南渡,近属畿辅,人物渐繁,商贾渐盛,水利渐治,仕学渐兴。”说明路桥街大踏步地发展是在南宋时期。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路桥地名的来历的传说】 路桥北宋之前称新安,到了南宋,就有“路桥”的称呼了。传说南宋高宋赵构被金兵追赶,建炎四年(1130)正月初一,航海到达椒江海口。金兵不放松,从海路追赶宋高宗。《台州外书·遗闻》载:“上以章安镇不可居”,正月初九夜,赵构从三江口弃船登岸,从山下郎进入白龙岙,宿在朱砂寺(后改称为隐居寺)一夜,又翻过白石岭进入路桥地带,当时恰遇大雨滂沱,君臣浑身湿透,只好进埠头堂躲雨(见后文)。从埠头堂出来,到了马铺地段,所骑的马疲惫不堪,怠然扑倒,因此这里就叫马扑(后转音为马铺)。赵构心中十分焦急,后经一当地老者引领,架了不少便桥,才得以出去。赵构问起此处地名。当地的官员立刻抓住机会说:“请皇上赐名吧!”赵构想了一会说:“此地的路即桥,桥即路,就叫‘路桥’吧。”就这样,“路桥”的地名传开了。而赵构走过的新安桥,也顺理成了“路桥”的本命桥了。涩水《路桥载驾》诗曰:

金兵灭宋势如洪,赵构南逃落帽风。

山下廊间难通马,埠头堂里藏黄龙。

滂沱大雨瓢盆泼,霹雳惊雷火杖红。

百姓架桥通道路,路桥载驾得皇封。

赵构继续南逃,走到一低洼处,马不能行,赵构只得下马,于是此处就称为“下马堂”。直到金兵被提领海舶张公裕率领的水师击败退去,赵构回到海门,十八日,乘舟南航至温州。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王羲之墨池】 《万历黄岩县志》载:“王羲之墨池,在县东南妙智寺东,昔王羲之尝宿于此,涤砚而墨池存焉。”《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王羲《游四郡记》记道:“永宁县界海中有松门,岛屿上皆生松,故名。”“临海南界有方城山,绝壁立如城,相传越王失国,尝保此山。”去松门和从方城山回来必然经过新安。《光绪黄岩县志》描述十分详细:“黄邑城南三十里许有妙智寺,古道场也。寺旁碧水一涡,深不及仞,广不盈亩,清可以鉴毫发,岸上断碣欹仄,络以古藤,塞以芳草,字迹摩挲可辨,乃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墨池榜也。”可见晚清王羲之墨池保存还相当完好,遗址在路桥老街与邮电路交叉处东南角。涩水咏《右军墨池》:

造化追随天地间,兰亭会后更清闲。

辞官意欲泛沧海,观雁优游登灵山。

芳草古藤笼碧水,残碑断碣见书颜。

小池有幸成胜迹,应赖羲之涤砚斑。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妙智寺】 妙智寺建于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年(960)。宋《嘉定赤城志》载,所奉灵感观音从四川扛来,到路桥再也扛不动了,而且彩云环匝观音像,于是就在此建寺。寺后有王羲之墨池,王羲之生活在东晋,比妙智寺初建要早得多,可见之前已有相当的建筑。南宋状元王十朋有《宿妙智院》诗:

问讯开山始,于今二百年。

径幽微见竹,社废尚遗莲。

观颂思元老,游庵忆旧禅。

匆匆一宿客,未尽涤尘缘。

王十朋为南宋名臣,乐清人,曾为湖州、泉州等四郡太守,以龙图阁学士致仕(退休)。妙智寺建于960年,距王十朋做诗时间有200年左右。

嘉定年间,妙智寺有田产800多亩。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路桥街上庙群】 路桥街素有“庙对庙,市桥上”的传语,可见路桥庙宇之多,桥梁之多。路桥街上最早庙宇始于东汉,广泛建庙已是明朝以来的事了。过去路桥分为五个保,每个保都有一座庙,这就是五保庙(河西庙、邮亭庙、三桥庙、南栅庙、河东庙)。东岳庙,居五保庙之首。另外路桥街上还有20多座庙宇。

最早的庙应该是河西新安庙,位于河西街中段,祀华陀。庙傍有一座小桥,相传北宋时神兵助歼寇于此,故名“德胜桥”。又祀朱灏。寿日在农历八月二十日;娘娘寿日在农历九月十九日。有两次戏可看。

灵山乡乡主庙在河西新安庙侧,祀白鹤崇和大帝。神为东汉赵炳,东阳人,能越方,善咒禁,为章安令华表所害,屡著灵异,宋元均赐封号。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邮亭庙,又名中镇庙,在福星桥之东。庙前有亭,古置驿递。祀全俨,寿日在农历十月廿五日,演戏。因其寿日接近十一月,天气变凉,因此百姓叫它“着衣亭”。邮亭庙还奉抗倭英雄蔡德懋。蔡德懋,字贵立,邮亭人。嘉靖二十年和廿四年,路桥两次遭受台风洪水袭击,粮食无收,饥荒严重,蔡德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知府赠蔡“义士”匾一块。嘉靖三十一年(1552)四月,倭寇侵犯路桥,烧毁邮亭及附近民众房屋,蔡家也在其中。蔡德懋聚集乡民,组成义军,奋勇抵抗,擒斩倭寇首领10多名。倭患平后,台州郡守立碑表彰,南京刑部右侍郎王宗沐题词“慨安”。

三桥庙,又叫雄镇庙,东向话月巷(卖玉巷,俗名卖肉巷),官河旧在庙后,南北直流。同治十年(1872),以形家言,改西而曲,上建涌金桥,其南小渚曰蝴蝶渚。祀章百益,他做医生,救人无数。他与邮亭庙主一同从福建泉州迁来的,到路桥结为亲家。所以寿日时,双方都要送礼物。三桥庙寿日是农历二月十九日,将要春耕,因此有句俗话:“邮亭寿日话过年,三桥寿日话插田。”

武圣庙在岳庙前,河流曲处,本名赤松庙,祀关羽。

南栅庙,俗名新殿,在新安桥南,即今老马路旁。祀华吉。寿日在农历五月初五。

河东庙,俗名下洋殿,在东镇桥侧,祀潘大猷(因剿匪治安有功)。寿日在农历八月十七日,演戏。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三桥庙北,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东岳庙,旧为五保议事之所。庙宇建筑群由山门、过常殿、大殿、娘娘殿、后殿组成,建群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庙内共供奉着大小几百尊塑像,其中大的塑像有50尊。杨晨曾题诗《登岳庙三层楼》:

百尺高楼气象新,此间风物最宜人。

笋舆箬舫争祈社,近水遥山迥出尘。

傍海鱼虾开晓市,平畴粳稻遍通津。

年丰且享清时乐,佩犊还期里俗醇。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东岳庙门口,是过去三、八大市的主要地段。看风水、算命、择日子、打卦的,卖红糖、鸡鸭蛋、豆腐皮、绿豆面的,都集在此处,挤得人难以走过。寿日是农历三月廿八,演戏。

1933年,药协工人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指挥中心就设在东岳庙内;抗战时期,抗日政工队设址东岳庙。土改期间这里是土改工作队的办公室和宿舍。1958年又成了“阶级教育展览馆”。文化大革命时,这里又成了“派性斗争”文工武卫的司令部。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1993年,东岳庙正式被黄岩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陡门宫】 位于塘桥旁,明嘉靖年间建。嘉靖三十七(1558)年四月,倭寇从栅浦分路焚掠路桥、长浦、泽国、沙角等地。戚继光带领民众抗倭,部下四将:孔、傅、朱、章,身先士卒,英勇牺牲,民众立庙奉祀,尊为元帅。门口建有戏台,每逢农历十月十六,称为元帅寿日,有戏班演戏。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1949年后,移作他用,戏台亦改建民房。1994年4月经原黄岩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改名为“陡门宫”。1990年新建元帅殿,四柱上有一副楹联:“驱除鞑虏腰下青萍射牛斗;歼灭倭奴胸中浩气贯云霄。”1992年建成太岁殿,1995年建成玉皇殿和山门,共计殿宇28间。1994年建成放生池,池中建“湖心亭”,有九曲桥通连。池四周铺有卵石路,路旁花园。1996年请来玉观音坐像一尊,高6米,重约7吨,造观音殿一座,用地6亩。合计原有场地达12余亩。

市民文化】 五保庙各有特色,邮亭庙内装“闹湖船”,三桥庙装置“双龙喷水”,南栅庙内挂着名人书画,东岳庙内装“鳌山人”。

过去每逢五保庙、东岳庙寿日之际,路桥大多数人家都炊青糕,办八碗,邀请亲戚朋友来看戏,成了一种节日。河东庙演戏在八月,天气日暖夜凉,百姓编了一句口头禅:“上半夜看戏穿单衫,下半夜看戏穿长衫。”河西庙演戏,看戏人太旺,百姓又编了句顺口溜:“八月二十朱灏寿旦,做场戏白鹤生蛋。菜头丝小旦(著名小旦叫菜头丝),哄来人几千万。挤倒汤圆担,脚肚子烫流烂。踏死后洋潘老倌无绽(不会错的意思)。”

每逢春节,各庙中都布置了乐班,迎接烧香点烛的客人。客人进来了,鼓乐齐鸣,好生热闹。元宵节,全街挂灯结彩,五保庙、东岳庙布置更为醒目。是夜,千灯齐明,礼花怒放;儿童拖着兔灯、鱼灯、蝴蝶灯满街跑;还有滚狮子、滚龙灯等。街上人山人海,行人水泄不通。竹枝词云:

阿娘吩咐女儿听,街上看灯要小心。

热闹场中多撞浪,须防脚肚捏乌青。

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南星桥(俗称磨石桥)侧,三汊水交流处。建于清初,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叛清,迅速占据福建,接着派曾养性攻浙江温州、台州。曾养性进攻黄岩前,驻兵路桥。为了不打扰居民,曾养性考察环境,在南星桥畔筑堤填址,驻扎军队。“三藩”平后,文昌阁却留了下来。文昌阁祀文武二圣。前有二层楼三间,兼当大门用;后有二层楼五间,是主房;左右各有二层厢房三间;最后是平房八间。门楼上是“奎星楼”,用四正柱立于浮雕的大青石磉上,雕梁画栋;杨晨楷书《登文昌阁》诗一首,悬在文昌阁奎星楼窗口:

杰阁峥嵘傍斗杓,使君当日此停轺。

双峰山映三汊水,十里街分五道桥。

经学静轩传世业,儒宗云海树风标。

我来花外扶筇立,喜听书声满绮寮。

斗杓:北斗七星,即文昌星。使君指阮元,阮元于嘉庆初年任浙江学政、嘉庆五年任浙江巡抚曾二度来路桥,驻节文昌阁。双峰:指大、小人尖。五道桥:泛指,横跨月河上的桥有:如福星桥、中桥、涌金桥(三桥)、卖芝桥、王桥等,纵贯街道上的桥有:如福星桥、新安桥、南星桥(磨石桥)、三透里桥、双桂桥(塘桥)等。静轩:李诚号,石曲人,入《清史稿·儒林二》。云海:黄云海,南栅人,禀生;两人均在文昌阁从学。

文昌阁内设有翼文书院,始建时间不详,约为康熙至乾隆年间,咸丰初年(1851),里人置田百亩,以助膏火。郡守刘敖改翼文书院为“文达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邑令韩铨,拨平余款补,改立学堂,名曰“筠美”。附设文达初等小学。民国十八年(1929)并为完全小学。民国二十一年称黄岩第四区中心小学,把隔墙的“北斗宫”一部分房屋并入学堂内。1941年4月19日,日寇在海门登陆,5月1日,流窜到路桥,放火烧光第四区中心小学及北斗宫。并烧了石曲小学的一部分。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陶氏际平堂】 在南栅东数十步。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阮元治海防,留宿于此,用八分书为题堂扁。后屋毁于火,陶氏犹世守此扁。

李诚敦说楼】 李诚在石曲建有“敦说楼”,藏书数千卷,多善本,为两浙藏书家之一,编有《敦说楼书目》四卷。至民初李氏家道中落,藏书亦尽售他人及被用于糊壁或生火者。后敦说楼失火,未散的藏书全部被焚。

蔡氏是亦园】 在石曲。蔡尧家颇富,于所居南傍水构屋,种花满畦。其子燕綦,孝廉,好客能诗,亦擅一时之胜。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杨晨故居】 路桥河西街“杨家里”,是晚清进士杨晨故居。杨晨曾任监试官、同考官,监察御史,工科、刑科给事中等官。杨晨立朝敢言,所陈动关国家大事;他为地方灾民求赈;还在北京、上海等地筹建台州和黄岩会馆。中日甲午海战后,杨晨辞官还乡,投入到家乡建设事业中。他集资创办“越东轮船公司”,开创台州的航运事业;他还兴办多所实业学校;筑鉴湖,提倡种桑养蚕。(详见后面《名人故地》栏目)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宾兴祠】 路桥宾兴(助学)事业,在同治十年(1873)由杨晨的父亲杨有声与本地人共同捐立。石曲李曲东首先捐田30亩,后逐渐添购到370多亩,将每年所得的租谷收入供给读书人去省乡试、去京会试时的川旅费。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造宾兴祠于东岳庙对面关庙之侧,有楼屋7间、平屋2间,并置谷仓。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废,所有出息分给小学奖金及文官考试游学川费。为纪念创建宾兴的乐助人,一直在重阳节设宴招待乐助人的子孙。并举行祭祀乐助人的徽祭仪式。后阶段,只要路桥人有中学毕业以上学历的都可以享受分猪肉的权利,数量减少到每人二市斤。

塘桥陡门】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浙东提刑罗适(海游人)到黄岩县督修水利,全线疏导官河,并分段建闸以代替埭坝控制水量。塘桥陡门又叫斗门,即灌溉系统中最小的固定渠道的水闸,仅容水之往来,不通舟楫。塘桥是泽国、路桥、椒江三流通汇之点。

塘桥附近河段上盛产田蟹。杨绍翰诗曰:“松堂茭首塘桥蟹,下酒依然乡味真。”田蟹生活在淡水环境里,但它繁殖却要在咸水环境中进行,所以在繁殖期,田蟹必须要通过斗门。斗门水急闸阻,能爬得进、爬得出的蟹都是健壮有力的。所以塘桥的田蟹既多且肥,满肚黄膏,难怪誉满台州了。笔者在青少年时代,经常看见捕蟹人夜间在河两岸来回拖网,一夜下来,收获不少,卖了可以抵得上两三天的口粮。不过现在塘桥田蟹没有了。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路桥街商业】 路桥的市面几乎与街面一道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在这里立乡设立邮亭的时代,算起来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北宋时,新安(路桥旧称)是黄岩五重镇之一。南宋时更加发达,杨晨的《路桥志略》云:“路桥三八为市,远通数州,自宋南渡,近属畿辅,人物渐繁,商贾渐盛,水利渐治,仕学渐兴。……至乾隆而盛。”民国时,黄岩县的工商业主要集中在路桥。

在十里街上,我们还是可以找到过去经商的痕迹:如在河西街卖蒲鞋(故称蒲鞋巷);卖羊在三桥巷;卖肉巷(文人改为话月巷)卖猪羊肉;削箸巷(小芝巷)卖筷子;粜糠桥(新安桥)上粜糠;卖猪桥(卖芝桥)上卖小猪;磨石桥上卖磨石。大街小巷有各种商店820家,集市日摊位2100多家。集市交易商品有:席草、草席、苎麻、土布、棉纱、海鲜、水果、蔬菜、猪、羊、鸡、鸭等。涩水《咏路桥》诗赞道:

百路千桥万户商,凭临东海气苍茫。

往来欧美开生意,自诩路桥富庶邦。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快船埠头】 从磨石桥往南,变成单边街,在磨石桥与下里桥之间,有一长长路廊,旁边就是快船埠头。往返于路桥的,有从黄岩县城、海门、温岭及各乡镇赶市船只50多只,还有来自天台、仙居的长船2只。其中黄岩快船4只、温岭街快船2只、小河头航船2只、金清港快船2只、海门快船2只;还有路桥和其它各地的船只。清宋世荦之《路桥船》诗曰:

一回潮上一回鲜,紫蛤花蚶不计钱,

泼剌黄鱼长尺半,如飞摇到路桥船。

随着时代的前进,快船已不能符合群众的交通要求,代替它的是面包车。船只只用于载货,船埠头也迁往河西家俱市场与钢材市场旁边了。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古街道建筑及古樟树】 十里长街的繁荣兴旺是与南宋迁都江南密切相关的。当然由于年代久远,宋代的房屋已不可能存在了,目前沿街房屋均属明清街屋结构。街屋都是以斗式吊楼二层为主,吊楼与底楼结合处的廊下三角撑,均雕刻成各种图案,可供人观赏。街道狭窄,店面密集,从河西街开始到磨石桥止,都是两边街,磨石桥到四号桥,中间有大段单边街,临河一面过去是船埠头。

路桥街道上的古木已经留存不多。中桥西边有一棵樟树,三桥西边(路桥街道附近)有两棵樟树,都是几百年树龄,树高叶茂,生机盎然。

下里桥北侧东西两岸各有一株高大的樟树,上有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钉上的“古木香樟”铁皮牌,树龄约为300年。西岸的比较茂盛,二人合抱,恰为一周。据说是苏家的远祖,从栅浦迁到路桥,由肩贩小百货起家,宅于此,在前门种樟树,对岸的一株,也是他家种的。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街上六景】 过去路桥有十大景点,除“人尖晓日”、“普泽福泉”、“华屿听松”、“仙人棋盘”分布在石硑山外,其余六景就在十里街上。这些有:

(一)五桥夜月。旧时晚上,路桥市民好聚坐在桥上,谈天说地。遇月白风清之夜,犹有情趣。

(二)右军墨池。在路桥寺后,书圣王羲之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由天台至松门和方岩山途经路桥时临池遗迹。

(三)昌阁书声。昌阁即文昌阁,遗址在现磨石桥之东。阁后临三汊水。文昌阁内,设有书院,书声琅琅,文风鼎盛,杨晨《登文昌阁》诗最后两句:“我来花外扶筇立,喜听书声满绮寮”,从此得名。

(四)泾口山歌。三水泾口边,有两座古桥,山水从上乡来,水质很好,早上往此挑水者络绎不绝。但水流很急,从卖芝桥向南的船老大,摇得汗流浃背,还得用绳来拉。穿过桥,到了三水泾口,才松了一口气,船老大高兴得提高嗓子,拖长声音,唱起山歌来,非常好听。歌曰:“天上落雨地上斑,手中无钱到处难。”。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五)月河渔火。反映渔夫在夜月中捕鱼的情景。

(六)是亦园春。石曲蔡尧字德化号博轩,好客,于所居之南傍水建花园,名“是亦园”,与宾朋酌酒赋诗。子燕綦字子绶号申甫,由拔贡中式同治九年庚午举人考取八旗教习,以丧子不赴,留是亦园中著书、会客。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月河吟社及月河诗钟社】 自新安改称路桥后,人们把流经路桥南官河叫“潞河”。原先南官河自福星桥折向南以后,直奔温岭泽国。于是路桥人想到,这怎么了得,路桥想兴旺发达,但它的财源却像河水一样直奔泽国去了。于是地方缙绅合议从三桥和磨石桥两处重开河道,往西绕了一个弯,这样一来,路桥的财源就被两个弯头挽留住了。由于河上有了两道“眉毛月”,这可乐坏了文人,他们给它起了个雅名,就叫它“月河”了。

清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路桥文人蔡篪(竹孙,举人、孝廉)、王翰屏(桐卿,上舍)、刘泳(子藜)、陶赞尧(葵友)、蔡申甫(孝廉)等,创立“月河吟社”,后来杨晨、王咏霓亦参加进来。诗社月凡一集,后经太平军入路桥后中断。

后来任重(举人、孝廉),复举“月河诗钟社”,社员有谢士骏、陈謇(举人)、张高恩、徐兆章、应祖耀、蔡恺、蔡燕綦(举人)、徐梦丹、杨绍翰等。这些文人雅士聚在一起,经常唱和,留下许多宝贵诗篇。杨绍翰(杨晨第二孙,庠生)在《月河杂咏》中有一首诗:

冬夜闲行到水滨,河如弓样月如银。

松堂茭首塘桥蟹,下酒依然乡味真。

文革结束后,路桥的文人重又组织了诗社,刊出《潞河》小报,发表社员作品,使“月河诗社”得以继承。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十里街文化】 路桥的人文特征是什么呢?那就是“十里街文化”,或叫“月河文化”。因为月河养育了十里街,十里街养育了路桥人。月河是母亲河,十里街是富民街。路桥的文化特征就是:人文与商业的充分结合,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涩水有诗赞《十里长街》:

十里长街昔日容,依山傍水走神龙。

邮亭驿递汉朝令,妙智寺敲宋代钟。

话月巷中新市客,粜糠桥上老田农。

台州六县繁华地,要数路桥第一重。

消失:渐行渐远的老行当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50多岁的徐桂花在老街开了一家锡器店,说起生意,一声叹息:“要转行了,做不下去了!”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一方面是买的人越来越少。以前路桥人结婚,锡台、锡壶等锡器六件套是必需的,进洞房点蜡烛,喝交杯酒都要用上,但现在买的人越来越少。

另一个原因是做锡器越来越少。徐桂花介绍,老派手艺做锡器是纯手工的。一件锡器一般要经过剪、焊、锉、拷,再锉、刮、擦等10道左右工序。“很费时间,比如做一把锡壶,生手一天也做不好,老手也只能做两把。”而一把普通的锡壶,价格不到百元。

虽然现在有机器注模,但还有打磨抛光等不少手工程序,徐桂花说如今愿意学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四十开外的陆伟斌,在老街长大。在他的记忆里,老街最繁盛的时候,大街小巷各种商店有800多家,集市日摊位2000多个。每逢农历三、八是路桥老街的集市日,天还没亮,老街上的巷子里面,卖米、箩筐、蒲草、水果、海鲜、糕点的小商小贩们,挑担卖货的,逛街购物的摩肩接踵,把窄窄的街面挤得水泄不通。只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集市已经取消。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老行当也在消失,“那里原来有家做秤的,那里以前经常有个老头在那打爆米花,小时候,觉得像变魔术一样好玩。”只是这一些,只能在老照片上看到,只能存留在记忆里。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传承:姜汤面里的温暖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路桥给我的记忆,就是繁华的批发市场。还有,就是童年小摊上几毛钱一盅的海螺蛳的鲜香。”老家在路桥的北京商人张先生说起故土,一脸深情。卖芝桥是他外公家族的发源地,他们曾经是一个殷实的商贾人家,只是家道中落之后迁徙到了山东,也把自己永远地留在了北方。

以老街为背景拍摄的电影《南官河边的女人》,张先生很认真地看了一遍。电影中的老街是灰色调的,很冷很清。在他的印象中,老街是带有暖暖的红色,“特别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天边晚霞那一抹红黄。”还有就是冬日寒夜里,那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面,“吃得人满头冒汗,心中暖洋洋的。”说起姜汤面,很多人想起椒江,其实,路桥人也特别喜欢吃姜汤面。味道最为正宗的姜汤面,多半出自老街。因此,路桥人说起姜汤面,非得说全它的名字:老街姜汤面。只要有“老街”这个金字招牌,不管店铺扩张到哪儿,熟悉的食客就会跟随而至。周荷清的姜汤面馆就开在老街,65岁的她,一副心宽体胖、慈眉善目的样子。以她的店和经历为蓝本,排演的表演唱《路桥小吃姜汤面》,在全国第二届表演大赛中获一等奖,“我的店已经在老街开了39年,每天能卖几百碗。”门道就在于面里的汤,是由手工熬制的姜汁调成。老街姜汤面的姜汁,先将姜切片晒干,再将姜片放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水,先旺火后温火,足足熬满两个小时,老姜那股独特的醇味才会完全显露出来。用周荷清的话来说:“这种味道,机器压榨出来的姜汁跟它比,差几条街呢。”面虽然是请人加工,但对工艺有特别的要求:比一般的面,要劲道得多。早上五六点钟,忙到晚上一两点钟,周荷清说自己老了,身体受不了,儿子正慢慢接手店的经营。“到城里开店,开连锁店,都是他的事了。”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绽放:文化味让老街重生老街的洪福堂国医国药馆,尚未踏进门槛,便被周边所见的景色魅惑住了:木长廊、飞檐雕瓦、小桥流水,这一切都仿佛把人一下子拽回了明清时期。刚进门,就闻到一股药香扑鼻而来;循着香味抬头望去,门口侧边便是药品区,厚实的大木药柜上,各类常见中草药标识明确地分类摆放着;再细细打量店内环境,从整体装修用料到小小的灯饰、台布,无一不透着浓浓的古香。正是这种文化味,国医国药馆不仅成了人们看病的好去处,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经常有导游带着团队过来,最多一天我们接待了800多名游客。”

而在不远处的“梨园春”戏服店里,黄师傅正在定制“小青”的服饰,他是从安徽赶来的,“端午节马上要到了,团里要演出《盗仙草》,白蛇的服饰有了,青蛇的还没有,听人介绍,才找到这家店的。”老板李少春正在忙着出货,白色绣花箭衣、弓、白色武生巾……江西徽剧团发来满满两大张订单。这位来自绍兴的年轻人,在这里开店已经快10年了,专卖戏服,越剧、京剧,各种剧种都有。来买戏服的,也全国各地都有。问及为什么选择路桥,留在路桥,他笑了:“妻子是路桥人,我现在是路桥女婿。”老街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成就了他的爱情。

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条不一样的老街。老街磨得发亮的石板路上,人来客往。坐在桥上,初夏的阳光有点晃眼,关于过去、现在、未来,让人心神恍惚。南官河上有船驶过,水波随着微风荡漾开来……

路桥十里长街:在古老和现代间穿行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