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陈靖姑信俗文化的“海丝”愿景

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福建被确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从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这是福建的重大战略机遇。

历史上,陈靖姑信俗文化与妈祖信俗文化一样,在海峡两岸和“海丝”沿线国家区域内产生过广泛而深远影响。因此,进一步保护、挖掘、弘扬陈靖姑信俗文化,在更高起点、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深入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全面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既是历史和现实赋予我们的重大机遇,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闽台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宝贵遗产

据典籍史料,陈靖姑生于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卒于唐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宋元明清时代的《道藏》《闽书》《晋安逸志》《福州府志》《十国春秋》《退庵随笔》《古田县志》等众多方志、文人笔记还记载,陈靖姑出身于巫觋世家,自幼承袭祖业,17岁上闾山学道术,18岁嫁给古田县人刘杞为妻,先后在闽江流域及闽北诸地“施医救产,除恶安良”。清代吴任臣著《十国春秋》中有“遇馁妪,发箪饭饭之”之语,说的是陈靖姑路遇饥饿的老妇,把随身带的竹筒饭相送。1938年版《福建通志》记载:“靖姑尝过荒冢,得遗骸,卷以箦而禁之。”说的是陈靖姑路过乱坟时见到暴露的骸骨,就用竹席将其包裹。明代史学家何乔远著《闽书》记载,陈靖姑嫁给刘杞后,怀孕数月,碰上大旱,前往祈雨,因此死于难产。临终前发誓:“吾死后,不救世人产难,不神也。”陈靖姑死后,当地百姓感念其恩德,在临水(今古田县大桥镇)建造临水宫以纪念,是为临水娘娘祖庙。

典籍版本的陈靖姑事迹,大多简略而语焉不详。但民间传说版本的陈靖姑事迹,则在长期的流传演化过程中,受惠于民间文学和传奇文学的滋养而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陈靖姑成了“救产护胎佑民”、对人类繁衍起重要保护作用的生命女神。无论是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还是《临水平妖传》《闽都别记》等传奇文学,都以不同的话语形式塑造了斩妖除魔、救苦救难的女神形象。这些传说中的故事在市井坊间广为流传,使得陈靖姑的神话形象拥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成为特定区域民间集体记忆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伴随着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播流变,陈靖姑文化现象逐渐深化为民间意识层面的信仰。

当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时,历代封建王朝出于安邦定国之大计,均给予封谥并进行大规模兴修庙宇、朝拜祭祀活动,借此发挥信俗文化的社会凝聚功能,收到安定人心之功效。而对陈靖姑信仰文化的宣扬,又进一步促使这一信俗的快速发展。南宋淳祐年间,朝廷封陈靖姑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匾额“顺懿”;清雍正年间,朝廷封陈靖姑为“天仙圣母”;清道光年间,朝廷封陈靖姑为“太后”;清咸丰年间,朝廷又加封陈靖姑为“顺天圣母”。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发展轨迹,既符合国家文化一统性的基本规律,也满足了普通民众的心理期待。

学界研究发现,陈靖姑信俗文化现象具有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特征。陈靖姑首先是一个善良贤惠的孝女,其对大善与大爱的追求,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和审美价值观,因而是一个人格完美的人。其次,她是一个与生俱来带有神化特征,某种意义上属于观世音化身的异人。第三,她是真善美的民间保护神。第四,她是封建王朝推崇、封祀的女神。有论者认为,陈靖姑从人到巫到神,终至大神的漫长演化过程,其实是“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意象”,是“中华古国伦理道德的一种象征”,成了“儒道释三教合一的一个标本”。闽台地区现存的各种文献和流传于民间的各种传说,繁衍出了不同版本的陈靖姑形象,正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有力佐证。

三教融合的神话传说,使得陈靖姑信俗文化更容易为各方人士所接受,其信仰的传播在海峡两岸得到进一步扩展。陈靖姑信俗文化起源于唐代,传播于宋元,兴盛于明清。随着历代福建先民赴台垦殖,下南洋谋生,陈靖姑信俗文化也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丰富了海内外华人社会对中华文化、原乡族群的想象与认同,成为闽台文化、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岸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2008年6月,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命至上与人道主义的核心内涵

陈靖姑成神大约始于后唐时期。她始终将人性与神性结合于一身,或者说更具人性一些。流播于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各地的陈靖姑传说故事谱系,构建了完整的符合人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崇高,无私与正直,勇敢与睿智。与此同时,陈靖姑传说谱系还反映了古代社会人伦关系的理想境界。比如“危窑庇苦儿”、“喂饲乞妇”,体现了人道关怀、救助;保赤佑婴无重男轻女之偏见,体现了生命的平等意识;尊长爱老,夫妻相敬,体现了正统的礼教人伦。神话学者研究指出,陈靖姑在女神谱系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她是妇婴保护神、生命之神,因而也是具有广泛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人类之神。

生命至上观念、人道主义精神、尊老护幼情怀,这是陈靖姑信俗文化的深层意蕴,也是1000多年来陈靖姑信俗得以生生不息、薪火传承的奥秘所在。鼓励人们行善向上、抑恶扬善、扶正祛邪、共谋福祉以及为民献身的精神,陈靖姑信俗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由始至今,闽台两地信众通过为陈靖姑庆祝圣诞、从祖庙请香接火等朴素民间科仪活动,不断传递和弘扬陈靖姑信俗文化的正能量,从而促进了乡民向善、淳厚民风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海丝”区域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

历史上陈靖姑信俗文化对“海丝”沿线国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华人华侨对陈靖姑信俗文化的传播并产生文化渗透,从而奠定了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基础。

古田县是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发祥地,陈靖姑祖庙迄今仍完好地保留在临水。古田县是著名侨乡,其乡贤旅居海外的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到了20世纪初,闽清籍侨领黄乃裳先后三批招募古田县农工前往马来西亚砂罗越开发诗巫(人称“东马新福州”),基督教牧师林称美也前来古田县招募农工开发吡叻州实兆远(人称“西马小福州”),由此开启了古田人移民海外的大潮。此后,军阀混战导致乡民离乡背井,抗战胜利后南洋华侨携带新侨返回居住国,改革开放后出国务工,都形成了古田人移民南洋的新浪潮。目前,古田县侨胞已达31.7万人,占宁德市总数的80%,遍布亚、欧、美、大洋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侨胞达27.3万人。这些“下南洋”的古田籍侨胞,自然而然将陈靖姑信俗文化带往居住国,并结合当地实际生活情况加以发扬光大。

除了古田籍侨胞,整个福建及周边地区的移民也是陈靖姑信俗文化走向海外的重要传播力量。闽浙地区大批移民漂洋过海前往海外拓荒,尤其在东南亚地区落脚,伴随他们前行的便是拥有慈母般情怀的临水夫人。因此,起源于古田的陈靖姑信俗文化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异域扎下根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知东南亚各国的临水宫数量达到1800多座,信徒达5000多万人。这些身居海外的陈靖姑信众,经常开展庙会、祭典等民间交流活动。而在我国台湾地区,向来有“海上妈祖,陆上靖姑”的说法,全岛主祀陈靖姑的庙宇有500多座,配祀陈靖姑神像的寺庙3000多座,信众1500多万人。

台湾、东南亚信众到临水宫祖庙分灵、进香、朝拜的历史相当悠久。近年来,每年前来临水宫祖庙开展宗教文化交流的台湾、东南亚信众多达数十万人。在台湾、东南亚信众心中,临水宫祖庙是天下所有临水分宫分庙的本源,他们前来中国大陆追根寻源、认祖归宗正是一种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也是“人同根、神同源、文同种”的历史印证,进一步诠释了“两岸一家亲”“炎黄子孙血脉相连”的深刻哲理。

◆借船出海主动融入“海丝”战略

自从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确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出台《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之后,古田县充分发挥陈靖姑信俗文化在历史、社会、人文、民俗、宗教、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力,借助“国家涉台文物重点宫庙”“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金字招牌,致力于建设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先后搭建了“闽台陈靖姑文化学术研讨会”“陈靖姑文化旅游节”“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等活动平台,陈靖姑信俗文化已然成为对台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纽带。目前,古田县正紧锣密鼓打造世界陈靖姑信俗文化区,努力借这艘大船出海,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主动融入“海丝”战略。

首先,构建一个完整的陈靖姑信俗文化研究理论体系。近年来,古田县陆续推出了一批有关陈靖姑的文艺作品,出版了一批基础性著作。但目前为止,学界对陈靖姑信俗文化的研究、挖掘的深度和广度还很不够,无法适应不断增长的对台对外交流的现实需求,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因此,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强与海内外陈靖姑文化学术研究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以期形成以古田县为核心的陈靖姑文化学术研究圈,加强陈靖姑信俗文化理论体系建设,实现陈靖姑信俗文化研究的理论化、学科化。

其次,擦亮对台对外交流、文化旅游、经贸合作的品牌。发挥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引领作用,打好“祖庙牌”,不断开辟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流通道,让更多台湾民众、东南亚信众参与其中。要打造一系列文化、经贸、旅游的特色品牌活动,扩大陈靖姑文化交流的效应。建设面向海内外的标准化、数字化文化经典资料库和网络传播推广平台,形成陈靖姑寻根认祖朝拜中心、陈靖姑文化交流中心。文化旅游开发要突破传说遗迹或信仰习俗平面展示的层次,多层面、立体式地展示陈靖姑信俗文化,通过旅游流带动物质流、知识流、信息流。同时,加快推进国家5A级临水宫景区的规划建设,使之成为集宗教朝圣、旅游观光、民俗交流为一体的陈靖姑信俗文化朝观中心,使陈靖姑信俗文化成为“海丝”人文交流的重要文化品牌。

第三,继续开展陈靖姑金身巡游系列活动,厘清陈靖姑信俗文化扬帆出海、融入“海丝”的路线图。近年来,古田县成功举办多次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闽剧《临水夫人陈靖姑》巡演东南亚等活动,每次都呈现了“万人空巷,朝拜靖姑”的感人场面。要总结经验,将活动的影响力扩展到东南亚各国,以陈靖姑信俗文化为纽带,增进“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文化认同、信仰共鸣、民心相通、文明互鉴。

第四,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陈靖姑信俗文化产业发展、与“海丝”各国的民间交流、合作事业。要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面向社会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搭建艺术展示和文化产业交易平台。设立陈靖姑文化发展基金,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构建一个功能齐全、运作灵便的共建共享机制。(作者为古田县委书记)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